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寫好記敘文的方法技巧

中學生寫好記敘文的方法技巧

  中學生怎樣寫好記敘文篇一:《淺談如何指導中學生寫好記敘文》

  【摘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中學生寫,也不能脫離生活。觀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聽。對觀察的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徵;第二,觀察要細緻。要生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我的具體做法是:第一,寫人物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第二,寫人物怎樣說的,怎樣做的;第三,讓人物自我表演。敘事要具體真切:第一,要交代清楚記敘的要素;第二,寫好矛盾衝突和結局。

  【關鍵詞】觀察生活要求外貌語言動作心理

  中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一提起寫作文就有畏懼心理,總覺得無話可說。這是為什麼呢?歸根結底是平時不留心觀察。寫作時冥思苦想,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只有去胡編亂造了。而虛構的作文是不真實的,自然沒有感人的力量。可見,觀察生活是寫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細緻、認真地觀察生活,才能直接從生活中獲取鮮活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營養。

  一、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中學生寫作文,也不能脫離生活。怎樣觀察生活,對初一學生來講,是個難題。作家艾蕪在指導初學寫作的同學時說:“要練習我們的眼睛,善於觀察人的動作、態度和表情。練習我們的耳朵,善於聽取別人講話的語句、聲調和他的特殊用語。”這就是說,觀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聽。

  初一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富於激情,樂於參加活動。尤其是他們剛進入中學的時候,想了解中學的校史、設施,特別是很想了解老師和同學。抓住他們這一心理特點,開學不久,我就讓他們自選一位任課教師作為觀察物件。觀察的內容是:年齡、性別、身高、體型、臉型、膚色、髮型、衣著打扮(顏色、款式、質地)、表情,特別是眼神,以及老師上課的語言和動作等。觀察的時間是四個星期。對觀察的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徵。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觀察物件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突出人物的個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觀察要細緻。所謂細緻,不是說在觀察人物時不分主次,而是要發現觀察物件與別人不同的細微之處。不同性格的人,說話、做事時的表現是不同的。人物的一個動作、一絲微笑,往往帶有個性化的特徵。所以,觀察必須細緻入微。觀察得越細緻、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體、更生動形象。第三,比較觀察。有比較才有鑑別。比較的目的是求異。在觀察時,要抓住老師在各種情形下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特徵,即生氣時、高興時、嚴肅時??言談舉止和精神狀態的不同點。這樣,才能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四個星期後,每個學生都按要求寫了觀察筆記。寫作之前,我再次強調,描寫必須突出人物特徵,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導下,大多數學生對老師的描寫頗為生動逼真。

  例如:劉安琪同學,在描寫數學張老師的外貌時,突出了老師眉毛和眼睛的特徵。她是這樣描寫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長得像兩個銳角三角形,挺有個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寫張老師上課時,突出了“教學有方”的特點。文中寫道:“每當我們上數學課時,班上總是很活躍,時時傳出爽朗的笑聲。最有趣的是提問。張老師叫同學回答問題時,嘴角總是微微向上翹,流露出一絲笑意。有的同學答錯了,一見老師的表情,以為自己答得挺不錯,竟很得意,就稀裡糊塗地說起來,惹得大家鬨堂大笑。有的同學答對了,張老師反會問上一句:

  “對嗎?”這個同學也就猶豫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張老師就會讓同學們互相討論,最後他才把正確答案告訴我們。這樣,既能讓我們認真思考、活躍思維,又能使我們對所學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這篇作文之所以寫得成功,關鍵是觀察得細緻。

  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鞏固在觀察中的收穫,我要求學生認真總結觀察的過程和。劉安琪同學總結道:“我是數學課代表,與張老師接觸得多,我不放過每一次見面的機會,認真觀察他的外貌,我發現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給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問時很有趣。所以上課時,我就仔細觀察他提問時的神態、說話的語氣、語調以及動作上的一些特點。如果我不用心觀察,就無法獲得具體的感受與認識,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徵真切地表現出來。”透過這次作文,同學們都嚐到了觀察的甜頭,作文時再不愁沒有可寫的了。

  二、要求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因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瞭解透徹、認識深刻、感受深切的,寫作時就能準確地把握住寫作物件的個性特徵,就能寫得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父母、老師和同學。因此,學生對他們的外貌、性格、愛好、思想品質等了如指掌,描寫時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點。但是要想讓學生把人物寫得有血有肉,還必須在寫法上給他們以具體的指導。我的具體做法是:

  第一,寫人物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描寫人物大體是從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中,這四個方面並非要全寫,有時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寫,當然,要根據具體情況而決定。然而人物說的話、做的事必須要寫,而且還要寫得具體、真切。否則,就難以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或精神風貌了。

  第二,寫人物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寫人物說話,要寫出在不同場合說話時的表情、姿態和神色。寫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寫出人物的動作,或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語言描寫,還是動作描寫,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齡、身份、職業、習慣等,否則就不能表現出人物的個性化特徵。

  第三,讓人物自我表演。

  學生寫作前,我強調指出寫人物說話、做事,最好讓人物自己說、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導演,在幕後指揮,讓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紀錄片中的解說員,自己一味地介紹。這樣,筆下的人物才富有立體感,才能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良好效果。

  例如:張舒粉同學的作文《一位讓我敬愛的人》,描寫的人物是班主任,作文選取了兩個事例,表現班主任對工作認真負責、關心同學的好品質。其中的一個事例是這樣寫的:冬天的一個早晨,我早早來到教室,一個聲音在我耳邊響起:“冷嗎?以後記得穿厚點。”那麼親切。我回頭一看,原來是班主任。等同學們都到齊了,便對我們說:“同學們,這幾天冷,大家要多喝熱水,有條件的要每天喝兩袋板蘭根,預防感冒,記住了嗎?要當作業來完成。”這篇作文,注重讓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給人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

  指導學生寫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讓他們寫自己經歷的事。學生自己是參與者,對事情發展的全過程以及各個階段的特點,都十分清楚,寫起來自然比較容易。尤其能夠把自己的感受與認識寫進去,從而揭示出事情的意義。那麼,怎樣敘事才能具體、真切呢?我是這樣指導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記敘的要素。

  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敘事時,要交代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物、什麼事情以及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礙別人看明白的情況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兩個。

  學生在敘事時,一般都能寫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結果,卻往往把事情的過程敘述得非常簡單、空泛,不能給人留下什麼印象。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就強化訓練學生寫好事情的發展過程,力求在短期內,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寫好矛盾衝突和結局。

  由於年齡、時代的差異,學生在家裡會與家長髮生矛盾衝突,在學校會與老師、同學發生矛盾衝突,即使自己,也會在思想上產生矛盾衝突。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覺悟,矛盾衝突最終會得以妥善解決的。我要求學生寫作文儘量寫好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矛盾衝突,並且力爭寫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結局,使文章曲折動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王順賢同學的作文《一字之爭》,就寫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寫道:他爸爸讓他背誦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詩《回鄉偶書》。當他背到“鄉音無改鬢毛衰”時,他爸爸嚴肅地批評他:“為什麼把字讀成了?”王順賢聽了,很委屈地說:“爸,是您錯了,‘衰’字在這裡就讀‘cuī’。”他本以為父子之間又得來一場面紅耳赤的唇槍舌戰。而爸爸卻搬出幾本字典、詞典,與他一同查詢,結果費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也沒有查到。王順賢就不耐煩地說:“爸,算了吧,就聽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聽後,反而更加嚴厲地對他說:“什麼叫算了,做學問,就要老老實實,認認真真,有錯必

  改!”他只好硬著頭皮繼續查詢。兩個小時過去了,他爸爸忽然捧著《古代漢語》詞典高興地叫起來,說:“哦,這裡就是讀‘cuī’,爸爸錯怪你了,向你認錯!”作文最後寫道:“爸爸是個工程師,知識淵博,竟然向我認了錯,可在‘認真’二字上,我卻輸給了爸爸。”這篇作文寫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衝突表現得合情合理,結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題也突出了。

  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是學生初中生活的開始,從初一開始學生就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再加上老師耐心的指導,學生掌握了寫作的技巧和方法,初中階段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中學生怎樣寫好記敘文篇二:初中生,如何寫出好作文

  每次上作文課的時候,我們總希望班上最好的作文是自己的,可是老師唸的範文裡沒有自己的名字;每次作文的時候,我們總想寫一篇好文章,可是拿起筆來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寫;每次我們總想自己的作文裡有一些能夠吸引別人的東西,可別人看我們的作文時總皺著眉頭??怎樣才能寫好作文呢?

  一、寫出你的專利事。

  “我就喜歡”是麥當勞的廣告語,可有些人就是不喜歡那洋玩意兒,因為你“就喜歡”的是山東煎餅卷大蔥蘸豆醬,一想起就親得慌。要你寫“麥當勞”,你是一點情緒也沒有;要你寫“煎餅”,你會“關不上閘門”。好了,就寫你的專利事。看看2013年北京市中考佳作《在好奇中成長》中的精彩片段:

  爸爸一個個為我剝花生,我一個個狼吞虎嚥地吃。突然,我腦海裡浮現出一個怪念頭:既然嘴巴能吃,鼻子能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選了一個跟手指差不多大的花生小心翼翼地塞入了鼻孔中,剛放入,我沒有絲毫反應,就又拿了一顆塞了進去。過了一會兒,我感到不對勁,有些喘不上氣來,便“哇”的一下子哭了起來,一旁專心致志剝花生的爸爸看見我的臉色變得蒼白,急忙讓我用氣息把花生擠出來……我這時才知道:鼻子是用來呼吸的!

  看完後我們真佩服作者小時候的好奇心,這危險的實踐得出的真知是一輩子都不會忘掉的。只要是你的專利事,寫起來就會文采飛揚,感染力超強。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始終記著一點,所謂寫作文,就是要寫出我們自己的感受,那麼,我們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作文高手。因為我們的作文,是憑藉著真實、真誠、真切的情感打動別人的。而好作文就是那些能夠讓人動心的作文!什麼是自己的感受呢?這就是同學們在選材上的一個特色要求。當談到作文要選取最有特色的材料來寫時,同學們很為難。其實,你自己個人的,就是有特色的內容。你想一想,世界上能有兩個面貌完全相同的人嗎?所以,要想文章有特色,內容上不和別人撞車,最好的捷徑就是選取自己的故事來寫,選取自己的所見所聞來寫。只要我們用心採集生活中閃光的珍珠,攝取有典型意義的特寫鏡頭,並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整理,我們肯定會寫好作文的。

  二、抒發你的真感情。

  寫好作文就要寫出你內心深處的東西,最能使自己感動的東西。沒有真情,再高明的寫作技巧也只是無水之舟。只有自己的真情之作,才能引起讀者感情的共鳴。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描繪典型細節。成功的細節描寫往往能達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藝術效果,增強文章感染力。如2013年山東青島市中考佳作《找回親情》中的片段:

  我忽然發現母親原本光滑的皮膚下不知何時“冒”出了細細的皺紋,看向我的那雙眼依舊如往日般充滿甜蜜的愛意,可那眼角的皺紋令我心疼。

  2.運用點染手法。生活中的小事、瑣事,如果能進行情感化的處理,釀造意境,渲染氣氛,完全有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如2013年山東德州市中考佳作《窗外有藍天》中的片段:

  那天病房裡被一片蒼白的顏色籠罩著。她顯得好蒼白,好無助。病房裡靜得可怕,似乎要讓人窒息。然而窗外雨滴依然清脆地敲打著窗戶,大家被痛苦壓得

  喘不過氣來。

  3.抒寫獨到感悟。亮出一個閃光的哲理,抒發一種帶有獨特感受的情感,讓文章充滿理性的思辨色彩。如2013年江蘇連雲港市中考佳作《成長的力量》中的片段:

  我們更多人的心靈如常態下的一掬水,有昇華沸騰的願望,卻又難以擺脫隨波逐流的現狀。既然懂得“年輕也經不起耗”的道理,那就燃燒青春的激情,給自己的心靈加溫,使之沸騰,以期擁有更廣闊的空間。

  三、描活你的筆下人。

  在作文中充分運用好描寫手法,會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鮮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鮮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滿生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請看下面兩個精彩片段:

  (1)二叔站在臺上,猛地一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小瀋陽:他頭戴花卡,身穿花襖,手提花包,臉抹花妝;上穿格衣,下套格裙,頸圍格巾,胡說格言。三七小分頭,抹上二兩油。彎彎柳葉眉,瞪眼如綠豆。小鼻扁扁嘴,腮如大蟠桃。手翹蘭花指,扭動細腰身。他的這次驚豔亮相給我的印象真是老深刻了。(2013年福建福州市中考佳作《興趣,是一種甜蜜的牽引》)

  (2)爺爺銜著菸斗,樂呵呵地接過存款單,眼睛不由得眯成了一條縫。他用顫抖的手捧著存款單,端詳著,微微點了幾下頭,然後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裡,邁步走出了儲蓄所。剛走不遠又把存款單掏出來瞧瞧,生怕它長了翅膀飛了似的。這樣反覆了幾次,他才把存款單塞進懷裡,扣緊釦子,倒揹著手大步地走了。(2013年湖北十堰市中考佳作《寫給逝去的爺爺》)

  第一個片段運用外貌描寫,作者抓住了他二叔模仿小瀋陽的外部特徵,運用形象的語言及比喻等修辭方法將人物寫活了;第二個片段既運用了動作描寫又運用了神態描寫,將爺爺拿到存款單時那種激動、興奮、小心的神態寫得淋漓盡致。在作文中,要儘可能多描寫少敘述。介紹同一物件,描寫比敘述的表達效果好得多。用描寫手法,寫一件事,人物形象會更立體;用描寫手法介紹一個事物,賦予事物以人的情態,事物一定會活靈活現。例如“一片樹葉從枝頭落下”,是敘述語,而“一片樹葉繞樹三匝,一步三回頭,在樹根腳下找到歸宿”,則是描寫抒情語。還要學會全方位表現描寫物件。人物形象豐滿,是由描寫的角度來決定的,全方位思考,全方位地描寫人物的語言、外貌、動作、內心世界以及別人的看法等。如果是狀物,抓住了物件的特點,多角度感受,多角度描寫,物件就有了質感。值得注意的是,全方位不是面面俱到。

  四、拿出你的妙構思。

  毛宗崗在評價《三國演義》時說:“文章之妙,妙在猜不著。”這“猜不著”不就是情節起伏、構思奇妙嗎?《水滸傳》中寫李逵先後殺死四隻老虎,手起刀落,毫不費事,真是個英雄,但是遠遠不及景陽岡武松打虎那麼引人入勝,這是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就在於武松打虎寫得波瀾起伏,險象環生,能緊緊抓住讀者。所以作文的構思應有情節和情感的水位落差,造成遏止、積蓄、衝擊、突破,以形成一波三折,從而產生曲折生動的藝術美,達到引人入勝、扣人心絃的目的。請看2013年遼寧鞍山市中考佳作《溫暖》中的片段:

  寒冬夾著刺骨的北風,又一次來了。校園林蔭道旁的樹木,終也抵不過嚴寒,那葉兒一個個打著旋兒迴歸了泥土,不復盛夏的熱鬧。映著道旁路燈蒼白的光,只有她一人走著,腳下時不時傳來幾聲脆響。她的心彷彿也隨著葉子凋零了,機械地穿梭於宿舍和圖書館之間。望了望表,不自覺地,她又加快了腳步。等她急

  匆匆趕到宿舍門口,果不其然,看大門的老人又拿著鎖站在門邊,面無表情地注視著她鑽進門裡,只低低地說了一聲:“下次早點。”一個星期有幾天都是如此,望著老人住的小屋的燈光越來越暗,她心裡不免有些自得:每次都能在最後趕上,真幸運。

  那天,因為圖書館停電,她提早從圖書館離開,剛走到宿舍的轉角,就聽到了那低低的聲音說著:“下次早點啊。”一抬頭,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您還不關門嗎?門禁時間都到了。”老人只是搖了搖手中的鎖,望了望小屋昏黃的燈,說:“還有一個小姑娘沒回來,我得等等她,農村娃不容易。”她久久地佇立在牆外,淚水禁不住溢滿了眼眶,那份她以為的幸運,是一位老人在寒冬冷冽刺骨寒風中的守望。

  本文之所以感動人,就在於作者嫻熟地運用了“巧合”的藝術手法。終日“面無表情”,言語淡淡說“下次早點”的老人,他的愛心是在和另一個男生交談時不經意間流露的,而這份默默的溫暖恰恰讓“我”在“巧合”中感受到,原來“幸運”本是源於深深的關愛。由此震人心魄,感人肺腑。巧妙的構思讓文章在貌似不經意的敘述中達到了真摯感人的效果。

  五、設定你的精彩段。

  精彩片段可以是極為傳神的細膩描寫,也可以是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的精警語段等。若在作文最關鍵的地方用上這樣一個精彩段落,就會令此文頓生魅力,讓閱卷老師眼前為之一亮。一般情況下,大家可把精彩語段設定在開頭或結尾,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放在開頭,能先聲奪人,讓閱卷老師一見鍾情,為評分打下一個基礎;放在末尾,這是打分的前奏,也是能給評卷老師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因而,與其匆忙寫來,倒不如花一點時間對作文的開頭和結尾,從修辭、句式、語言色彩上下一點功夫,達到讓評卷老師驚喜的目的。如2013年天津市中考佳作《撿拾幸福》結尾的精彩段:

  幸福是個美麗的玻璃球,破碎散落在世間的每個角落。有的人撿到的多些,有的人撿到的少些。雖然沒有人能擁有全部,但每一次彎腰,每一次撿拾,都是幸福。也許,人活著就是一種心情。把握心情,把握今天,設定明天,儲存永遠。只要用心感受,用心撿拾,幸福就會永遠存在。

  中學生怎樣寫好記敘文篇三:初中生怎樣寫好

  縱觀一年一度的中考,大多數考生失分最多的是作文分。作文又分為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等幾類。而話題作文是近幾年中考作文出現的一種形式。那麼,中學生怎樣才能寫好話題作文呢?

  所謂話題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語向學生本文的指明寫作範圍、題材範圍、啟發學生思考,啟用其想像力的一種作文命題形式。針對話題作文的特點以及初中學生的寫作狀況,我從以下幾方面談一談初中生如何寫好話題作文:審題;擬題目;選文體;構思、立意等方面談談怎樣寫好話題作文。話題作文首次出現在1999年的高考作文中,從此以後,話題作文在不知不覺中佔據了中考的主流地位。所謂“話題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語指明寫作範圍,啟發學生思考,啟用其想像力的一種作文命題形式。其特點有:第一,這一段提示語只提供寫作內容圍繞的核心,而不以標題的形式提供具體明確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寫作範圍,而且範圍相當寬泛,要求所寫內容與話題相關即可,不要求歸納試題所供材料的中心意見並緊扣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話題作文一般要求自擬文題,而不是要學生用某話題中的個別詞語為作文的題目。

  比如再一次中,作文要求閱讀下面一段文字,並以“母愛”為話題作文。

  “母親是疲憊中的一杯龍井。當你軟弱無力時,只消幾口就使你神清氣爽。母親是煩惱中的一曲古箏。當你意氣消沉時,優雅的旋律一飄蕩,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親是冬夜裡的一床絲綿被。當你瑟瑟發抖時,貼心的呵護和溫暖使你安然入夢。母親是挫折中的陣陣清風。當你彷徨傷心時,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亂的思緒。母親是困難中的一根柺杖。當你腳步蹣跚時,幫助你找好重心,支撐起一片希望的原野。母親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當你乾渴病痛時,只消一滴,滾滾的生命汪洋就會在心中蔓延。母親是荒寂中的一朵鮮花。當你落寞惆悵時,看一眼滿目生輝,聞一下香泌心脾,心靈得到恬適不會孤獨。母親是黑夜中的一顆明星。當你不辨方向時,一束柔光指引你邁開堅定的腳步。母親是航行中的一道港灣。當你顛簸受傷時,頭枕她的臂膊,舔舔傷口,補充精力,再次高高揚帆”,當讀了這段文提示語後,大多數同學就直接把“母愛”做了本文寫作的題目了。

  這種開放性作文與以往的命題作文或半命題作文相比,其優點在於給了考生更廣闊的寫作空間和更大的發揮餘地。然而,作為思想還不夠成熟,思維還比較狹窄,視野還不夠開闊,作文水平還比較低下的初中學生,對話題作文卻還存在比較嚴重的畏懼心理,不知道如何下筆。那麼,怎樣才能寫好話題作文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給學生予以指導。

  一、審題

  審題是寫好話題作文的前提。審題,就是就是要求我們詳細弄清題目的含義和要求。審題是作文的一項基本功,也是培養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正確思維方法的一種基礎訓練。許多學生只是囫圇吞棗地讀了一遍材料,不假思索,提筆便寫,真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了,其結果是言不達意,離題千里。

  (一)解析話題作文的結構

  一般話題作文由四部份組成:材料語十提示語十話題十要求。如:宋國有一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裡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這就是背景材料。這是初中語文課本中所學的??韓非子??中?智子疑鄰?這一寓言寓言故事,今天,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任然聽到或見到類似的人和事,但是,也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係呢?是什麼樣的關係呢?這就是提示語。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這就是話題。

  ?注意?①所寫的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②立意自

  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於600字。這就是要求。但並不是所有的話題作文這四部分都有,有的話題作文有材料卻沒有提示語,也有的話題作文沒有材料。因此,話題作文的“材料語”和“提示語”可有可無,但“話題”和“要求”卻是不可少的。其中,“話題”是中心,是審題立意的物件。“要求”則是寫作的注意事項,更要仔細審讀。

  (二)打破審題材料的順序

  一般情況下,同學們審讀題順序是:材料——話題——提示語——要求。這種“先看材料,後看話題”的順序,實際上是“材料作文”的審題順序。而話題作文的審讀順序是:話題——材料——提示語——要求。“先看話題,後看材料”這是因為“話題作文”審題立意的中心是“話題”,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語。許多同學在審題時出現偏差,就是這個原因。如:以“母愛”為話題,許多同學在審題時發生了錯誤,寫偏了題。他們圍繞“提示語”中“母愛”做文章,寫母愛無私、偉大的等,其實不然,這篇作文則是要求我們在索求母愛的同時,著重回報母愛。

  (三)認真解讀話題的內涵和外延

  話題作文的話題,一般都是以一個詞或短語為關鍵詞,話題的字越少,說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話題,觀點比較明確,容易下筆。字少的話題,可在話題前加上一定的限定語,來縮小其外延。故審題時首先要

  準確地把握其內涵和外延,明確選材範圍。如話題“初三生活的煩惱”,它是一個偏正短語,在“煩惱”前冠以“初三生活”,不僅是為了縮小煩惱的外延,更是為了豐富和深化“煩惱”的內涵。如寫“初三生活的趣事”,“初二生活的煩惱”等,就不符合題意了。

  二、“擬好題目”是寫好話題作文的基礎

  話題作文中的“話題”,常常是一個非常寬泛的範圍,要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篇幅中將其闡述清楚是不太現實的。而我們的有些同學為了節省時間或不願動腦筋,卻經常直接將話題作為文章的標題。這樣一來,在寫作過程中就會出現作文題目過大,不知如何下手的問題。因此,必須給“話題”擬一個合適的標題。所謂“題好文一半”、“萬事開頭難”,如果題目取好了,一方面可以迅速開啟作文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給閱卷老師留下深刻印象,獲得較高的“印象分”。那麼,該如何給話題擬一個巧妙、新穎的標題呢?

  1、加詞法。所謂“加詞法”,即在話題的前面或後面儘可能多地加上一些修飾、限制、補充性詞或短語,將寬泛、抽象的話題具體化、形象化,再選擇自己熟悉的方面確定寫作範圍和作文題目。如:?讀書的秘訣?、?書是我的終身伴侶?等等,這種方法可使話題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現象,利於學生把握文章的重點。

  2、想象法:

  引導學生由所給的話題想象開去,讓學生的思維在虛幻的世界裡自由翱翔,從而擬出新穎獨到的題目。如22世紀的書天書等。指導學生運用想象法擬題,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使寫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3、擬人法

  就是指導學生把所給的話題擬人化,擬出人性化的題目。以上話題可擬題為:書與筆的對話書的自白,這樣的題目使文章生動、形象,引人入勝。

  4、引申法

  就是在話題原意的基礎上,分析它的引申義,由引申義來確定作文的題目。如“書”可以引申為對人類文明或個人歷史的記載,“讀書”可以理解為了解人生等。由此,可嘗試擬題為:讀書使人明理、讀書破萬卷。這些題目挖掘了話題的深層含義,使文章立意新穎,主題深刻。

  5、引用法

  即引導學生引用與所給話題有關的、詩詞、歌詞或對它們加以變通作題目。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從中提煉出精練、含蓄、韻味十足的題目來。可將話題的題目擬為:書山有路勤為徑、好讀書,不求甚解、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使題目更具吸引力。

  6、懸念法

  即指導學生巧設懸念,擬出能充分激起讀者閱讀興趣的題目來。如將以上話題擬題為:書告訴我們……、盡信書不如無書、我的第一本書,這樣的題目頗具懸念,能使人產生不讀不快之感。

  三、選好文體是寫好話題作文的關鍵

  話題作文的主要特點之一便是“文體不限”,打破了命題作文規定體裁的單一要求,讓學生有廣闊的選擇文體的餘地。但是在實際寫作中,同學們卻容易陷入兩個誤區,必須引起高度注意:其一是把“文體不限”當作“不要文體”;其二是不顧實情,一味而上,看到什麼文體吃香就不顧自己的能力如何,一窩蜂似的都用這種文體。因此,在話題作文的文體選擇上,變隨意為理性,變無序為有序,變不自覺為自覺,準確地選擇好能整合自己智慧優勢,充分展示自己寫作才能的.文體,是寫好話題作文的重要基礎。要做到這一點,宜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結合自身優勢、揚長避短

  文章是寫作主體與客體互動的產物,面對同一話題的作文,寫作者主體素養的高低對文章的成敗往往起決定作用,但主體素養千差萬別,體現在作者的理想情趣、性格氣質、學養專長、生活閱歷等許多方面。

  文字天性,所以宜順性為文。有的人性格開朗,激情洋溢,喜歡影響他人,適合選擇開放性的文體,如議論文、等;有的人性格文靜,波瀾不驚,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適合自我傾訴的體;有的人善於敘述,長於交談,適合選擇記敘文或書信;有的人想象豐富,善於虛構、則亦選用童話、寓言或短篇小說。當然,性格與文體的對應選擇也是相對的,後天的學習,可以使人移情更性,也可以便人擅長多種文體,這樣,選體的範圍更大了。

  同時,個人生活閱歷的不同,積累的素材不同,適應的文體範圍也不同。因此,在選擇文體時,應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角度。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達最真摯的情感。

  (二)正確理解題意,體裁上要揚長避短

  這一點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審題準確,切合題意,而不僅僅是“符合題意”或“基本符合題意”,更不能偏題;二是在正確審題的基礎上,確定主題,然後根據主題的需要和作者主體的優勢,選擇恰當的文體。如果想直陳觀點,發表見解,宜採用議論文;如果要針砭時弊,激濁揚清,宜採用雜文;如果要抒發感情,情理交融,宜採用散文;如果要寫人敘事,借事明理,宜採用記敘文體。總之,以最能表現主題為選擇文體的基本原則。

  在確定題目後,緊接著就是確定文章的體裁。在對話題作文確定體裁的過程中,容易陷入兩個誤區,必須引起高度注意:其一是把“文體不限”當作“不要文體”。話題作文一般是不限制文體的,目的是淡化文體,最大限度地激發學

  生的創造性。但這並不意味著話題作文就不要文體。相反,只要確定題目後便必須考慮應選擇何種體裁最合適,體裁一旦確定就必須按照規律寫作,“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比如,確定“初三生活的煩惱”這個題目後,就要考慮選擇體裁,這個題目可寫成記敘文、議論文或散文,但要寫成說明文就不太合適。如果你確定寫議論文,就必須按照議論文的體裁特點寫作,即要亮出論點、安排論據、周密論證。切忌寫出那種“四不象”的文章來。其二是不顧實情,一哄而上。每個學生的寫作水平、家庭背景、興趣愛好等情況各不相同,但只要看到什麼文體“吃香”,便不顧自己的能力如何,一窩蜂地非用這種文體不可。這樣便走進了另外一個誤區。其實,話題作文最重要的是創新,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一味的模仿不可能取得成功,學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體裁寫作。形象思維強的學生可選擇散文、記敘文、散文等體裁,抽象思維強的學生可選擇議論文、說明文等體裁。對高考中已出現的戲劇、、病歷等體裁,初中學生由於知識面、思維能力、語言功夫等因素的限制,最好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注意:作文,必須量力而行,量體裁衣。

  四、構思上要以小見大。

  話題作文中的話題,範圍一般是非常寬泛的,在考場上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面面俱到,把話題中的方方面面都想到、

  寫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構思、選材上下功夫,儘量做到以小見大,於“一滴水中見世界,一粒沙裡說乾坤”。即最好採用小小說的創作方法,透過一件事、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角度或一個細節來反映社會、塑造人物、表現性格。記敘性文體敘述的情節、場面應儘可能細,議論性文體論證的切入點應儘可能小。不要幻想在六七百字的考場作文裡去表現多麼宏大的場面,論述多麼全面深刻的道理。即使要表現這些,也要透過具體細緻的描述、形象嚴密的論證來解決問題,而不要好大喜功、貪多求全。以小見大的方法可這樣操作:首先用前面談到的“加詞法”擬定題目以縮小範圍,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構思、選材,然後採用最有趣、最能表現題旨的一兩件事情進行具體、生動、形象的描寫。舉例而言,當你選定九年級生活的煩惱這個題目後,並不意味著構思、材料都已確定。因為“九年級”這一時間跨度有三百多天,所處空間包括學校、家庭、社會,面對的人物有老師、家長、同學、朋友等,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很多;“煩惱”也可能會有很多,如學習中的煩惱、生活中的煩惱、朋友誤解的煩惱、父母訓斥的煩惱、老師施壓的煩惱、同學嘲笑的煩惱等。因此,在選材、構思上仍然還要注意選取二到三個恰當的角度,有意義的事情,典型的情節來表現自己某一方面的煩惱,進而緊扣話題的要求寫出對這種生活的“感受”,這樣方能真正做到以小見大。切不能全面撒網,

  否則,就變成了“王大媽的裹腳,又長又臭”。

  五、文章要想出新、立意必須新奇。

  關鍵詞在於“出新”、“新奇”。九年級學生都學習過羅迦.費.因格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我們怎樣才能知道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呢?

  首先,要從多角度聯想,對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尋求多種答案,從中選擇最新最佳的角度來立意。如某市的中考作文題我渴望……,可寫的素材很多,考生有寫我渴望成功的,有寫我渴望自由的。俗語說:“後孃的心腸”。這說明後孃的心地惡毒啊。有一位考生卻反其道而行之,寫我渴望後孃。一般來說,小孩都怕有後娘,但為什麼這位考生卻盼望有後娘呢?原來,考生體驗父親生活的艱難,希望有個後孃能關心父親,為父親分擔憂愁和負擔。這位考生的深沉的愛令人感動,文章的成功就在於“出新”與“新奇”。

  其次,要從個人獨特的生活經歷中選取素材,寫別人所未寫,立別人所未立。如以“流水”為話題的作文,如選取“滴水石穿”思路寫凡事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就難免會老生常談;由滴水與大海的關係談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也有俗套之嫌;而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談知識在於積累也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如能選取“流水不X”的思路談死水一潭易於X敗,而大浪淘沙才富有生

  命力,進而聯絡社會現實談改革開放給國民經濟帶來的活力,談競爭機制對陳規陋習和“鐵飯碗”的衝擊,就能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總之,話題作文是初中學生經常遇到的作文形式,它充分體現了作文教學與生活的聯絡,是素質教育在作文教學中的很好體現。需要同學們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以小見大,反映主題,從現實生活生活中,去感悟人生的真諦,才能創作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因為寫作也是一門藝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