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你的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怎樣教你的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無論成人或兒童,不可能總是快樂無憂,但我們都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向快樂的方向轉化,怎樣教你的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情緒是人與生俱來的心理反應,它由4種基本情緒構成:憤怒、恐懼、悲傷、快樂。這如同繪畫中紅、黃、藍三元色,其不同的組合構成人的各種情緒狀態。

  情緒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其獨特的作用。憤怒激發人為爭取自己的權力和自由而抗爭;恐懼使人躲避危險,尋求安全;悲傷能緩解心中的痛苦,讓我們開始新生活;快樂則常在人經歷了以上種種情緒之後才出現。

  快樂的含義並不是無憂無慮,永遠愉快的。只有讓孩子學會恰當體驗、控制和表達他(她)的各種情緒,才能成為真正快樂的人。

  孩子在嬰兒期就有一定的情緒反應,但其表現突然而不穩定。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有必要幫助孩子正確理解和恰當地表達上述3種不良的情緒。

  當孩子憤怒時

  堅持要求孩子用語言而不是用動作來表達憤怒。當孩子生氣時,鼓勵他大聲講出來,並儘可能說出原因。

  幫助孩子找到憤怒的原因。孩子有時需要成人的提示來回想自己生氣的理由,如:”你是不是因為兵兵拿走了你的小汽車才對他發火?”

  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如:“我知道你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可沒辦法,誰都得這樣。”

  禁止孩子在發怒時打人。一旦出現這種行為,家長應立即給予懲罰。

  鼓勵孩子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願望,而不是用委屈和抱怨的消極態度。如孩子告狀說:”他打我……”你可以回答說:“大聲告訴他別再打你。”再比如孩子告狀說:”麗麗騎走了我的腳踏車!”你可以說:”你去問問她,現在能否把車還回來。告訴她那車是你的,你想把它要回來。”

  為孩子做個榜樣。當你生氣時,大聲講出來,以免控制不住時突然大發雷霆。家長不用在孩子面前掩飾自己憤怒的情緒。讓孩子從你身上學到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憤怒。但切記,不要用侮辱性的話對孩子表達你的情緒,只客觀地表達你的感受和原因即可,如:“我在生氣!”、“別亂動我的東西!”等等。

  當孩子悲傷時,讓他好好地哭一場。此時,成人無需過多地干預,只需平靜地坐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感到你的體諒和支援。有時,孩子會投入你的懷抱,需要你緊緊地擁抱和輕輕地撫摸。

  當孩子悲傷時

  哭泣是人悲傷時的典型反應。科學研究發現,人在哭泣時體內會發生一定的化學反應,從而緩解痛苦。當孩子悲傷時,讓他好好地哭一場。此時,成人不需過多地干預,只須平靜地坐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感到你的體諒和支援。有時,孩子會投入你的懷抱,需要你緊緊地擁抱和輕輕地撫摸。但有的時候,他(她)只需一個人獨處,靜靜地體味自己的悲傷。當孩子因哭泣而難為情時,家長要表示理解和支援,讓他感到哭泣並不可恥,而是人的正當行為。

  當孩子恐懼時,一個人若不知道害怕,就很容易遇到危險,但恐懼過多,也難以過正常的生活。讓孩子克服恐懼心理的關鍵在於,幫助他對引起恐懼的因素進行理智的思考,具體做法是:

  充分理解孩子的恐懼。三四歲的兒童開始關注周圍的世界,由此產生許多擔憂和恐懼。這時候的孩子,可以經常無根據地對人或事產生懼怕的心理。對此,家長應表示理解,並以輕鬆的語調與孩子談論他害怕的事情。

  與孩子討論他所懼怕的事情。如果孩子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如地震、洪水、戰爭等)感到恐懼,家長可以針對這些事情與孩子進行討論,告訴他在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有哪些措施可以保護自己和家人不受傷害,家長之友《怎樣教你的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如果孩子對幻想的'東西產生恐懼,應明確告訴他這樣的東西是根本不存在的。

  如果孩子在一段時間裡經常害怕,但又說不出為什麼,應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談話,從中找到困擾他的原因。

  孩子有時會利用虛假的情緒來迷惑成人,目的是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呢?下面我們就常見的3種情況提供一些控制的方法。

  拉長臉——想博得大人的關心體貼孩子拉長臉結家長看,以博得大人的關心和撫慰,同時希望其種種要求被滿足。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心裡要牢記以下幾點:告訴他有什麼要求可以直接講,不能用拉長臉的方式向大人提要求。讓他學會直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人的基本需要其實根簡單:吃、住、穿、愛、運動。讓孩子明白,其餘的需要都是人所渴望的,但不可能樣樣都得到滿足的。讓孩子意識到,無論他高興或是不高興,對這世界沒絲毫影響。所以最好還是高興一些。

  如果孩子在你身邊悶悶不樂。你要讓他知道”我很關心你;我願意幫助你;想想看,你到底想要什麼;我得去廚房做飯了”。總之,你可以去幹你的事。過一會兒,孩子會主動找你,向你表白他的想法,這時,你就可以愉快地幫他解決問題。試想,如果沒人注意的話,他拉長臉結誰看呢?

  發脾氣——向大人提要求的手段孩子最初發脾氣是為了發洩憤怒和不滿,當他發現這樣做可以控制成人,讓成人滿足自己的各種要求時,發脾氣就成為一種向成人提要求的手段。而表達憤怒和不滿倒顯得不那麼重要了。當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時,可以採取以下的方法加以按制和糾正:

  不在這種時候答應孩子的任何要求。不要讓孩子以為發脾氣就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在孩子一開始發脾氣時,就想辦法制止。你可以走開,不理睬他(儘管這樣做根難,但很多有經驗的人都建議這樣做),或把他領到自己的房間裡去,也可以嚴厲地高聲訓斥他……不管用哪種方式,目的是制止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同時準備採取下一步措施。孩子發作之後,對其加以適當的懲罰,讓他記住,下一次絕不可以再這樣做。你可以讓他回到自己的房間裡或站到角落裡。讓他道歉,保證以後不再這樣做。如果這次是重犯錯誤,還可以結予一些具體的處罰,如不許玩玩具,不許看電視等等。總之,要讓孩子感到發脾氣帶來的後果簡直糟透了,以後再也不能這樣做了。

  當你發現孩子要發脾氣時,不妨搶先一步發火。孩子在一些地方特別容易發脾氣,如在商店裡或家裡來客人時,家長在這些場合往往態度過於溫和、妥協,使孩子有可乘之機。所以,越是在這樣的場合越要態度堅決,語氣強硬,使孩子不敢再利用這些機會提要求。

  當你特別忙,無暇顧及孩子的時候,為孩子做些適當的安排,不要讓他捲入成人緊張、枯燥的事情中去。

  發脾氣、耍賴不是童年必需的行為。如果家長控制得當,很多孩子有過一兩次經驗後,很快就會糾正這種行為。

  孩子感到害羞,就應該多鼓勵嗎?

  羞澀和靦腆是孩子進入社會,與人正常交往的一大障礙。如果家長對害羞的孩子一味欣賞,不予糾正,合影響孩子以後的社會生活。倘若你希望有一個開朗、友愛的孩子。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教孩子如何與人交往。例如,當有人與孩子講話或問候時,教孩子此時應該怎樣做:用眼睛直視說話的人,向他問好,並有所稱謂。

  堅持要求孩子按大人的要求與人交往。假如孩子見到生人或熟人就躲到媽媽身後,不與人打招呼,家長可以採取比較強制的手段。要求孩子立即改正這種不禮貌的行為,否則就適當採取必要的懲罰措施,如讓他回自己的房間,或站到角落裡去反省,直到孩子願意與人打招呼為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