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1

  父母是永遠不會拋棄你的人。或許,他們對你的態度冷漠;或許,他們對你的愛不會表達出來,但他們會用行動來證明。以前的我並不懂父母有多愛我,我認為他們偏愛弟弟,但如今我懂得了父母對我的深沉的愛。

  去年,我獲得了參加縣重點初中入學考試的資格,奮鬥了一年,終於得到回報了。我回到家裡,把這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告訴了爸爸媽媽。媽媽聽了只說了一句:“現在再看看複習題吧!做做準備。”我滿臉笑意地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今天晚上你陪我複習可以嗎?”媽媽放開我的手淡淡地說:“乖!自己去複習,媽媽還有工作要做,沒空陪你,好好努力!”

  我聽了媽媽的回答,心裡極其失望。多麼希望媽媽能夠陪陪我複習啊!我忍住淚水,痛苦地對媽媽說:“媽媽,難道工作就這麼重要嗎?陪我一晚都沒空嗎?”媽媽聽了有些動容,但終究還是沒有答應陪我複習。我難過極了,跑到房間裡大哭了一場,但因為明天就要考試了,所以我抓緊時間複習。

  第二天一早,我吃完早飯就和同學一起乘車去了學校。我一早上都沒有和媽媽講過一句話,心裡憋得挺不是滋味的,但也沒有辦法釋放出來,只好到草地上散了散步。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鈴響了,我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了下來,等待著試卷的到來。五分鐘後,試卷發到了我的桌上,我開啟筆盒,看見了一張紙條在裡面,我拿起來一看,是媽媽寫給我的:女兒,你還在怪媽媽不陪你複習嗎?媽媽想讓你自立自強,凡事都要依靠自己,不能依賴別人,你理解媽媽這麼做的原因了嗎?還在怪媽媽嗎?我看完之後,眼睛有點溼潤了,我明白了媽媽對我這深沉的愛,媽媽,我不怪您了,謝謝你的包容與苦心。我拿起筆低頭認真地做起了試卷……

  親情一直陪伴在我們的左右,只要我們用心地去體會,就會理解有些愛是無聲的,但它卻是深沉的。父母的愛一直圍繞在我身邊!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2

  我的臥室裡,放著好幾個亮閃閃的獎盃,這都是我參加各類鋼琴比賽獲得的。每當看到它們,我就會想起學琴之初的故事。

  六年前的一個下午,幼兒園老師為小朋友們播放動畫片《貓和老鼠》,小朋友們整整齊齊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其中一集叫《貓兒協奏曲》:湯姆上臺了,它像一位高傲的紳士,身著黑色的燕尾禮服,昂著頭,閉著眼,挺起胸脯大步邁上舞臺。接著,它“嗖”的一聲撩起燕尾,端正地坐在琴凳上。在炫黑的三角鋼琴前,湯姆穩穩按下的第一個音符,就扣住了我的心絃。那忽急忽緩的琴音,像充滿了魔力一般,讓我的心隨之起起落落。

  回到家裡,我就搬著小凳子,坐在電視機前,邊看邊學湯姆演奏的神態和動作。湯姆在電視機裡演奏,我就在沙發上舞動。由此我愛上了鋼琴,走上學琴之路,這一學就是六年。

  一路走來,我的學琴之路有喜有憂,有苦有樂。別的小朋友在小區玩耍時,我卻在練琴,一練就是三個小時。如果遇到比賽,練琴的時間還會延長。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兩年時間裡,捧回了一個又一個獎盃。

  日復一日的單調重複的練琴生活中,周杰林的《聽媽媽的話》也曾給我莫大的鼓舞。“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為什麼別人在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長大後,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我比別人跑得快,飛得比別人高……”

  現在,我依然愛著鋼琴,心底的那個鋼琴家夢一刻也沒有改變過。真希望有一天,我能坐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彈奏鋼琴,把最好的音樂帶給全世界觀眾。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3

  有人說,藝術是一首歌,悅耳動聽,美妙的歌;也有人說,藝術是一幅畫,畫筆均勻,淡雅著色;還有人說,藝術離我們很遙遠,因而我們對它一無所知;而我想說,藝術就在我們身邊,所以我們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藝術就在我們身邊。聽啊,聽!“嘀嗒嘀嗒——”,小鬧鐘一刻不停的聲音,難道是不藝術嗎?“嘟嘟嘟嘟——”,小轎車發出的鳴笛聲,難道不是藝術嗎?還有那些神秘的音樂符號,經過不同的排列所奏出的優美樂曲,難道不是藝術嗎?

  藝術就在我們身邊。看啊,看!這幅《松鶴圖》,紙上那隻栩栩如生的仙鶴、翠綠的青松,還有那緩緩流淌的小溪、圓圓的礁石,以及金燦燦的太陽,這難道不是藝術嗎?九龍壁上那生龍活虎的雕刻,難道不是藝術嗎?那窗戶上五顏六色的花剪紙,難道不是藝術嗎?還有那皎皎明月光,清清石上泉,不都是藝術嗎?

  藝術就在我們身邊。瞧啊,瞧!那桌上古色古香的茶具,難道不是藝術嗎?那櫃裡陳列著的金銀首飾,是那樣金光閃閃、光彩照人。即使是一個稜角,一個小裝飾也都那麼精緻,這難道不是藝術嗎?那花瓶,上面塗畫的每一根線條都那麼柔美,每一種顏色都那麼純正,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那樣別出心裁,每一種景物都恰到好處,這難道不是藝術嗎?

  藝術就在我們身邊。藝術就像星空,仰仰頭就能望見;藝術就像大海,踮踮腳就能看見;藝術就像小花,彎彎腰就能摸見;藝術就像終點線,跑一跑就能瞧見;藝術就像果實,伸伸手就能摘見。藝術無處不在,它,就在我們身邊······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4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一門藝術,當然我也不例外,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講講我和藝術的故事吧!

  那是我上四年級的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六,媽媽帶我去廣濟街玩,忽然我聽到了一陣陣悅耳動聽的樂聲,那聲音時而高昂,時而低沉,我和媽媽順著那聲音走到一家琴行門口,映入眼簾的是一位阿姨長髮長裙,手中抱著一個半梨形狀的東西,而聲音正是從那東西中傳出來的。我不解的問媽媽:“媽媽那是什麼琴呀?”媽媽說:“那是琵琶,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了。”我聽了之後,一個想學琵琶的想法在我的心頭萌生了,媽媽好想看透了我的心思說:“想學嗎?”我聽了使勁點了點頭,於是,媽媽給我報了一個琵琶班,併為我買下了琵琶。

  第一次帶上指甲,第一次抱住琴,一切都覺得很新鮮,可是不久第一道攔路虎向我衝了過來,那就是抱琴,老師告訴我大拇指要抓住琴扶手,另外4根手指頭按住琴絃,可是我一抱琴,琴就好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從我手中滑落。漸漸地我心想:“既然抱琴都這麼難,今後的內容就更不容易說了。”我正想打退堂鼓,突然我想起了媽媽常說的一句話:“只要你用心去做了,那再大的困難也一定能戰勝。”想到這裡我又一次抱起了琴開始練習,果然兩個星期後我終於能抱住琴了;可是不久第2個攔路虎又向我奔來了,那就是識譜,如果要彈一首曲子必須在一秒鐘內分辨出音高,在哪個把位,於是在課餘時間我更努力的識譜了,一有不會的就打電話問老師,每天寫完作業媽媽經常監督我識譜。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我的刻苦努力下,我終於能彈幾首簡單的曲子了,正當我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媽媽笑著對我說:“不論有多大的困難,只要你努力克服,就一定能戰勝困難。”

  經過學琴;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論你遇到多大困難,都不能放棄,貴在堅持。”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5

  胎兒,在母體中逐月成形。長大。在胎兒形成之際,胎兒可以透過羊水的感知外面發生的一切,陪母親一起分享。

  在胎兒逐月成形時,母親便自豪的摸摸渾圓的胎肚,輕輕而甜蜜的說;寶寶,我們就快要見面了,快快長大哦!胎兒似乎聽懂母親的話,無比歡快的.手舞足蹈,輕輕地踢了一下母親的肚子。哎喲母親似乎高興被肚裡的小傢伙招待,望著因懷胎而逐月成半圓形的肚子,母親笑了,期待著世界因寶寶的誕生加了一分驚喜多一分歡笑。

  胎兒漸漸長大,母親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拿著念一些故事。會說現在所發生的每一件有趣的事,胎兒每每這時候便會安靜的聽著,高興了,便用腳輕輕地踢一下母親的肚子。

  老人是一位白髮蒼蒼,已過六七旬的作家。望著那一張張閃閃發亮的獎狀,那一本本散發淡淡幽香的文學書籍,老人欣慰地笑了。夕陽照著他那潔白的虎牙上,老人躺在床上靜靜地欣賞這兒女們講的每一個精彩的故事,每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老人意識到自己壽終已盡,淡淡的笑了。

  身邊陸續走來親人們,在親人們的告慰聲中,老人仍然神采飛揚,靜靜地聆聽著。他發現,原來他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用寶貴的時間寫出了篇篇動人的。富有哲理含情脈脈的故事。

  老人終究在最後一個來到身邊的親人的告慰聲中安然離去,他那一刻是笑著的。胎兒已成形了,在母親的尖叫聲含有許些興奮的喊聲中出生了,孩子第一天雖然是哭喊聲,但是卻是手舞足蹈的微笑著,彷彿已經滿足不了十個月在母體聆聽外面世界的聲音。故事。

  聆聽是人的一生中最初擁有。最後失去的感觀。人生長路上,聆聽是智慧者生活的藝術。是對美的事物的追求。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6

  道路是彎曲坎坷的。我們的藝術人生也不會一路順風,其中總會有挫折。但當我們克服了困難,我們就到達了成功的被岸。

  我的古箏技巧一直都受到老師的好評。這使我頗為得意。五年級的抽測,使我掉進試卷的陣營,整日我都在卷海中游蕩。漸漸地,我練琴的時間變少了。“暑假,要考八級的,你現在不好好練。怎麼考的過呀。”老師皺著眉頭嚴厲地批評我。

  我如同一顆被暴風雨打垮的小草,從前那挺直的脊背被雨雪壓彎、打倒。放棄嗎?我不捨。堅持吧!我害怕再一次被老師批評。我在心中默默沉思。不行啊!我一定要堅持。以前的努力不能白付出,以前學到的點滴技巧不能被荒廢。在哪裡摔倒,就要在哪裡站起來。今年暑假,我一定要認真練琴,彈好那一音一弦。暑假中,我每天抽出2個小時練琴,汗水浸染著我的十個指尖。手上的膠布被汗水浸溼。當我揭開手指上纏指甲的一圈圈膠布時,揭下了的不僅僅是膠布,還有我手指尖上的一層層表皮,鮮紅的肉層露了出來。十指連心呀!伴隨著陣陣鑽心的疼痛,我的眼淚忍不住流淌下來。媽媽看了,心痛地說:“寶貝,別練了,養好傷再練。”我倔強地說:“上六年級後,學習可能更緊張,只有暑假時我才有充足的時間練琴,可以靜下心來提高古箏彈奏技巧,不然,上六年級後我就沒有時間再練琴了。我還可以再堅持,別擔心。”為了使手指儘快恢復,我發明了一種練琴的方法,我腳下踩著曲子的節拍,手在腿上撥出古箏琴絃的準確位置,打、勾、抹、託、掃、搖,我都加以感情地練習。隨著曲子熟練程度的增長,我的手指也漸漸癒合。但從此我落下一個習慣,我空閒的時間,就連走路時,我的手指也會不由自主做出撥動琴絃的動作。當我想放棄時,就會想到以前老師的諄諄教導,夥伴的聲聲鼓勵以及自己的刻苦訓練,我真的無法忍心放棄。多少個日日夜夜是我與那架古香古色的古箏共同度過。多少次的鼓勵與讚美是因為那架古箏帶到我身邊。多少種情感,是我與它的配合而展現在人們面前。

  當我又一次與古箏親密接觸時,手指與琴絃相碰的一瞬,琴絃間跳出美妙的音符,老師的笑容再一次對我綻放。經過一個暑假的刻苦訓練,我順利獲得古箏八級證書,我的藝術生活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我的藝術生活,不僅帶給了我無窮的藝術享受,還讓我懂得了堅持,鍛鍊了我堅毅的性格。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7

  胎兒,在母體中逐月成形.長大。在胎兒形成之際,胎兒可以透過羊水的感知外面發生的一切,陪母親一起分享。 在胎兒逐月成形時,母親便自豪的摸摸渾圓的胎肚,輕輕而甜蜜的說;寶寶,我們就快要見面了,快快長大哦……

  胎兒,在母體中逐月成形.長大。在胎兒形成之際,胎兒可以透過羊水的感知外面發生的一切,陪母親一起分享。

  在胎兒逐月成形時,母親便自豪的摸摸渾圓的胎肚,輕輕而甜蜜的說;"寶寶,我們就快要見面了,快快長大哦!”胎兒似乎聽懂母親的話,無比歡快的手舞足蹈,輕輕地踢了一下母親的肚子。“哎喲”母親似乎高興被肚裡的小傢伙招待,望著因懷胎而逐月成半圓形的肚子,母親笑了,期待著世界因寶寶的誕生加了一分驚喜多一分歡笑。

  胎兒漸漸長大,母親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拿著念一些故事.會說現在所發生的每一件有趣的事,胎兒每每這時候便會安靜的聽著,高興了,便用腳輕輕地踢一下母親的肚子。

  老人是一位白髮蒼蒼,已過六七旬的作家。望著那一張張閃閃發亮的獎狀,那一本本散發淡淡幽香的文學書籍,老人欣慰地笑了。夕陽照著他那潔白的虎牙上,老人躺在床上靜靜地欣賞這兒女們講的每一個精彩的故事,每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老人意識到自己壽終已盡,淡淡的笑了。

  身邊陸續走來親人們,在親人們的告慰聲中,老人仍然神采飛揚,靜靜地聆聽著。他發現,原來他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用寶貴的時間寫出了篇篇動人的.富有哲理含情脈脈的故事。

  老人終究在最後一個來到身邊的親人的告慰聲中安然離去,他那一刻是笑著的。胎兒已成形了,在母親的尖叫聲含有許些興奮的喊聲中出生了,孩子第一天雖然是哭喊聲,但是卻是手舞足蹈的微笑著,彷彿已經滿足不了十個月在母體聆聽外面世界的聲音.故事。

  聆聽是人的一生中最初擁有.最後失去的感觀。人生長路上,聆聽是智慧者生活的藝術。是對美的事物的追求。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8

  藝術在常總是十分高雅而不可及的,其實它可以是一首歌、一次展覽、一段經歷有藝術的生活就有歡樂,就有美。

  生活處處有藝術,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當我小學一年級的暑假時,媽媽帶著我來到了一個絃樂培訓班,當我還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時,一個慈祥的老爺爺遞給我一把奇怪的東西,接著一個大哥哥手把手地教我怎麼拿,還告訴我這把奇怪的東西叫二胡,從此,我的二胡學習生涯便開始了,剛開始還真是十分的新鮮

  那時候,只知道新奇,根本不知道學習絃樂的艱辛,每天一放學回家就拿起二胡,拉著弓,內外弦地拉換,覺得很有趣,可學了一段時間,新鮮癮過了,我便嚐到了學二胡的艱辛。先是找音很困難,因為二胡沒有像笛子、古箏那樣有個固定的音準,所以只能靠耳朵來找音調,在音準問題上是需要學者下許多工夫。接著,我天生就是個慢性子,對快弓的掌握十分吃力,一練幾個小時還得不到什麼見效。為此,我常常是邊哭邊學練了幾年,上了軌,也就不用那麼辛苦了,其實練二胡也是有技巧的,我也終於感受到了音樂、藝術帶給我的樂趣。

  學二胡,不僅僅讓我有了這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使我收穫了克服困難的毅力與良好的心理狀態。至今,我已經逐步學會如何良好把握和調解心理,使釘在面臨重大事件前不會驚慌失措、緊張而導致沒能發揮自己應有的水平。不僅這樣,學一門樂器,還使我的樂感有了提高,陶冶情操。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使我的生活中也飄滿了藝術的芳香。

  有了藝術,生活才有美,有了生活,也才有藝術。生活處處都是藝術,不需要刻意發現。自然產生美,自然才有藝術。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9

  在藝術的長河中,繪畫是我的最愛。在我無聊的時,就會畫一幅;在我失落的時,就會畫一幅;在我開心的時,就會畫一幅。至今,我小時候畫的畫雖然大都找不到了,但回想起來還是頗有些留戀。如今我六年級了,隨著作業的增多,我休息的時間越來越少,更別提繪畫了。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在電視上看那些工作人員在一些面版,用細小的沙子作畫,這對小時候我來說是多麼不可思議呀!於是我

  便在樓頂上找了甚多細小的沙子裝進盒子,帶到樓下就開始了作畫……也許是那個時候我喜歡上繪畫的吧!

  當我還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父母就給我報了繪畫補習班。回想當時在補習班的快樂情景,不由的拿出以前畫觀賞,不由得發現原來我小時候畫的畫是多麼幼稚。而那時父母卻一直讚不絕口,也許是因為他們不想破壞我的自尊心吧!他們為我學習繪畫這條路鋪好了平坦的水泥路。可在這條路上不會一帆風順,遇到坎坷是在所難免的:那是在我剛上三年級時,老師說不教兒童繪畫了,改教素描了。因為父母認為那是高年級學的,擔心我會承受不住、受累,所以就不學了。因此,我的繪畫生涯就終止了。

  但我們又因此就放棄繪畫,而是在家中仍然在畫,可在家中畫的就沒有老師教得好。有一次,我閒著無聊便在本子上畫小姑娘,可我畫完後覺得我畫的怎麼看都超難看,便拿起筆開始修改……最後我怎麼改都不好看,就把本子撕了。爸爸媽媽看見了,連忙跑來安慰我:“你畫的蠻好的,不必傷心。”我心裡知道他們是在安慰我,有感覺他們的安慰似乎就是對我的嘲笑,便更加氣憤……從那以後我更加努力畫畫了。

  我堅信總有一天我能在繪畫這方面展現出自己的風采,像爸爸媽媽證明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10

  我學過輪滑、畫畫、跳舞……但我樣樣都半途而廢,只有鋼琴讓我堅持了三年。

  第一節課,我心裡有許多疑問:鋼琴師怎樣學的?音又是怎麼一回事?……我帶著疑問到了老師家。當我把肚子裡的疑問全提出來時,老師卻笑了,我奇怪地問老師:“您笑什麼?”老師回答說:“這些你以後自然會知道的!好了,我們要開始上課了。”第一節課是學習do,雖然表面上意外得很,但心是卻一點兒也不意外。

  “不過學do之前,還得教你指法和手法哦!”說著,老師叫我把整個右手握緊她的拳頭,然後說:“你的手就像握了一個小蘋果。”我握緊之後對老師說:“老師,我握緊了,下一步呢?”“我要放手了,但是你的手型不能變哦!”老師說著就把手放開了。我把這個手型放在鋼琴上,不料,手一下子就塌了下來。我不洩氣,一連試了好幾次,也沒用。我一下子就成了洩了氣的皮球。老師輕輕地對我說:“手指站好,手腕不要塌!”我按照老師說的做,果然沒錯。

  要學指法了,老師對我說:“do是一指,re是二指,mi是三指,fa是四指,so是五指。”我一下就學會了,老師連聲誇我學得快,我高興極了!自然do學了之後也是像個洩了氣的皮球,心裡暗想:學鋼琴真不容易呀!

  第二節課明顯好多了,第三屆課已經能彈由do、re組成的樂曲了。

  後來,我彈了《小湯1》、《拜厄》、《599》等鋼琴書。再後來,我換了老師,這個老師比前面那個老師嚴多了!不過“嚴師出高徒”,我今年7月中旬要考4級了。

  我一定要把鋼琴學得更好,更棒!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11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天,就在我收拾書桌時又看到了那張書法作品,熟悉的字跡,難忘的場景,不禁讓我想到之前學習書法的經歷,至今歷歷在目。

  第一次接觸書法,是在幼兒園的時候。當時是看到一副很漂亮的書法作品,這立刻讓我對它產生了興趣。於是趕緊央求爸爸媽媽給我也報一個書法班,也要學書法。小小年紀的我似乎已經懂得書法是一門學問,是民間藝術,俗話說字如其人,如果字寫不好,人長得再好看,也不會得到太大的認可。

  後來剛學了不久,看著自己的字跡還是很差勁,完全上不得檯面,於是就問老師為什麼。老師語重心長的告訴我:“書法是要靠日積月累練成的,練的時間不夠,掌握的要領自然是不夠。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要有耐心和毅力,用心去寫每一筆每一劃才能把一個字的精髓寫出來。”我聽後,按照老師說的,一心一意用心去寫。慢慢的,真的發現練字的過程讓人樂趣無窮。我在心裡暗暗的想:書法果然很有意思,我以後還要加強練習,要更加認真,才不會辜負自己的熱愛和老師的教導。果然一學就是六七年。在後來的各項比賽中,我的書法作品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看著牆上掛滿的獎牌,我也頓時明白了:原來學好一門藝術,真的需要超強的耐心和毅力,之後我的專注力也不斷提升,這讓我在學習過程中也常常受益。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堅持,就是勝利。這些話語至今還依然迴響在我的耳邊。書法,是文化的傳承,是美好的凝結,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定將這文字之美延續下去……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12

  清明節前夕,學校組織我們到附近的一個革命烈士紀念碑去祭掃烈士。排好隊,唱著歌,我們經過近一個小時步行終於來到了紀念碑前。遠遠看去,紀念碑高大、宏偉。可走近細看,只能看見“麻城市三河口鎮九歇山革命烈士紀念碑”這一行鮮紅的大字,碑文簡單明瞭,只說明瞭這兒躺著一百多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一百多名紅軍戰士,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載,更無法考證他們的名字。天哪,一百多名無名英雄!後人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我們敬獻了花圈,恭敬地鞠躬、敬禮,並在紀念碑下紛紛宣誓……

  回來後,老師又讓我們讀了《復興中華從我做起》,一個個鮮活的革命前輩和當代一個個先進、模範人物的典型事蹟讓我們激動、自豪,興奮不已。是啊,前輩們能在艱苦、平凡的崗位上作出那麼突出的成績,為國爭光,作為當代小學生,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記得有位前輩說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的就是要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因此,我認為,作為小學生:首先當然是要學好文化科學知識,增長本領,為將來積蓄力量。其次,從身邊的小事兒做起,為復興中華做點事兒。做什麼呢?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最後確定:潔淨校園,為地球減負!說幹就幹,我們發動全校師生,對校園內外兩百米範圍內,進行一次全方位的衛生大掃除,尤其是要清理乾淨白色垃圾。整整一天,我們把校園外差不多十幾年都沒有清理的白色垃圾,都撿到垃圾池裡,車子拉了幾趟,全都送到村裡的垃圾回收站進行了分類處理。看到整潔的校園,我們都開心地笑了。老師還號召大家,從今天起,絕不隨手丟棄垃圾,尤其是白色垃圾,更要處理好。

  透過這兩次活動,我們明白了,復興中華,不是口號,更不是我們做不了的大事,而是我們身邊的小事,小小事兒。只要有心,復興中華的大事,你天天可以做!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13

  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藝術是離我們很遙遠的東西,可是其實我們身邊的藝術無處不在,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在一個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星期天,媽媽收拾房間的時候發現了許多空罐子,於是她就拿塑膠袋裝起來想扔掉。小明看見了,說:“媽媽,把這些空罐子給我吧!”媽媽問:“你要這些空罐子幹什麼呢?”“反正我有用。”“有用就給你吧!”小明拿著空罐子高興極了。

  小明把空罐子放到桌子上,然後他走到電話機旁給小方打電話,電話撥通後,小明說:“小方,你來我家做漂亮的藝術品吧?”“好啊!”小方很爽快地答應了。小明接著又給小紅打電話,邀請小紅到家裡來做藝術品,小紅也答應了。過了一會兒,小明聽見了“叮咚、叮咚”的門鈴聲,他馬上跑過去開門,原來是小方來了。“你怎麼這麼早就來了?”“我非常著急,想快點兒做好漂亮的藝術品呀!”說著說著,小紅也來了。

  三個朋友聚在一起,小明問:“我們做什麼藝術品呢?”小紅眨了眨眼睛說:“我們做燈吧?”小方說:“做燈會不會太難了?”小紅問:“小方,那你說做什麼呢?”小方想了想說:“不如我們做喝水用的杯子吧?”小明說:“這個主意不錯,我贊成!”小紅也表示贊成:“好吧!那我們需要哪些工具來做杯子呢?”小明拍拍胸脯說:“沒問題,包在我身上,我們就用這些廢棄的空罐子來做漂亮精緻的杯子,怎麼樣?”小方和小明不約而同地說:“這是個好主意!”

  三個人七手八腳地做了起來。小紅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剪了幾下,空罐子馬上就變成一個喝酒的杯子。小明和小方看她剪得又快又好,禁不住連聲誇獎。後來,他們又動手做了許多種杯子:有的象吊燈、有的象花盆……

  這就是我們身邊的藝術,只要你好好觀察你一定也能發現在你身邊的藝術。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14

  身邊藝術讓人驚訝,讓人浮想聯翩。它是一幅畫,也是一支樂曲,而對我來說,齊白石筆下的蝦更是絕妙。

  蝦是我們常見的動物,但畫出它真正樣貌的人卻很少。唯有齊白石所畫的蝦才稱得上是出神入化。那細長的兩根鬚好似兩隻長矛,淡紅的蝦殼是它的盔甲,兩隻剛勁有力的蝦鉗是最好的進攻武器。兩隻威風凜凜的大蝦目光兇惡,手中的“武器”蓄勢待發,鬍鬚上下抖動,蝦尾左右搖晃,只要一聲令下,兩隻蝦好像就會撲上去,把對方撕成碎片。我晃過神來,再看看畫上兩隻蝦,好像成了互相的知心好友,想相約一起去玩呢。它們的目光又變得柔和起來,這神態各異的蝦真讓我浮想聯翩,不知不覺,我又跌入了幻想的漩渦……汩汩的溪水中,彷彿飄起了縷縷硝煙。走近一看,原來是兩隻蝦之間的世紀大戰。瞧瞧那兩隻蝦,兇惡的目光好像能將對方殺死,雙手持兵器,互相敲擊著,發出乒乒乓乓的聲響。修長的鬍鬚好似堅硬帶刺的長鞭,一看就知道能給對方致命的一擊。雙方都準備好了,不知從哪來的一聲清脆的聲音,使這場戰爭拉開了帷幕。一隻蝦用自己強勁有力的蝦鉗不停地威脅對方,給對方一個下馬威;另一隻蝦一邊用自己寬厚的身體抵禦著攻擊,一邊使盡陰招,想把對方擊垮。兩隻毫不遜色的蝦兵打得不分上下,想拼個你死我活。此時,它們的好友趕來,及時阻止了戰爭,又心平氣和地與兩方交談,使它們成了朋友,友好地握了握手。

  回到現實生活中,我不得不讚嘆道:“齊白石所畫的蝦,可真是神乎其神啊!”藝術就如這幅畫,畫中的內容總會讓人頗有感觸。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身邊的藝術15

  藝術,是一個分類很廣泛的名詞。它囊括了音樂、繪畫、設計及各種民俗工藝等。它是高雅的,譬如在音樂大廳聽鋼琴演奏會。或是粗俗的,譬如在廟會上展示的一件件生動古樸的民俗工藝品。而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是藝術。他們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陶冶了我們的情操。

  攝影,便是一門藝術。從那一個小小的鐵玩意兒裡看,能發現許多肉眼發現不了的事物。爸爸酷愛攝影,他也有一個相對來說比較高階的相機。每當去公園遊玩或者去遊覽某個風景名勝的時候,他便會帶著自己的相機去拍攝,我也會跟在他的後面學習。

  攝影這門藝術,是一門很有學問的藝術。並不是一按快門就可完成,首先還需尋找好的題材。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去公園遊玩,公園裡有一棵年歲已久的柿子樹。爸爸仔細的調焦,拍下了照片。我上前欣賞,看到有一些柿子是完整的,但大部分柿子都是爛掉的。仔細思索,哦,原來是被小鳥叮咬的呀。這看似普通的柿子樹,內在的卻蘊含了許多情趣。其次,便是攝影的技術。我尤其喜歡被“特寫”的照片,近處的一棵小草,一朵小花,被反映的很清晰,而除了這近處的一物,其餘都處在一種淡淡的朦朧之中。好似進入了一個如夢如幻的仙境,又好像給這進處的一物畫肖像,在這萬物之中,彷彿它是最重要的。邊看邊品味,也覺得蠻有情趣。也許這就是攝影的魅力:它不是繪畫,卻能表現出繪畫的繽紛之美;它不是文章,但也能諄諄道出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及文字所流露出的古樸。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發現一種難以言狀的美。這種美,流進了我們的大腦,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攝影,是一門藝術,是一門極富魅力的藝術。它所表達的,不僅是一幅圖片,更是一種情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