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書店的讀後感

島上書店的讀後感

  寫在前面的話:

  已經超過1年沒有怎麼看過小說了,一是工作的困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與工作相關的工具書或行業趨勢上,除此之外慢慢的更喜歡一些個人傳記類、歷史書籍,心底裡覺得更真實更赤裸裸的現實,更適合我等在30+奔跑的女人.

  開篇的阿米莉婭是一個圖片銷售代表,31歲,單身,透過相親網站認識約會的物件。

  她三十一歲了,覺得自己到現在應該已經遇到某個人了。

  然而……

  她樂觀的一面相信,跟一個情不投意不合的人過日子倒不如果一個過得好。(的確是,不是嗎?)

  這麼短短的幾句話,就讓我有興趣讀下去,這個普普通通,與我心態相似的人,將會怎麼走接下來的路呢?就像後來A.J問阿米為什麼愛《遲暮花開》,阿米說:看到《遲暮花開》時,我已經有過很多很次失敗的約會經歷。我是我浪漫的人,但有時候那麼失敗在我眼裡算不上浪漫。《遲暮花開》寫的是不論在任何年齡,都有可能尋覓到偉大的愛情。

  雖然後來阿米發現這本書是隻是一個有才華的女作家的一本小說。根本不是什麼真人真事的的回憶錄。不過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它曾拯救過你絕望的心境,給過你相信愛情的勇氣和希望。

  後來A.J生病,想放棄手術時,阿米哭得泣不成聲集:“我不是為你哭,我在為我自己哭。你知道我花了多久才找到你?你知道我經歷了多少次糟糕的約會?我不能——我不能再上婚戀網站了,真的不能。

  這時連我也哭了,那些大齡不斷被催婚而又堅持要因愛而婚的人也許就會被阿米莉婭的話觸動心絃:真的太糟糕了!

  好人難尋,為何命運要將他們分開,他們只是平淡的夫妻,對人和善,對世界無害。小說可以給阿米莉婭最好的安排:遇到一個興趣相投的好人,哪怕只過了10來年,又如何呢,人生最重要的是過程中的身心愉悅。就像A.J對瑪雅說的:人生不是長篇小說,也不是短篇小說,是一部個人生活集。

  最有畫面感的是A.J兩次心態的轉變。第一次是收養瑪雅。

  對於一個四十歲內心一骨子傲氣的男人來說,深愛的妻子剛去世,已經心如枯井,唯有用暴戾和封閉對抗所有憤悶。瑪雅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他。是的,就愛與被愛的`勇氣,付出和給予的力量,能拯救陷於孤獨絕境中的人們。你看他:心理隱約沸騰著一種熟悉的、略微有點讓他難道以忍受的歡欣感。他想大笑,想一拳砸在牆上……一開始他覺得這是快樂,而後才知道這就是愛。要命的愛,他想。真是煩人。這完全毀了他打算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垮的計劃。這其他中最令人惱火的是,一旦一個人在科目一件事,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

  後來,儘管事實上A.J不信上帝,他卻閉上了眼睛,全心全意地感謝起所有人,那種更強的力量。

  這哪是那個在島上冷漠討人厭的A.J了。像極了白瑞德,當小邦妮出生後,變成了最受小鎮歡迎的人。也許父愛或者說血緣之情就是這麼濃烈,它讓你的生活變得豐盈而遼闊,帶給你勇氣和力量,戰勝人生所有的不幸和恐懼。

  第二次是對阿米莉婭改觀。那細膩的心態變化,宛如初戀的少女。他認真看阿米推薦的書目,因為知道阿米有未婚夫這個重磅訊息!他編輯的簡訊會一稿二稿的斟酌用詞會不會太過放肆或者有些許調情意味,儘量顯得客套;最後一本書總是遲遲不去和她交流意見,擔心就沒有理由給她打電話了。他並不是相信“命中唯一“,也許只是思慮過多。也寄希望許久不見後,這樣的愛戀會煙消雲散,或至少會進入休眠狀態。開始與別人約會以求能真的能忘掉,最後發現,這種感覺反而是越來越強烈,於是會找極其拙劣的理由去看望她。

  看完這一段時,我就在想,這一定是一個女人寫出來的,就像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因為沒有事先看作家簡介),看到這裡反而有一些難過了。好吧,這是女人對愛的YY。雖然滿足了對愛情的期待,又有可能是毒害,會讓你義無返顧的去相信一定會遇到‘天作之合’,而不是讓自己更多包容,磨合,欣賞別人,給自己和別人機會。

  不管遇到什麼,都不必糾結事情本身,有一路一定是對的,就是好好愛自己,努力工作,認真生活,構建愛人的能力,當你遇到心意相投的人時,有能力長久經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