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習慣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習慣讀後感

  導語:被譽為“影響人類思想的新智慧學家”、“美國學界思想巨匠”的史蒂芬·柯維所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口碑很好的暢銷書。該書已經成為了中國經典的培訓教材。

  《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篇一:

  最近讀了史蒂芬.柯維所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感覺受益匪淺。書中透過一些細微生動的故事來漸進引入自己的觀點,在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介紹了為人處事的技巧。本書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願”三者的混合體。將七個習慣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的成功,個體如何從依賴走向獨立;第二部分則是公眾的成功,如何從個體的獨立走向群體的互信互賴;而第三部分則是要求透過不斷的更新來尋求更多的成長。

  習慣一:積極主動

  當看完這章節,你會了解:一個積極的態度與一個消極的態度會給你的人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和選擇負責,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行為準則併為之努力。

  習慣二:以終為始

  把你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作為衡量一切言行是否應該發生的基礎,要牢記自己的目標,否則你就會把時間浪費在許多不應該做的事情上,甚至南轅北轍。

  習慣三:要事第一

  一個人要能夠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人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緊急的事情當成重要的事。工作生活中我們會有很多事情,響不停的電話鈴聲,回不完的電子郵件,理不清的來龍去脈。作者在書中畫出了四個象限,提供了六標準和四步驟,指明瞭要分清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告誡要把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希望讀者透過學習和實踐,能夠找到實現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當培養出前三個習慣的時候,一個人的成長也就從依賴走向了獨立。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它強調雙方的利益兼顧,即所謂的“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角鬥場。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並非自己之失。《易經》有云:二人同心,其力斷金。作為團隊的一份子,上至高層領導,下至普通員工,都應秉承攜手並進、同舟共濟的理念,最終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習慣五:知彼解己

  這是一個應用在人際交往當中的準則,就是先要了解對方,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要學會聆聽,學會換位思考,而不能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或憑藉自己的經驗猜測來提要求、下評論。日常中的很多誤會和爭端實際上都是因為沒有做到‘知彼解己’。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許多自然現象顯示:全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不同植物生長在一起,根部會相互纏繞,土質會因此改善,植物比單獨生長更為茂盛;兩塊磚頭所能承受的力量大於單獨承受力的總和。這些原理也同樣適用於人,當然也有例外。只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眾志成城。

  當許多獨立的個體抱著雙贏的`態度,彼此傾聽理解,然後協同合作一致努力,他們所產生的向心力將為他們帶來公眾的成功。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一種平衡的更新,包括在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等幾個方面。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有永遠的經濟保障,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七個習慣是關於個人成長和管理的,在於強調品德,讓我們以富足的心態看待世界,以雙贏的意識與人合作,以傾聽的方式與人交流;七個習慣鼓勵人們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為自己建立在原則的目標基礎上而奮鬥!

  《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篇二:

  根據《漢語詞典》的解釋,習慣是指一個人長期養成的、且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和傾向。透過對《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的閱讀,使用我對習慣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認為:習慣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成功與他的習慣是分不開的,想要有什麼的成就就需要養成什麼的習慣。

  一是做事要有計劃。

  人生要有志向,人生無志向,就如汽車無方向。要早立志,給自己下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目標的設定既要遠大,有吸引力;又要有可操作性,有實現的可能性,切忌好高騖遠。當然,目標是分階段性的,既有遠期的總體目標,又有近期的分階段的目標,而且要根據發展的情況對目標作不斷的修正,並據此作出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不達目的不罷休。堅持數年,必有成效。

  二是要堅持學習。

  學習是一個人前進和發展的重要動力源,特別是年輕時,這個時候是讀書學習的最佳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的東西,學得快記得牢,而且是重要的打基礎的階段。人的一生是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一段基礎的好壞。俗話說:“人看從小,馬看蹄爪”。休息和娛樂對任何年齡都是必要的,但年輕時如果把太多的時光用在玩耍上,用在無所事事的閒聊上,實在是浪費青春的行為。須知,年輕時玩多了,到老來,才發現腦袋空空的,口袋也空空的,想玩無錢,想樂也樂不起來。真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但一切都悔之晚矣!從初中到大學到參加工作,都應該抓住寶貴的時光多讀書,力爭做到博覽群書,這對日後的創業發展大有裨益。人們常說,世間什麼藥都有,就是沒有後悔藥,這句話應該是真理。我希望年輕的朋友們和我一起共勉,一定要珍惜寶貴的時光,切莫老是在後悔中過日子。須知,機遇永遠只鍾情於那些有準備的人。對這一點,經歷過失敗的人就應該刻骨銘心。如果沒有多年的勤奮和努力奠定基礎,就不可能有晉升和提拔的機會。

  三是從小事做起。

  古人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又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在前面,我說到立志的問題。立志是重要的,但立志以後為志向的實現而努力更重要。須知,一步行動比一打綱領重要。如果只有遠大的理想而無腳踏實地的行動,那麼,再好的理想也不過是空中樓閣。年輕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手高眼低,志大才疏”,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做什麼都缺乏一種認真的態度。讀書如此,工作也如此。我見過不少這樣的人。他們的腦子很好用,也有本事,但缺乏從小事做起的這種認真精神,結果讀書馬馬虎虎,不求甚解;做事稀稀拉拉,不能讓領導和同事滿意。他們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埋怨別人不理解,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屈才。還有一種人是做事沒有一種認真執著的精神,做著這樣想著那樣,這山看著那山高,吃著五穀想六穀,熱衷於跳槽,到頭來也是一事無成。因此,作為年輕的我們,不能忽視小事情。在某種意義上講,不會做小事的人也不可能成就大事。

  四是要注意節儉。

  人類財富的積累一是靠創造,二是靠節約。一個國家是這樣,一個家庭也是這樣。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笑話,說是兩所一牆之隔的大學和小學,大學在開展節約糧食主題班會,小學在開科學發展觀主題隊會。節約本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我們每年餐桌所浪費的糧食是中國2億人一年的口糧。為什麼同樣收入的家庭,有的生活安排得好,到月底有所節餘,每年都有些積蓄;而有的家庭則寅吃卯糧,不但無積蓄,反而欠債。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節儉和理財。我從小就從父母身上學習和繼承了勤奮和節儉的美德。“勤快勤快,有飯有菜”、“懶惰懶惰,挨凍受餓”,這是老人的口頭禪,也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銘。

  五是要有感恩之心。

  愛是人間最高的一種品質。有歌唱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我們從小就要注重培養滿懷愛心的品德。要愛父母,愛親友,愛老師和同學;要愛家鄉,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東西;要愛學習,愛勞動,愛自己從事的事業。總之,要對人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充滿熱愛之情,才能激發奮發向上的激情和勇氣,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達到理想的彼岸。

  很難想像: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愛,不孝不順的人,他會對社會盡職盡責;一個連自己家鄉都不愛的人,他會是一個愛國者。同樣,一個連弱者都不會同情,只會趨炎附勢,欺上壓下和助紂為虐的人會是個好人。我們知道,許多成功之士、甚至是領袖都是成長於普通的家庭,除了刻苦和勤奮外,深懷愛心是一個重要原因,在他們的傳記中,我經常會了解到,他們經常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們會竭盡所能的為勞苦大眾辦一些實事,當然,這些事不是人人都能辦到的。但要記住: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只要盡力了就好。每個人,自從來到人世間,不能只為自己活著。而應該是一半為自己,一半為他人。因為你在為別人,而別人也在為你。如果事事只為自己考慮而不顧及別人,最終會成為孤家寡人,自己過得也不會好。因此,常懷愛心,助人為樂,是一個人心情愉快,事業成功的重要方面。還有人老是抱怨做了好事得不到承認,“好心不得好報”。我卻認為,行善的目的不在於企求別人的回報。如果做好事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別人的回報,那就變成了功利主義,也違背了樂善好施和良心的原則。要相信,人世間好人總是大多數,正義總要戰勝邪惡,好心總會得到好報。因此,對別人要多懷愛心,對弱者要多一些同情心。這對自己一生都有好處。

  《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篇三:

  透過對《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的閱讀,感觸很深,在該書之中,作者結合了一系列具體的例子來講述了可以幫助我們成為高效人士的七個好習慣,每一個習慣的講述都給予我感觸與啟發,對我今後的生活或是工作中都有著都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 主動積極

  在文中,積極主動是不向困難低頭者的一種追求成功的人生態度,讓我們不逃避為自己開創前途的責任,同時,它要求我們為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為負責,主動努力地提升自我的生命價值。

  積極主動和消極被動有著天壤之別,積極主動者不抱怨、以改變自己的行為來影響環境、更注重“選擇的自由”,包括自我意識、想象力、良知和獨立意志,能夠不受外力的影響,其中講述了“社會眼中的我”,人們無法遮蔽那些支離破碎的評語對自己的影響。前兩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敘述的是一個測試,在抽取的兩位讀者臉上化妝化上傷疤,再讓他們走出去,發現他們在有人靠近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捂住自己的“傷疤”,當看到有人在議論或是在拍照時也認為在針對自己,故很羞愧又很憤怒,但事實上在他們走出去的時候化妝師們已經以定妝的藉口把臉上的“傷疤”擦去。在該則新聞中,若是兩位讀者也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就不會把心情的好壞建立在別人的行為上了。

  同時,在工作中我們也應做到積極主動地工作,並且不抱怨,不向困難低頭,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二、 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即是先制定最終的願景和目標,計劃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做成什麼樣的事,再不斷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這樣能讓我們對目前所處的狀況瞭解地更為透徹,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也不至走上冤枉路,這個原則使用範圍極其廣泛,也讓我想起最近我朋友的事,工作接近兩年換了三個不同性質的工作,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們也正在討論此事,和作者的觀點不謀而合,我們都認為應該有一個最終的目標再一步一步去努力,這樣才能更接近成功。

  三、 要事第一

  要事即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再急迫也不能放到第一,要事即使不急迫也不能放到第二,這樣才不會為繁瑣的眾事而忙昏了頭腦,弄不清目標所在,也不能竭盡全力去接近目標。因人而異,我們可以根據個人價值觀的不同來確定個人使命宣言,作為個人處事的行為大法,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堅持自己想要的。

  四、 雙贏思維

  利用雙贏思維是解決問題的簡單有效方法,它提倡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所在並找出對矛盾雙方都有利的解決問題的措施,不損人卻能夠利己,這個好習慣在物業公司中也極其使用,日常工作中和業主的矛盾不可避免,如果我們不能做到讓每個業主都滿意,那麼這時就需要我們運用雙贏思維思考怎樣才能在不損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來最大程度地提高顧客滿意度,這也是作為公司新人的我們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摸索、不斷學習的。

  五、 知己知彼

  眾所周知,“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 ,我認為,知己知彼也可以作為雙贏思維的前提,運用到物業公司當中,知己知彼是我們必須養成的習慣、掌握的技能。在工作中,我們必須要更好地瞭解業主才會知道他們缺乏的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這樣來改進我們自身的服務,才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客戶的滿意度、提高我們的收費率,所以,在知己知彼的這一個高效人士習慣裡,我所理解的就是了解自己的工作指標、瞭解公司的階段目標、瞭解業主的思維想法,三者相結合,才能達到高效。

  六、 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提倡創造式的合作,即樹立全域性觀念來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即使是在和對方有分歧的時候,也要去辯證地看到對方觀點的可吸取精華之處,沒有任何人是絕對地對或者錯,有分歧才會有收穫,做到心胸寬廣,從分歧之中思考別人的長處,改善自己的缺點,從而做到提升自我,達到最優效果。

  七、 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提到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提醒著我們要時刻創新、提升自己、保持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能力才能讓我們超越他人,且立於不敗之地。

  在閱讀完《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以後,把自己以前零零散散的總結算是清晰地歸納了,更明白自己需要注意什麼、需要做什麼,也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會好好用這七個習慣來時刻提醒著自己。

  相關文章推薦: 1.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2.人性的弱點讀後感

  3.影響力讀後感800字

  4.影響力讀後感3000字

  5.白鹿原讀後感3000字

  6.人性的弱點讀後感1000字

  7.2016關於向前一步讀後感

  8.沒有任何藉口讀後感800字

  9.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1000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