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父母讀後感

窗邊的小豆豆父母讀後感

  這個寒假的生活很是充實,和女兒一起閱讀了不少的書籍——《長襪子皮皮》、《會飛的教室》、《草房子》、《烏丟丟的奇遇》等。其實,我和女兒都喜愛的,能夠深深的印在心中的還是那本《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是日本作家黑徹柳子上小學時一段真實的故事。作為一個因為頑皮淘氣,一年級被其他學校勒令退學的孩子——小豆豆,卻在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作的愛護和指引下,終於能夠順利地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相處,在巴學園度過了人生中美好的歲月,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女兒很喜歡這本書,她告訴我說,喜歡書中所描繪的有趣的生活,喜歡巴學園校園環境,喜歡那個可愛的小豆豆,並且還因為故事中的情節而悄悄的落淚呢。

  其實,作為父親,作為一名教師,我更有深深的觸動:我們的教育該怎麼樣?我們的教育離孩子有多遠?

  書中所描繪的故事情節一次次的引導我們走進了我們曾經的童年往事,它讓我們一次次回味我們曾經的年輕歲月。

  巴學園,不僅僅是一個學校,更應該是我們的教育的理想校園。小林宗作校長說:“不要把孩子們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要然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要比老師的計劃大的多。”他倡導自由教育,貫徹尊重孩子們個性化的教育理念。我們會常常見到這樣的情形:在巴學園中,孩子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首先選擇自己的喜歡的課進行學習,把自己不喜歡的課放在最後,只要放學前完成就行了,也沒有固定的教學課時安排。這樣老師能夠很清楚的瞭解學生的興趣所在,也能夠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而且孩子們大多數在上自習,碰到自己不懂的問題,才去及時的問老師。直到弄懂為止,老師才去佈置新的任務。這是真正的學習,這是屬於學生自己的學習,這樣的課堂又怎麼會出現心不在焉的情況呢?

  反觀我們的學校教學,儘管變化著不同的方式方法,儘管我們教師在採用自主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面對每個班級50甚至60以上的超大班額,又怎麼做到因材施教?我們口中所說的`“落後生”不就是更多的產生了嗎?我們的教育並沒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沒有發現學生的特長和興趣所在,更沒有激發起他們的足夠的動力,又何談自主的學習?我們的教育到底離孩子有多遠呢?

  小林宗作校長說:“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在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巴學園的學校大門是兩棵矮矮的小樹,教學樓則是廢舊的電車改造而成;當小豆豆把糞坑裡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說“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為了讓身體殘疾的高橋克服身體的自卑心理,而別開生面的召開了一次讓高橋能夠獲得第一名的運動會;巴學園中時時刻刻都在發展著孩子的個性,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感受,充滿信心的生活,不讓每一個孩子有失落。我們教育的價值就在能把孩子的純真發掘出來並保持下去,讓他成為他自己。

  可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呢?從很小的時候,孩子們就不斷的接受大人的說教,在他們的“不行”“不可以” “要注意”中一點點成長。大人們總是以他們的眼光、他們的價值觀和他們對於社會生活的理解,為孩子們設計著輝煌燦爛的未來,全然不顧孩子的想法和真實感受。一旦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想法從事,一旦越雷池一步,就大呼“不孝”、“不懂事”、“不像話”,於是乎批評教育,棍棒教育蜂湧而上。於是我們常常看到許許多多的學生在學校是個乖巧的孩子,走上社會便是無法無天,回到家中更是為所欲為。於是乎,我們常常看見許許多多的學生對於父母的辛勤付出而習以為常,對於他人的幫助熟視無睹,對於自己的生活總是要求很高,自己的付出卻是很少。學生的成長曆程儼然成為家長們的再次翻版。儘管情非所願,學生在嘟嘟囔囔中,在煩躁中也不得已踏上父輩們鋪就的陽光大道。學生真正喜歡的,屬於自己的又有多少呢?

  掩卷沉思,我們的家長、老師們,“你是在愛孩子還是在傷害孩子?”我們的教育離孩子有多遠?讓我們彎下腰輕輕走進孩子的世界裡,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我們就會有新的發現!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我們的教育離孩子有多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