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高分模板,現在看還不晚!

高考歷史高分模板,現在看還不晚!

  高考歷史對同學們的記憶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很高。也是高考文綜中,相對比較難的科目了。很多學生因為記不住知識點,因此在從選擇題到分析解答題,就變得手足無措。下面筆者為大家提供了高考歷史高分模板,一起看看吧!



1
  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

  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

  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2
  分析評價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原因思路

  基本方法:

  分析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生產力因素,包括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改進,水利的興修,天文曆法的進步,勞動力的投入等;

  2.生產關係因素,包括新的生產方式的確立,土地政策的調整,農民起義對地主階級的打擊;

  3.上層建築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權制度,重農抑商政策的保護與鼓勵,宗教、文化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反作用等;

  4.看對外關係與民族關係是否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5.看社會環境因素,國家是否統一與安定;

  6.地理條件的因素等。


3
  論述題的解答和史論結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論述題一般有三個步驟。

  第一、判斷是非,表明自己的觀點。

  第二,列舉史實,說明自己的觀點。在這一步當中有注意將母觀點(即總的觀點)分解成若干個子觀點,用所掌握的史實進行論證。觀點的展開要有層次性,做到由表及裡,有淺入深,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而每個觀點都要有史實的支撐,做到史論嚴密結合。

  第三,要適當小結,昇華觀點。解題中的史論結合,主要是指要有適當的史實作為立論的基礎,要有鮮明的觀點作為立論的導向;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從歷史在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歷史中去”就是由觀點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統一。


4
  開放性問答題的答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開放性問答題必須明確:重要的不是持何種觀點,而是能有理有據的論證自己的觀點,即論證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嚴密,材料與觀點是否統一,理由是否充足。

  因此,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確定觀點。

  其次,要透過對史實的概括提煉,來充分支援觀點,儘量少漏觀點支援點。



5
  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基本方法:評價歷史人物,實際上就是要評價其一生的功過是非。

  要正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

  首先,必須全面把握其歷史活動;

  其次,要按一定的標準和原則把這些活動分為積極(或進步、功績)和消極(或反動、過錯)兩方面,對於有些歷史人物,其活動呈現明顯階段性,所以還要分階段評價;

  第三,評價的標準和原則有:

  (1)生產力標準;

  (2)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義原則,不要誇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階級的觀點;

  (4)時代的觀點,即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評價,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則肯定,反之則否定,同時注意不要用現代人的標準評價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觀公正,不要帶感情色彩;

  (7)注意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6
  歷史事件的結果四種

  ①成功。如:新航路開闢成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等。

  ②失敗。第一次中英戰爭中國失敗、洋務運動破產、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等。

  ③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如辛亥革命、國民大革命等。

  ④勝而不勝,不敗而敗。中法戰爭,中國是勝而不勝,不敗而敗,法國是不勝而勝,敗而不敗。

  關於歷史事件的結果,一般應該從3個方面考慮:一個“是什麼”、兩個“為什麼”,即結果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說是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7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呢?

  中國古代史上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應分析7要素:歷史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民族關係因素、對外關係因素、思想文化因素、個人主觀因素。

  如秦朝的統一:

  1.歷史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國家數目減少即區域性統一。

  2.政治因素——長期戰亂,人民困苦,渴望統一。

  3.經濟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秦國商鞅變法後逐步強盛起來,國富兵強。

  4.民族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民族聯絡民族融合加強。

  5.對外關係因素——遠交近攻的戰略策略。

  6.思想文化因素——韓非子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思想。

  7.個人主觀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8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影響呢?

  1.分項分析: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響。

  2.全面分析:一分為二,既要看到積極影響,也要看到消極影響或侷限性,還要分清主次。

  3.國際化分析:中國對外國的影響,外國對中國的影響,中外結合思考。

  4.轉化分析:就是要學會遷移和推廣,會轉化思維。有兩種情況:一是特殊性影響轉化為普遍性影響。二是普遍性影響轉化為特殊性影響

  5.學科交叉分析:學科之間的交叉影響,即歷史事件對政治的影響,對地理的影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