《安康往事——挪威人鏡頭下的民國安康》讀後感

《安康往事——挪威人鏡頭下的民國安康》讀後感

  兩年前,從朋友處看到挪威人拍的1947年安康影像,深受震撼,似曾相識,恍若看到了自己的前世。繼而,得到了咸豐年間同為新城人的黃鼎的弟子所繪的《古金州八景全圖》,彷彿回到了久違的鄉梓,滿心是一種莫名的親切感。然而,我卻是實實在在的現代人,儘管對家鄉安康的近代史略知一二,感性印象卻是模模糊糊。挪威人拍的影像如同現實呈現在面前,但影像拍攝的背景、事由及挪威人在安康的來龍去脈我卻不甚知曉。後來,知道好友柳慶康在從事這方面的調查研究,只是覺得有益,但有多大價值,價值何在卻不知就裡。不久前,得慶康所贈《安康往事——挪威人鏡頭下的民國安康》一書,粗看繼之細讀,就全明白了。

  這是我近些年來第一次較仔細地看完一本厚書,而不是信手翻翻;第一次將他人的贈書有興致地通讀,而不是那種大致領略。讀完後,竟有了近些年第一次想寫點“讀後感”的衝動。

  是的,首先要從私心深處由衷感謝一下作者,我和他都是20世紀50年代初出生的,兒時的記憶力、感受力可能都還不錯,那時候我們的生活環境,特別是山川城郭、生活面貌、民風民俗都和民國時期相去不遠,書中清晰的圖片和解說一下子喚醒了我兒時鮮活的回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一生都經歷了許多,但往往是猴子搬苞谷,記住了成人後的遭遇,記住了現實生活,卻淡忘了那遙遠的、但卻是十分重要的童年。忘得太久了,許多印象幾乎都快不存在了,可讀過這部書後,童年時的情感、樂趣和與家庭、鄰里間的生活氛圍便一下子鮮活起來。書中那身著厚厚棉袍、齊膝大襟的老者,彷彿是我們的`親族長輩;那些帶著恬靜笑容,或羞澀或木訥的城裡人、鄉里人,彷彿是我們的街鄰、鄉親;特別是那和幼年的自己差不多大的玩伴,親切得讓人眼眶溼熱。

  誠以為此書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功效是在說史,安康史、民國史、中國史、世界史都在這本書中收放自如地展示出來,或者或多或少的涉及。書名是切題的,但也是含蓄的,給人很多懷想。書的資料依據至少對安康來說是空前的,這是因為資料的形式——真實的拍照、攝影,是安康這一段歷史最可靠的證明,是說史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我贊成作者在後記中說的話:“本書的價值在老照片,而不在文字。”坦率地說,作者報告文學的文字不算是最優秀的,但無論多麼生動、剴切、雄辯的文字怎能抵得過那真實、自然的照片拍攝。

  當然,這並不抹殺作者的編撰作用:透過和照片拍攝者、被拍攝者及其友人、後人的交談調查,透過對眾多當事人、知情人的進一步瞭解,透過與相關在世老人、存史資料的核查比對,作者對照片及影像進行了嚴謹的辨別、確認。因此,書中對歷史事實的解讀、闡釋非常清楚。在歷史背景的必要介紹,風物民情的補充說明,時空的連貫及轉換,事物時間及類別順序的排列上,作者也做了大量的、科學的工作。詳略得當、闡述準確、配合貼切的文字敘述,使本書照片和文字相得益彰,把一幅幅清晰的、真切的、珍貴的照片,變成了一部完整的、“高畫素”的紀錄片豎立在世人面前。史,貴在真。若以此為評價基準,本書說史真實、真切,可稱為史。此前,看過若干關於安康往事的地方籍人士的著述,總有霧裡看花、影影綽綽之感,有了這部照片加文字、新穎透亮的安康往事,尚是首次,值得為安康一賀。

  值得稱道的是,本書將“史”“論”“情”三者關係處理較好。前人著史,未有絲毫不帶立論和情感者,即便如《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名著也是如此,否則就成了流水賬的記錄。其中的高下水平就在於立論的客觀、公允、科學、嚴謹,用情的純正、忠實、合理、貼切。本書作者沒有像有的作者那樣,獲得一點資料便隨心揣度、肆意發揮、大放厥論,而是始終堅持以史實為據,內容基本以照片、權威資料、當事人自述為主線展開,將作者論述限制在十分必要、十分恰當的範圍。舉凡安康歷史、社會狀態、宗教行為、照片意義等論述都是按圖說話,緊貼史料,顯得十分契合和自然,沒有牽強和賣弄之感。

  本書也不同於那種重在史料考證或理論總結的學術性著述,而是充滿安康庶民的人文情懷。書中對於安康過去山川秀麗、物產富饒、民風淳樸、人心向善以及挪威傳教者的堅韌不拔、佈道熱誠、博愛友善所給予的讚美和感嘆,既是符合事實也是發自肺腑的,既是符合情義也是合乎人性的,極易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所謂真、善、美者,“真”應該是“善”和“美”前提和基礎,本書的史、論、情恰好照應了真、善、美三者的關係。可能出於某些原因的考慮,本書重在敘史,在論和情的展開上留下了較大餘地,還有可商榷和開發的地方。本書雖然介紹了西方宗教的傳播,但這並不是本書的主要立意,而是客觀反映歷史的需要。這些我都覺得作者處理得很好,值得肯定。

  這裡就不得不談到本書的文筆。近些年看過慶康的幾篇文章,多是回憶性文字,敘事生動,議論風生,保持了他本人的睿智和辯才。可能由於年齡和閱歷的緣故,更由於這次是寫史吧,此書文筆較之以往的作品顯得更加從容、平實和綿和。面對揭示歷史真實面目的主旨,面對較大縱深的思想內涵,面對大量的圖文史料,作者將照片、截圖、當事人筆記、調查筆錄、歷史資料、作者撰述、參考文獻等組織得很好,既合理歸納了敘事板塊,又縱橫有機連貫,卯榫相契,天衣無縫,總體呈現了安康民國時期的基本面貌。甚至連圖文的連線穿插、排版的頁面組合都做到了化拼接於無痕,讀起來毫無紕漏和掛礙。這既表現了作者對史料、對當事人仔細調查後對有關史實的瞭然於胸,也說明了作者自身對這段歷史和社會生活的熟悉程度。我能設身處地體會到,要完成這樣一部著述需要很強的駕馭資料能力和文字撰寫能力。即以撰述文字而論,作者較好地綜合運用了敘述、議論、說明、抒情、引證、轉載等多種寫作手段,夾敘夾議,引文隨手拈來,恰到好處,剪裁得當,不蔓不枝,既將豐富寫得嚴謹,又將久遠寫得鮮活。作為述史之作,沒有給人以字斟句酌、艱澀板滯的感覺,也沒有某些作者常有的掉書袋、堆砌資料的毛病。整部撰述如行雲流水,生動曉暢,引人入勝。

  此書的撰寫是成功的,書的完成當得政府有關部門“重點文藝創作資助專案”的資金支援,當得民眾對安康歷史的肯定。如果人們覺得應該感謝那些留下彌足珍貴資料的挪威人,使人們得以重見並難忘安康這一段歷史的話,那麼,感謝之餘也應該感謝本書作者。

  為作者賀,為一段近代史賀,為安康文壇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