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人生邊上的讀後感

寫在人生邊上的讀後感

  幻想有一臺時間倒走的機器:人一出生便是老年,然後才是中年、青年、少年、嬰兒期,這樣至少在人生的盡頭,還能在享受上一回放肆的快樂。人總是太晚明白,明白後就沒有時間後悔,只剩下遺憾和痛惜。人生,本就是屬於自己的旅程,只能靠自己開拓,也只能由自己評論,酸甜苦辣,榮辱成敗,只有自己的心知道答案,外人是無法插上一句的。

  《寫在人生邊上》與其稱之為書,倒不如說這是錢鍾書先生一生的感悟,寫出來喚回一些執著於身外之物的人,引他們去尋找自己的價值罷了。如先生所言,我目前所經歷的生活既不是特別快樂,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可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啊,誰的人生能輝煌一世呢?大起大落,只不過換來些浮名,何必苦了自己。倒不如抓點實在的,快樂、童趣、健康……每個都能在死前換回一絲快慰,卻被主人早早放棄。人生,絕不是一段回憶,等著死後供後人憑弔,它就像一根蠟燭,燒盡了便沒了,不留一絲痕跡,只有燃燒時的'痛苦與滿足才能成為它最本質的快樂。也只有蠟燭本身,才知道它照明瞭黑暗,又溫暖了多少空氣。

  錢先生的文字有些晦澀,有時看得我雲裡霧裡迷迷糊糊摸不到頭腦,但一旦看懂了,那些文字便如同寶劍的鋒芒一般,出了鞘,明晃晃讓人膽寒,一下劃開雲霧,把我從裡面揪出來,眼前一片清明。靈魂像被針紮了一下,痛得我不禁直起背來。

  這集子裡每一篇短文,都蘊含了錢先生獨特的觀點,並且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讓我一步一步靠近他的世界,走得艱難卻踏實。

  將快樂與黑暗面對立起來的《論快樂》與《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實際上描述了他的一種思想,即快樂是相對而短暫的,而那些失望苦悶虛偽才是貫穿人生的真正主題,而這種頹廢美,正是錢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為著名的兒童讀物,但作者卻認為,寓言將孩子教得更簡單,灌輸美好社會的假象,可事實上成人的世界中,卻並非如此黑白分明,進而批評社會中的虛偽行為。

  《談教訓》中寫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這許多人,自告奮勇來做人類的義務導師,天天發表文章,教訓人類。”反映了先生對於假道學的一貫鄙視,也證明了他性格中確實看不起為人師者,就如同當年在清華之狂語“清華園中,無人配做我錢某人的老師。”

  一篇一篇,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融化了,如養料一般灌溉在我的心田,卻不急著與那裡的土壤融為一體,一點點滲進去,滋潤中夾雜著痛苦,讓我慢慢的看清了眼前,看清了自己,有些被剖析的慌亂,卻是最真實的與心靈在對話。讀書的過程,有些迷茫,漸漸的清晰了,又有些膽怯,逐漸的變得勇敢起來,手捧著書頁就像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腳上越來越重,心卻漸漸充實起來,一點一點被從未見過的東西填滿,無限滿足。

  作為學生,我是還不夠資格在人生的邊上作批註的,我正行走在人生路上,漫長痛苦,卻不乏一些轉瞬即逝的快樂。也許,我就這樣過完一生,平淡、膚淺。也許,我會經過許多的大風浪,都沒有關係。人生沒有幻想,只有夢想,而夢想的價值在於過程,而非結果。我只希望,我的人生邊上不會只是空白,只要有些簡單快樂的批註,能化作笑容一直陪伴我,直到離開這個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