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

  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基,也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文化根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一

  暑假期間,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一書。書中的故事都很精彩,最吸引我的是《王獻之練字》這個小故事。王獻之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他從小跟父親練字,而且很聰明。7、8歲就能寫一手好字,但他漸漸自滿起來,不好好練字,耍小聰明,結果被母親識破,他很慚愧,就向父親請教寫好字的秘訣,父親告訴他,寫完18口大水缸裡的水就知道秘訣了,獻之按照父親說的終於成了書法家,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王獻之成為書法家,是很不容易的,只有堅持不懈、勤學苦練,才能把事情做好。

  我在學習中,也要向王獻之學習,不耍小聰明,要腳踏實地,刻苦的學習。以前我每天只是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就行了,從不多讀一篇課文,多寫一個字,學習成績始終不能名列前茅。今後,我要改掉學習上偷懶的壞習慣,要向王獻之練字那樣,刻苦認真,有恆心,不怕吃苦,多學本領,使自己知識越來越廣,頭腦越來越聰明,長大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二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的.小故事都蘊藏著深刻的含義。《范仲淹斷齏劃粥》的故事,卻一直映在我的心上,是它讓我知道了人要有恆心、有毅力。

  這一篇小故事主要寫了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時期酷愛讀書,但因家境貧寒,上不起學,十歲時住進寺廟讀書。他從早到晚一個心思地讀書思考,經常忘記吃飯,別人送來又覺得不好意思,便在夜晚量好米,添好水,一邊讀書一邊煮米粥。煮好了,時間也已過了子夜,他才睡覺。第二天,米粥涼透了,凝固了,范仲淹就用小刀劃開一個十字,分成四塊,早上吃兩塊,傍晚吃兩塊。在去山洞讀書時,採幾種野菜切成碎末並拌入鹽,佐餐的菜便成了。他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讀到這裡,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是否也是這樣有恆心、有毅力呢?

  有一次,我吵著鬧著對媽媽說養一盆花,媽媽對我說:“那你要自己給它澆水、施肥哦!”“好的!”我爽快地答應了媽媽的話,媽媽也給我買了一盆小花。開始幾天,我很努力地每天給它澆水。過了幾天,我開始放棄了,只是偶爾澆一澆。後來,我完全不管它了。

  漸漸地,小花收起了笑臉,慢慢地垂下頭去,原本那些光滑的花瓣,也一片片落了下來,最終完全枯萎了。媽媽見狀,教訓了我一頓,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寶,一件事只要你有恆心地做,一定是會成功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做事一定要有恆心。”

  這一個小故事使我受益終生,它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恆心、有毅力。我們應該要向范仲淹學習。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三

  前不久,我看了《中華美德故事》中的愛國篇。其中,《大禹治水》這篇歷史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很久以前,天下發了大洪水。大禹的父親鯀被派去治水。但由於鯀治水不利,大禹繼承了父業。在治水過程中,大禹遇到了種種困難,但都一一克服了。三次路過家門,他都沒有進去一次。經過十三年的努力,大禹治水成功,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寧的日子。

  大禹堅持不懈,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令我們敬佩,更值得我們學習!我想:我們作為小學生,應該學習大禹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學習上,我們遇到了難題,不應該退縮,而是要迎刃而上,以問同學、問老師、上網查等辦法解決。在培養興趣愛好時,也要堅持下去,要不然肯定是一事無成。在舍小家、顧大家方面,一部分幹部做得很好,一部分則有愧“人民公僕”的稱號。比如,在512大地震時,有些幹部在不知家人死活的情況下仍然在全力救援受災群眾。可還有些當地幹部,為了中飽私囊,在災後居然貪汙救災物資,搜刮當地人民財產,難道他們就不愧疚?難道他們就不臉紅?我真替他們害臊!

  我暗暗立志,一定要以大禹為榜樣,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發揚堅持不懈的精神;長大後,時刻牢記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為祖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