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正在被“寵壞”,你有沒有反省?

你的孩子正在被“寵壞”,你有沒有反省?

   沒有天生驕縱的頑童,只有把他們寵壞的家長。孩子的壞習慣都是家長的溺愛造成的。你家的孩子有沒有被寵壞呢?

01
不立規矩

  過度寬容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隨機隨意的懲罰會讓孩子感到茫然焦慮,這兩種行為都會縱容孩子的錯誤行為。

  我們需要給孩子建立規則:吃飯的之前要洗手、玩完玩具要收好、在超市不能隨便拿東西……並且在孩子沒有按規則執行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懲罰,孩子很好的執行了規則時要給予鼓勵。

02
無條件滿足

  對於孩子的需求立即滿足、無條件滿足,是很多家庭都有的問題。有時候我們會想,孩子的要求即使是無理的,但對大人來說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如果我們總是可以立即滿足孩子,那他們會有越來越多的無理要求:爸爸媽媽不能去上班、爸爸和媽媽不能說話、飯我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不滿足就使勁哭鬧,一定能達到目的。

  孩子的需求有合理的也有無理的,全都無條件的立即滿足,他們會認為得到一切都很容易,驕縱的性格開始滋長。該滿足的需求要滿足孩子,過分的`要及時說No。

03
只警告不執行

  “如果你再扔玩具,那我們就不玩了,回家。”帶孩子出去的我們,特別喜歡用這句話警告調皮的他們。可結果呢?有幾個孩子停下來過?又有幾個家長真的立即帶孩子回家了呢?

  給出警告卻不執行,時間久了,孩子知道你只是嚇唬他而已,越發為所欲為了。雷聲大雨點小,孩子永遠不會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後果。

04
看不得孩子受挫

  孩子摔倒了大驚失色地跑過去,又是哄、又是勸,還不停地說:“是什麼讓我們摔疼的?打它,打它……”然後寶寶由委屈轉向憤怒,邊哭邊打。

  明明是寶寶自己不小心摔倒的,卻要怪到地的頭上,這個邏輯好奇怪。

  心疼孩子,心疼到看不了他們受到任何挫折的地步。很多類似上面的做法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教他們忽略重點、推卸責任。被這樣寵大的孩子,很難學會自省和負責任。

05
過度重視物質

  最高階的推車、最貴的奶瓶、最大牌的童裝……一切都給孩子最貴的。在能力範圍內,為孩子提供最好的,自然沒什麼錯。可“好”不等於“貴”,孩子頓頓吃進口三文魚、車釐子,大人卻只捨得買超市關門前打折的蔬菜,這樣真的好嗎?

  與其把最貴的玩具推給孩子,倒不如帶著他在公園裡玩一會、睡前給他一個故事。一味的把最貴的給孩子,把快樂和物質畫上等號,讓孩子對物質有更多不切實際的期望,這隻會養出驕縱的孩子。

06
獎勵不當

  讓孩子做家務來換取零花錢,這曾經引發過很激烈的討論。

  寶寶需要獎勵,恰當的獎勵能夠激發積極性,幫他們明辨對錯。但並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物質獎勵。假如今天他把自己玩具收拾好了,獎勵他一個小蛋糕。那麼明天如果沒有蛋糕了,他恐怕很難願意主動收拾玩具了。因為在他看來,收拾玩具是有獎勵才做的事。

  很多時候寶寶需要得到的是肯定,而非物質獎勵。用笑容、擁抱、親吻表達你的讚賞,讓他為自己的行為感到驕傲。讓他知道,分內的、力所能及的事要自己做,這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為獎勵。

07
忽略感恩教育

  不擅長表達的父母想教出擅長表達的孩子,難度比較大。我們常常心存愛意卻不表達出來。從表達感謝開始,對家人、朋友、幫助我們的陌生人說聲“謝謝”,不要把別人的付出看做理所當然,這樣的感恩教育千萬不能忽略。

  其實,我們都能理解溺愛的意思,也刻意迴避溺愛的做法,但養娃實操戰中,經常還是會走偏。養育孩子經不起我們不斷地試錯,該如何去愛他們,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