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說課稿 跟著唐僧去西遊

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說課稿 跟著唐僧去西遊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說課稿 跟著唐僧去西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和編寫意圖

  我說課的內容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第三單元第7課《跟著唐僧去西遊》第一課時。《品德與社會》強調教學要與同學的認知緊密相連,以體驗去感受生活,從而使同學瞭解社會。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和同學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悉世界的海陸分佈等基本常識,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佈特徵。

  (2)、能力目標:學會在地圖上查詢印度,初步培養同學閱讀地圖的能力。

  (3)、情感目標:簡要了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激發同學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

  3、重點和難點:

  本課重點是熟悉世界的海陸分佈等基本常識,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佈特徵;學會在地圖上查詢印度。難點是熟悉世界的海陸分佈等基本常識。

  4、教學準備:各種常見的地圖圖例;世界地圖;印度風光課件;同學收集有關印度的資料等。

  二、說教法學法:

  我在設計《跟著唐僧去西遊》一課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創設相應的環境氣氛和教學情境,能使同學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發生共鳴。跟著唐僧到印度去看看。這種情境教學法,注重讓同學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深入瞭解印度。同學透過學習,進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動,從而獲得思想的昇華。

  三、說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新課標指出:貼近同學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擬,能激發相應的環境氣氛,使同學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因此,教學一開始我播《西遊記》的主題曲把同學代入唐僧的生活中,喚起小朋友們對唐僧的敬仰之情。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跟著我唐僧去去西遊,是怎麼生引出課題《跟著唐僧去西遊》,使同學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引起同學強烈的求知慾望。

  (二)、指導體驗,引導發現。

  在教學過程中,必需強調同學的主體參與,這種學習獲得的知識最直接,最有效。這種參與活動也在潛移默化、層層遞進中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有效的突破了難點,突出了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本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內容: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首都以和周邊的海域;瞭解印度地容地貌,讓同學透過看圖說自身知道的內容,瞭解印度和周邊國家的首都以和印度周邊的海域,印度的地形分佈很有特點,北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中部為恆河平原,南部為高原。印度與亞洲其他國家基本上被北部的喜馬拉雅山等高大山脈阻隔,南面又被印度洋圍繞,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印度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從而形成獨具魅力的印度文化。訓練同學自身看圖的能力,並適當進行點撥、提示,協助同學正確認識印度地理位置、地容地貌。

  (三)、暢談思想,學以致用

  在瞭解了印度環境之後,我設計一個題目,從中國上海到印度的孟買要經過哪些海域,目的讓同學把印度周邊的海域有個整體的掌握。假如自身是個商人,會選擇怎樣的途徑去呢?這就讓同學結合印度的地理環境去考慮。在實施品德與社會課程時,教師應當將同學的生活經驗和感知作為教學的動身點,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課程、教學與同學生活之間的通道。

  我今天上的這一課,就是過去的社會課,主要講解有關印度的地理知識,這種知識型的課我沒想出好的方法把它上的很活躍,很精彩。原本要回避六年級這一課,我自身教六年級語文兼《品德與社會》,這課總歸得上,迴避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硬著頭皮上。我在這主要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多提珍貴意見,一起研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