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歐洲史》讀後感

《極簡歐洲史》讀後感

  本書以清晰、幽默、發人深省的筆調,雜以活潑的插圖,敘述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文明,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巨大沖擊與巨大貢獻。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極簡歐洲史》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極簡歐洲史》讀後感

  作為一名理科生,一直對歷史不怎麼感興趣,但透過讀《極簡歐洲史》這本書,讓我感覺歷史還是蠻有意思。記得18年前第一次出國,到了英國、法國和德國三個國家,當時深受震撼,氣勢宏偉的教堂、成就非凡的大學、美輪美奐的藝術品、如詩如畫的鄉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處處體現出歐洲厚重的歷史和文明積澱。後來看《都鐸王朝》《風中的女王》《權力的遊戲》等電視劇,發現自己對於歐洲的歷史知識儲備太少了,歐洲為什麼那麼強大?歐洲為什麼對世界的影響那麼深遠?透過讀《極簡歐洲史》這本書,你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一、主要內容

  全書分為上下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只有兩個章節,第一章是古典時期到中世紀的簡史,主要講述了歐洲文明的三個組成元素,

  一是代表著科技和文化的古希臘羅馬學術;

  二是代表著政治和宗教的基督教;

  三是代表著軍事武力和戰士文化的日耳曼蠻族。

  這三個元素相互影響,相互對立和強化,首先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公開表態支援基督教會,羅馬帝國變成基督教的天下;其次是基督教為了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教義,將古希臘和羅馬的智力成果儲存下來;再次是日耳曼蠻族入侵後,發現自己在科技、政治等方面落後太多,逐漸接受了基督教文明,最終這三大元素形成了歐洲文明的核心。

  第二章主要講述了自公元1400年開始的近代歐洲史。

  透過古典時期三大要素的融合,掌握著先進文明的基督教成為真正的統領者,擁有了無比的權力和財富,但宗教的腐敗也從很大程度上造就了黑暗的中世紀。進入近代歐洲,以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浪漫主義運動為代表,以各種方式消減了教會的權威,極大促進了科學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思想和自由更加解放,也造就了更加燦爛的歐洲文明。

  第二部分由六個章節組成,均是一些細節性的描述,從戰爭、民主、宗教和政治、語言、平民生活等角度對歐洲歷史和文明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二、幾點感受

  (一)要重視內部控制

  從單位管理的角度,內部控制主要有兩大核心內容,一是相互監督和制約,二是具備完善的規章制度。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看,結合本書的內容,以及我國曆史的興衰來看,也要講求內部控制,一是要加強民主監督,加強對公權力的監督和約束。“並非所有東西都歸國王所有”,是歐洲政府思維的基石,也是歐洲自由和繁榮的基石。

  歷史上歐洲的國王比較悲催,既受教皇的控制,又受貴族的制約,一不小心還容易被送上斷頭臺,所以歐洲的君王大都謹慎低調。反觀我國甚至整個亞洲的歷史上,因權力缺乏約束而實施暴政、縱情聲色的君主屢見不鮮,造成國力衰落的同時,也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二是要依法治國。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並有效實施。從書中看,從《摩西十誡》、《查士丁尼法典》到《拿破崙法典》,歐洲的法治思想貫穿始終,現代社會的許多法律,幾乎均根源於歐洲。

  (二)要重視科技和創新

  第三次工業革命之所以源自歐洲,很大程度上源自於歐洲對科技文明的重視一直沒有間斷,從古典時期希臘人的科學精神開始,到基督教儲存古希臘和羅馬的'智力成果,再到科學革命對傳統的挑戰和顛覆,歐洲的科技文化一直沒有間斷過。目前的中美貿易摩擦也再度證明,科技和創新的極端重要性。

  《極簡歐洲史》讀後感

  這本書的是講述從希臘文明到羅馬文明再到蠻族入侵,進入中世紀,再開始新教革命,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工業革命的一段發展史。 整個文明的程序層層遞進, 希臘文明奠基了哲學、科學,羅馬文明儲存了希臘文明並舉國支援基督教成為國教,而北方蠻族與東方伊斯蘭的入侵讓羅馬帝國名存實亡,羅馬帝國從此以宗教權威延續,進入長達一千年的中世紀。

  中世紀主要分為農民、貴族、國王、教皇,國王與教皇不斷爭奪權力,如果國王膽敢公開反對教皇,教皇開除國王的宗教籍,國王的統治合法性降低,貴族就有不聽命國王的可能,教皇本身沒有真正的統治權,所以最終教皇與國王沒有哪一家可以獨大。

  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新教開始獨立,新教主張上帝在自己的心中,每個人都可以自己解讀聖經,雖然同樣信奉上帝,但是教皇、主教的地位高速降低,以英國為主開始真正宗教獨立,此時浪漫主義開始開始擁有了自己的雛形。

  不知道是宗教改革的原因,還是日心說的普世,宗教開始逐漸不再成為人們的核心,像希臘科學,以及很多古典的東西變成主流,文藝復興興起。

  而達爾文的進化論以及牛頓的萬有引力,直接打開了科學革命的魔盒,從此主流觀開始從,古典是最好的到未來是最好的。

  間接推動了人權主義,從而有了英國的光榮革命,法國的法國大革命(我的理解是,由於宗教的削弱,導致了王權的不穩定,所以推翻王權成為了合理的藉口)

  而經過一系列的改革過程,英國率先工業革命,帶領歐洲成為世界的先驅。

  我在閱讀全書讀到的主流內容如上,在此還是需要寫一寫自己的理解,如果我是一個生活在中世紀的農民,我除了信仰上帝,每天種田繳稅,幾乎無事可做。 而其實大部分人現在的生活與中世紀的農民並無區別, 我們在一個黃金的時代,萬類霜天競自由,有很多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想法抱負,有很多的愛好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明朝那些事》在結尾的時候說: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希望大家能真正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式,在目標與體驗的人生中快樂的生活下去。

  《極簡歐洲史》讀後感

  如果你是一個半吊子文科生,對歐洲歷史的瞭解僅僅侷限於高中歷史課本,平日還算愛讀書,但閱讀範圍多為社科和文學類,那麼,這本書是你開啟視角瞭解歐洲的不二之選。

  首先,文字通俗易懂,絕不枯燥,講述方式簡單隨意,但並不失嚴謹。很多處作者的幽默感都傳神到你好似在大學課堂中聽他娓娓道來並會心一笑,比如在闡述教皇和皇帝之間權利鬥爭和互相牽制角逐的複雜關係,作者將教會比喻為一個國際組織,如果日本豐田總部需要任命一個澳大利亞分公司的負責人,這個任命需要得到澳大利亞總理的許可,廠長需要當地市長指派,那麼雖然這位負責人必須聽從東京總公司的指令,但對地方力量也得有所顧忌。就很形象的幫助我們理解這種關係。

  其次,與編年史不同,這本書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謀篇佈局的,而是透過8個不同的主題將歐洲歷史順了8遍,雖然每個都有側重點,但細節相互的補充,會讓我們大腦中有一個更為立體的歐洲景象。

  對於接受民族主義和叢林法則教育長大的我們,不免對於戰爭、進攻、侵佔這些字眼多加關注,迫切想知道誰是贏的那一方,又不免要關注革命、改革、起義等標誌性的事件,期待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本書更多的著眼於這事件的發展過程,聚焦於原因、環境、各種有利不利條件所造成的影響,這影響甚至是生活化的,比如歐洲語言體系的演變等,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可讀性,更會教給我們一種更為靈活而全面的思維方式。

  最後要提我自己很有感觸的一點,即歐洲人民對於制度的信仰。從羅馬式民主到法國三級會議,爭取同等投票權的平民,透過不斷的抗爭,用持續完善的制度來保證自身的合法權益,拿破崙對於《拿破崙法典》的自豪都源自於他們堅信制度的合法性和巨大的力量,用規則來改變8和2的比例,逐漸固定為無限接近5和5的現狀。反觀中國歷史,數次朝代更迭,付出慘烈代價,卻大多都是階級重新洗牌,爭奪8的主人之戰。

  本書文末提出一個問題:歐洲為什麼可以搶第一?在作者分析的各種原因中,我想,權力永遠受限制所造就的多元化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閱讀本書是愉快的體驗,我時時驚歎於古希臘羅馬人的聰慧,也被後來人孜孜不倦求知的精神所感動,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等等幾千年的淬鍊,以及自始至終對於自由人權的嚮往和守護,歐洲文明最終演變成了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極簡歐洲史》讀後感

  《極簡歐洲史》,果然是極簡,但是脈絡非常清晰,歐洲文明之初有三個元素:古希臘與羅馬文化(這是個簡單符合邏輯能以數學表達的世界),基督教的發展(這是個邪惡的世界,唯有耶穌可以拯救它),日耳曼蠻族的戰士文化(打仗是好玩的事)。古希臘創造了民主政治的原型(不同於現代的代議民主),而後羅馬發展出了共和。羅馬帝國變成基督教的天下,教會變為羅馬人的教會,基督教將希臘與羅馬的知識成就儲存下來,而後就是文藝復興、宗教革命、啟蒙運動到混雜了民族主義的浪漫主義。

  作為西方第一個帝國,羅馬帝國曾經被三次大規模侵略(日耳曼、穆斯林、北歐人),結果就是西羅馬滅亡,但是羅馬文化沒有滅亡,日耳曼人在基督教的大旗下繼承與發揚了歐洲文化(英國例外,英國人來自北歐人的後代)。

  民主來自於古希臘,但是直接民主在古希臘就被質疑,其中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羅馬人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它建立在全心全意為公眾利益服務的共和國美德基礎上,建立共和的偉大人物是布魯圖斯,而共和來自於歷史紀錄的第一起事件。而日耳曼人的混亂統治導致了封建社會,對個人財產權的尊重,國民大會(決定稅收),直到法國把他推向極致(《人權宣言》)。而英國在光榮革命中不流血的把國王關進了籠子。

  宗教在歐洲歷史上非常重要,教皇與皇帝之間不停在博弈,直到後來出現了路德教與新教,基督教分裂(東正教在君士坦丁東遷的時候就分裂了)

  最後擷取一段人權宣言,看上去讓人激動與嫉妒:

  人類與生俱來的擁有自由平等的權利,並且始終如此。

  這些人權包括自由、財產、安全、反抗壓迫的權利。

  整個主權的本源乃寄託於全民。

  所謂自由,意指有權從事一起無害於他人的行為。

  每一位公民都有發表言論、寫文章與出版的自由,但若在法律所規定的情況下濫用了這項自由,仍應承擔責任。

  權力的分立未能得到確立的憲法根本不能稱為憲法。

  兩百餘年前,餘音繞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