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門》讀後感1200字

《三重門》讀後感1200字

  初讀《三重門》時,和很多人一樣,都深深地厭惡故事中的教育制度,腐朽的教育制度荼毒了有能力無成績的學生的生活,卻無力改變。就像《圍城》中的方鴻漸一樣,被當時的社會制度深深壓迫,卻毫無反擊之力,在“城內城外”受盡荼毒。但這次我想放下制度上的爭議,來再一次感悟一下《三重門》的故事。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初中高中的生活,那時的似水年華,我也總是在幻想著好多好多美好的東西,可是現實就是現實,就像韓寒所講“為什麼偶遇一定是在霓虹閃爍的街頭,公廁門口就不可能撞上麼”,一切都只是為了迎合讀者對“美”的追求。“憑什麼小說中一分手就要命令老天爺掉幾個雨點下來”,藝術但不能過度的追求於“美”,趨之若鶩,這不是藝術的高於生活。

  林雨翔和susan經常被讀者說是現代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我想這只是對《三重門》的`淺層次閱讀。一本有味道的書不是僅僅寫一些批判制度就能“書香四溢”的。讓我們再用心去感受一下那個故事,林雨翔和susan的故事。林雨翔是受父親“薰陶”成為了一個“精通古文”的學生,恰恰就是熟悉了一些古文使他與同學們不同,而正是這種不同讓他遇見了susan。susan集古代才女麗質於一身,高雅的氣質,不被世俗沾染,讀的一些詩詞,如柳永;喜愛一些詩文,如徐志摩。正是才子眼中的佳人,所以韓寒在剛開始就設定好了兩個人的緣分。

  林雨翔與susan因為教育制度而緣起,也因為教育制度而緣滅;正如《圍城》中的方鴻漸一樣,因為社會現實與唐小姐相識,又因社會現實與唐小姐緣滅。

  這一切的一切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校園愛情文學(或言情小說),更是對青春的一種訴訟,而這訴訟之中夾雜了一些青春時期朦朧的男女的心意。再去回到教育制度上,似乎就是教育制度造成了這種遺憾,可似乎就是這種遺憾才讓的這青春更加意蘊深長。與其說韓寒是為了批判教育制度而寫這兩人之間的故事,倒不如說是為了寫這青春對一切的迷茫與對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追求而夾雜了批判教育制度,去寫的一個現實的生活。

  曹文軒教授說韓寒的筆法與現代大多數作家不同,總是有著一些幽默詼諧,而且筆法老辣。袁敏評價其《三重門》時就說“它的行文似有《紅樓夢》的格局,它的用筆又有《圍城》的韻味,它的語言藏龍臥虎、吸古納典,語言本身有細節、有性格、有生命,充滿靈性。”在書中韓寒寫林雨翔與susan時便用著其詼諧幽默的手法將故事寫的現實,不給人一種唐突感,讓讀者感覺很現實也很接近青春,一些詩詞運用也恰到好處,恰好寫出了處於似水年華的我們青春的茫然。韓寒以其獨特的筆觸讓人物活靈活現,又引人深思,不僅有對當前教育制度的深思,也有對青春迷茫的深思。韓寒筆下的青春或許是最現實的,也是我們最期盼的,一切,朦朦朧朧,令人發省。

  延伸閱讀:本書創作於韓寒出道之時,韓寒當時還只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混混“,他放蕩不羈,他出言無忌。學習不好,卻偏偏有著寫作的才能。他在當時的教育體制之下不堪重負,有所感概,又沒有人阻止他去思考,於是他的獨特的思想便如脫韁野馬,把一腔情緒發洩於紙張上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