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課是這樣煉成的》讀後感範文

《好課是這樣煉成的》讀後感範文

  這學期讀了雷玲老師主編的《好課是這樣煉成的》,收穫還真不小。到底怎樣一堂課才算得上一堂好課呢?對於走上教學之路二十餘年的我來說,眼前總是一片朦朧。

  對於好課,葉讕教授認為應是擁有“五實”的課,即:紮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而好課的前提是“有愛”,好課的外衣是“有趣”,好課的核心是“有思”。那麼怎樣才能上出好課呢?這本書從以下三方面給了我很多啟發:

  一、細節,是提升教師的教學智慧的必由之路。

  對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作為老師都清楚。難就難在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落實,難在怎樣把自己的設計想法有層次地科學地在課堂上呈現出來。該書的第一編“品味細節的精彩”就給我們撥開了雲霧。關注細節,就是追求教學的.高品味,就是追求教學的智慧,把握細節,更是提升教師的教學智慧的必由之路。名師的經典課堂無一不是由一個個經典細節構成,細節就如山之小口,可一旦走進去,就別有洞天。比如,特級教師於永正在引導學生理解“飽經風霜”一詞時,對學生說:請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車人“飽經風霜”的是一張什麼樣的臉。想好了,請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人才30多歲—”請同學們接著寫。有個學生就寫道:可看上去足有50多歲。臉黑瘦黑瘦的,佈滿了一道又一道的皺紋,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裡充滿了血絲。那亂糟糟的頭髮上,蒙著一層灰。看上去,這張枯瘦的臉,像一個霜打的茄子……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詞語的含義,並且透過運用掌握得更牢了,同時使學生作文能夠言之有物。這是多麼巧妙的設計呀!由此,我明白再好的理念也必須透過細節來體現和落實。

  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其實,有時候,我們一直崇拜名師的課堂,感覺聽名師的課就好像在感受春風,殊不知他們課下付出了多少。熟悉教材,鑽研教材,甚至開發教材,然後尋求最佳調動孩子興趣和思維的方式。而對於我們自己的課堂,我覺得還是得從實際出發,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多研究教法,苦心尋求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教學的趣味性自然會生髮出來,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三、反思,加速成長。

  波斯納這樣說:“成長=經驗+反思”。葉瀾教授這樣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但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在第三編中,“經典課堂反思與昇華”帶來的是名師的課堂實錄及反思。作為教師,如果只是讀書、教書,不寫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敗得失,就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如何反思,如何提升,如何承繼優秀經驗,如何總結失敗教訓,名師們娓娓道來,他們的心得與做法對我們有很大啟發,啟發我們真正領悟什麼是透過千錘百煉磨出的好課,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能聚眾人之長,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

  好課是這樣煉成的?關注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多研究教法,尋求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好課就會慢慢煉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