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座右銘是什麼

最初的座右銘是什麼

  導讀:相信很多人都擁有自己的座右銘,這個座右銘一直在伴隨著你的成長,但是你知道最初的座右銘是一種器具而不是一句話嗎,下面隨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的故事。

  最初的座右銘是什麼

  很多人都有座右銘,而且多是名人名言,用來激勵自己並且可以在“座右銘”的鞭策下不斷進步。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銘最初並非是一句話,而是一種稱為欹器的酒具,並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有關。

  相傳春秋時期,齊桓公死後,國人為他建造了廟堂,並在裡面擺放了一種名叫欹器的盛酒器。有一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齊桓公廟堂,見到這種器皿,於是對學生們說:“欹器空著的時候傾斜,把酒或水倒進去,到一半的時候就直立起來,欹器裝滿了就又會傾斜。所以過去齊桓公總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側,用來警戒自己決不可以驕傲自滿。自滿就好比欹器裡裝滿了水,必然要傾斜倒覆。”孔子回去之後,也請人做了一個,放在座右警戒自己。可見,最初的“座右銘”確實是一種“物銘”,與欹器有關。南北朝時,著名科學家祖沖之也曾為齊武帝的兒子蕭子良做過一個欹器。

  但可能是後來這種欹器失傳了,也可能是後人感到用文字更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於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座右銘”便逐漸演化成了銘文,這便成了名符其實的警戒鞭策自己的座右銘了。

  擴充套件閱讀:

  詞目:座右銘

  拼音:zuò yòu míng

  詳細解釋

  1.寫在座位右邊,作為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話。南朝梁蕭統《文選·崔瑗(子玉)座右銘》呂延濟題注:"瑗兄璋為人所殺,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銘以自戒,嘗置座右,故曰座右銘也。"南朝 梁慧皎 《高僧傳·義解一·支遁》:"僧眾百餘,常隨稟學,時或有惰者,遁乃著座右銘以勖之。"白居易《<右銘>序》:" 崔子玉 《座右銘》,餘竊慕之,雖未能盡行,常書屋壁。然其間似有未盡者,因續為座右銘雲。"

  2. 泛指可作為格言以自勵的文辭。陳毅《示丹淮並告昊蘇、小魯、小珊》詩:"革命重堅定,永作座右銘。"面對人生的困境,很多年輕人把悟道名言:"自出生來無敵手,得道功成不強求!"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來激勵自己。

  銘:

  (就其名詞的屬性而言)在《現代漢語詞典》裡有兩種解釋:

  (1)在器物、碑碣上面記述事實、功德等的文字;

  (2) 警戒自己的文字。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這種文字一般都是用韻的。

  第一層含義的銘,如唐代大文豪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宋代文學大師蘇軾的《三槐堂銘》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縣主簿許軍墓誌銘》……等等,都屬於此類範疇,這些精典的銘文,不僅以其獨特的文學形式,為中國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樸實的語言、深沉的情感,感動無數後人。

  而第二層含義的銘,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銘--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座右銘",其體裁或文或聯,其文字有長有短,大都是起著勵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據《南史》記載,南朝時宋的名將吳階,"善讀史,有往事可師者,錄置座右。積久,牆牅皆格言也。"這可能是見諸於正史的有關座右銘的較早出處。

  然而,作為銘的一種,最早的座右銘並非文字,而是一種物品,既"物銘"。相傳,在春秋時,齊人為死去的齊桓公修了一座廟,裡面擺放一個裝酒的器皿,叫欹器。一次,孔子與學生拜廟時,對學生說:"欹器空著的.時候就傾斜,把酒或水倒進去,到一半的時候,就直立起來;欹器裝滿,還會傾斜。所以,過去齊桓公總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邊,用來警示自己不可驕傲自滿。"--從孔子的話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銘,就是這種叫 "欹器"的酒器。

  座右銘是銘文樣式之一。銘原指鏤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記功頌德傳揚於後世。《文選·崔瑗〈座右銘〉》呂延濟題注:"瑗兄璋為人所殺,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銘以自戒,嘗置座右,故曰座右銘也。"座右銘由來於此。座右銘的銘文比其他銘文更為簡短,有的只是一兩句話或格言,置於座位的旁邊,用以自警。每個人都有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座右銘是恪守這一原則的較常見的形式。座右銘的內容是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或約束自己行為的準則。 座右銘是銘的一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