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少年》的讀後感

《陽光少年》的讀後感

  1陽光少年讀後感

  昨天我讀了《陽光少年》,被這個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故事講的是:甘肅省平涼市有個叫張曉的男孩,父親早逝。他從5歲開始,克服了旁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不嫌髒,不嫌累,精心侍奉癱瘓在床的母親。在小學階段,年年都是學校的三好生。在學習上,他和同學們互相幫助;生活上,他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用自己14年的行動實踐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看看故事中的張曉,再看看同學們和我,哪一個不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天有不測風雲,三年前,媽媽得了骨質增生,雙腳走路不太方便,只能在家做點輕微的家務活。爸爸為了能早日給媽媽籌手術費,外出打工了。家裡一下亂了套,照顧弟弟的責任落到我的頭上,慢慢地,我覺得弟弟越來越不討人喜歡,淘氣、喜歡吃零食,家裡經常被他弄得亂七八糟的,更可惡的是喜歡跟媽媽打小報告。媽媽經常批評我沒照顧好弟弟。一受到媽媽批評,我就和她慪氣,有時乾脆不到學校讀書。我傷透了媽媽的心啊。

  凌晨做飯,寒夜縫衣,雨天拖著病腿送傘,生病時夜以繼日的守護,想著這些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媽媽,對不起!女兒不孝!

  我決定: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把孝心獻給父母。

  2陽光少年讀後感

  我一人靜靜的想著:我們都被父母辛辛苦苦的養大,他們從來不嫌我們煩,更不會嫌我們髒,可有多少人到了自己的父母老的時候會放下自己的孩子去照顧他們呢?更何況現在?

  我獨自站在窗前,享受著窗外的陽光,不知不覺中有了一種感觸……那燦爛的陽光使我感到溫暖,愜意中使我想到了張曉。他不就正是一個陽光少年嗎?他不就是一個同太陽一樣使人倍受溫暖的男孩兒嗎!他用他的行動告訴了我們為何要回報,他用他自己詮釋了什麼叫堅強!

  或許真的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從小便挑起了家庭重擔,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精心侍奉著癱瘓在床的母親。4歲,一個4歲大的孩子能幹什麼?我們4歲時還沉浸在全家人的關愛中,可4歲的張曉已經開始了頑強自立的生活。4歲那年,他開始學習煮飯。這時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稚嫩的身影:鍋臺高,夠不著,他就踩著小板凳,趴在鍋臺上做飯,時常被沸出的米湯燙傷胳膊。或許他會哭,或許他會喊疼,但我知道他絕對不會放棄!因為在一個堅強的人的詞典中不會有“放棄”這兩個字!

  耳畔一直縈繞著他對母親說的這樣一句話:“媽,你不要怕,有我在,就不讓你餓著。”這樣一句簡單的話不禁使我的'淚水潤溼了眼眶,我不明白這樣一句話為何使我如此感動……或許是這份真摯的母子情誼吧!不知為什麼,只覺得張曉與我好親近!是他對母親的那份愛使我走進了她的內心世界?是他在學習上的堅持使我與他靠近?還是他對所有對他有幫助人的銘記促使我聽見了他的心語?

  此時此刻,我沐浴著陽光,想著這令人溫暖的男孩兒,才真的覺得這世界上的愛好堅強、好溫馨!彷彿以後有再大的困難,只要有愛、只要堅持一定會走下去!

  3陽光少年讀後感

  前幾天,我們讀看了話劇《陽光少年》,給了我不少啟示。

  劇中的班長是殘疾人,但他的同學並不嘲笑他,而且還給他關心與呵護,他們的班集體在融洽的環境中進步。還有一個女孩――趙娜,她的父母正在鬧離婚,給她的學習和心情帶來了巨大打擊,她每天都生活在憂愁和煩惱中,同學們知道後,偷偷地以“陽光少年”的名義給她的父母寫信,勸阻他們別離婚,希望可以還趙娜一個溫暖的家。終於,在同學們的勸說下,趙娜的父母重歸於好了,這個美麗的女孩又找回了以往的笑容。

  看了這個話劇後,我感受到了自己平時有那麼多不應該,不應該設有班集體的榮譽感,不應該和同學之間不團結,更不應該為一點點小事而計較半天。今後,我應該向《陽光少年》中的同學學習,不嘲笑殘疾人,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不吵架。

  在21世紀,這個資訊化、精英化的時代,更需要協同合作,集體力量。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永遠也不能成功的,只有團結合作,才能更完美。在現實生活中,我缺少的正是集體讀念,沒有團結合作的意識,我應該向陽光少年學習,學習那種團結合作、互幫互助,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崇高精神,做一名陽光少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