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素材積累:讀書與智慧

2017年中考素材積累:讀書與智慧

  讀書的人有兩種,一種獲得了思想的啟發,變成一個智慧而快樂的人。一種丟掉了自己的思想,把自己變成一個生物記憶體。

  讀書對前者來說是一種愉悅的享受,他們透過讀好書而傾聽優秀的思想;他們也許無法和先賢謀面,但經由書籍和大師對話。

  知識如果不成為人生的智慧,那麼知識就只是一件裝飾品。那些滿嘴說得都是別人書裡話的人,他們的作用不及於一張電腦儲存卡。身體醜陋者需要一塊遮羞布,而思想貧乏者,知識正是他們的遮羞布。一個人,再多的知識,如果不形成自己的智慧,那就僅僅是件可以炫耀的衣裳,智慧才是美麗的肉身。

  每一次面對座座青冢,我們都會心生感嘆,所有的有形,即便現在再堅固也終被時間毀滅,惟有精神、人類世代相承的優秀的思想永存,激勵著人類前行。

  有思想的人被尊為智者,智慧的學說叫做哲學。許多人喜歡談哲學,哲學在他們那裡成了乾癟、抽象的概念,他們在概念的堆積和推理中尋求虛擬的快慰。

  沒錯,哲學在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裡被稱為形而上學。但哲學之所以形而上,不僅僅因為它不研究具體的科學,更重要的是它是研究人類心靈的科學、是智慧之學。

  我們的生活點滴中無不蘊含了哲學的蹤跡,充滿了智慧的火光。我們透過哲學思考去接近於人類的理性,獲取智慧的快樂,實現人生的圓滿,這正是哲學的意義。

  但如果讓我去比較讀一本哲學書或者去傾聽一位年邁農人的絮語,我更願意去後者,實際上每個老人都是一本哲學書。學者的哲學溢於言表,而老人則用行為體現哲學。

  子曰: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何以不逾矩,是因為他們參透了人生,諳熟了人生之道。何以隨心所欲,因為那顆心已經皈依了造化,和造化合而為一。

  讀書是為了獲得智慧

  我有一次看書,池莉寫的關於教育孩子的書,書上說大家老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生根本不是場比賽,每個人想要的不一樣,方向不一樣,終點都不一樣,何來起跑線。對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人經歷,收穫都不一樣,這就是智慧的差別。蔡康永說“死是必然的,沒什麼好掙扎的,關鍵是怎麼活著。”生活中的大多數時候,我們的選擇大於努力,如果我們能有智慧,即獨立思考,能有在生活中做出更好選擇的能力,在人生比較關鍵的時刻做出對的選擇,就不至於過的太痛苦。思維模式決定態度,態度決定選擇,選擇決定了生活。

  出身、家庭、父母這些都是我們不能改變的事,坦然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把精力放在那些可以改變又需要改變的事上。我經常在裡提到“人生在世,無非四件事:讀書、歷事、見人、行路。”這句話,有次一位友鄰問我,讀書真的有用嗎?不是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嗎?社會是最好的大學呀!

  我跟好幾個前輩討論這件事,這幾天終於想明白了,我們讀書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增長智慧,智慧可以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獲得,獲得智慧也是一種能力。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是在書中讀自己,只是在書中發現自己,檢查自己。讀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思考的過程,在思考中增長了智慧。有很多人非常的聰明,就是通常所說的一點就透,他們從生活小事就能獲得智慧。但是就我而言,我從生活中獲得智慧的能力不夠,就需要從書裡獲得哪些別人已經說明白,論述明白的智慧。很多時候我們犯錯誤是需要成本的`,選擇錯誤的成本可能更大,而多讀書,讀好書,可以讓我們增加見識,增長智慧,更好的思考,有更好的思維模式,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態度,在“歷事、見人、行路”時不可避免的要選擇,在做這些選擇的時候,這些選擇有時候會改變我們的生活。

  我們家住的這條街大多數都是老街坊,這些老街坊因為十多年前的選擇有不同的生活,同一個工廠的同事,同一年下崗的,一個用買斷工齡的錢買了一間門臉房,出租收入從最開始的每月八百到現在的一萬元,在北京這個收入已經讓他能很好的生活了。另外一個存銀行取利息生活,隨著通貨膨脹,不得不每天起早貪黑,躲城管擺地攤補貼家用。

  只不過意識到了通貨膨脹的問題而已,只不過做了不同的選擇而已,卻幾乎改變了後半生的生活,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機會,我們選擇的愛人,選擇的職業,選擇的生活方式,都會讓我們的人生有截然不同的狀態,我們之所以想讓自己有智慧,也只是想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做出更明智的決定。而讀書是成本最低,代價最小的增長見識,獲得知識的方式,而這些知識和見識,轉化成智慧就能改變生活。

  很久以前在一朋友的文案裡看過的廣告詞:我看過最美的風景,卻不及書中文字描述的美麗。我刷過無數次微博,逛過無數次論壇,卻不及一本書展現的完整,有意義。我遇到了難題,請教、搜尋、試探,最終是在書裡以最短時間掌握了全部精髓。知識是強大的,書籍可以包容一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