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粵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羅曼羅蘭粵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羅曼羅蘭粵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 運用傳記知識解讀課文內容,包括羅曼·羅蘭的生活經歷、學習情況、思想變化。

  2、 瞭解作者茨威格。

  3、 學習羅曼·羅蘭勤奮學習、自強不息的態度和崇高使命感。

  教學過程:

  【匯入語】

  同學們知道“世界上最瞭解女人的作家”是誰嗎?他就是茨威格。

  【作者介紹】

  茨威格,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出身於富裕的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後去世界各地遊歷,認識羅曼·羅蘭和高爾基等人。茨威格的代表作有小說《最初的經歷》、《馬來狂人》、《恐懼》、《感覺的混亂》、《人的命運轉折點》、《象棋的故事》、《危險的憐憫》、《一個女人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時》﹙一個讀者描述他看了這個小說後的感受“我呆呆地坐著,頭腦一下子如同被雷擊,靈魂忽然間就像被抽空”,所以,請同學們有空一定要讀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也被翻譯成《巫山雲》,被拍成中國電影,由徐靜蕾和姜文主演……,高爾基寫信給茨威格說他讀了《巫山雲》後是多麼激動和驚歎:“這個短篇那種驚人誠摯的筆調,那片對於女人的超人的溫存,那派對於主題的獨創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藝術家才具有的表現力,把我深深地打動了”。而且,高爾基還把“世界上最瞭解女人的作家”的桂冠送給了茨威格。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可以講講這個故事﹚。茨威格製作生產出一大群豐美多姿、感情奔放而又命薄緣慳的女性。他自己本人的性格也像女性一樣敏感細膩而又有幾分陰柔,是人類中最為善良、內心最為柔軟的那一部分人。這使得他在的鐵蹄下於1942年和年輕美麗的妻子自殺於巴西。茨威格的人物傳記也很出名,如《三位大師》、《同精靈的鬥爭》、《三個自己生活的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人物傳記《羅曼·羅蘭傳》。

  【課文分析】

  師:羅曼·羅蘭和茨威格之間建立了偉大的友誼,他們的關係是非常好的,經常通訊,正是茨威格對羅曼·羅蘭的理解與尊敬,使他寫了《羅曼·羅蘭傳》。現在,我們來看看羅曼·羅蘭的求學時代,是什麼樣的外部環境和主觀因素,成就了羅蘭一生的宏偉事業。課文大家已經看過了,現在請同學們看看羅曼·羅蘭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徵、思想意識形成的階段:大學時代。羅蘭是在哪裡上的大學?

  生:巴黎高等師範學校。

  師:非常正確,別看它掛了一個“師範學校”的詞語,這可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法國最淵博的學者都出身於高師。現在,請同學們概括一下高師有哪些特徵?﹙給3分鐘時間思考﹚,第一段就是寫高師的教育特點。

  生:①這裡的學生與外界隔絕,遠離實際生活,能更好地領會歷史生活。

  ②傳統精神和經過檢驗的方法富有成效的結合,被繼承了下來。

  ③這是一所嚴格的學校,要求學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

  ④這裡致力於全面教育,容許學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

  ⑤這裡曾經培養出法國最淵博的學者。

  師:概括得很好,學會了刪繁就簡,找出了關鍵資訊。總之,高師就是以它的這些嚴格特色來培養傑出的人才的。那麼,羅蘭在高師到底學到了什麼,做了什麼事,交了什麼朋友,接下來請同學們按照你們理解的大學生活教育來安排層次,比如學什麼專業,受到了什麼訓練,與什麼人交往,思想上有什麼修煉等。首先,我們看第二段,這一段主要寫羅蘭在高師的什麼情況?這情況是怎樣的?給大家3分鐘時間閱讀思考。

  生:這一段主要寫羅曼·羅蘭在高師的學習,選定歷史和地理作為主要學科。影響:①第一次學會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個時代的漲潮與退潮的永恆活動;對於各個時代來說,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個活的統一體。②他學會了觀察事物的深度和廣度,具有活躍歷史的特殊才能③獲得善於剖析現代文化的本領。

  師:接下來寫了羅蘭在高師的什麼情況?情況怎樣?

  生:羅曼·羅蘭在高師的同窗好友保爾·克洛岱爾、安德列·休阿列斯、夏爾·貝濟。情況:①在高師,在充滿著神秘熱望的交談中,產生了一種新的思想境界,這種思想在當時是超前的。②他們彼此激發著奔放的熱情和增進著對世界的極其嚴肅的理解。③他們都感覺到了自己肩負的使命,就是要用創作和生動的語言恢復人民失去的信心。④他們有著一些共同的愛好。他們迷戀莎士比亞,推崇開闊的英雄般的生活,對托爾斯泰傾注了仰慕之情,把他當作剖析自己一生和犧牲自己一生的偶像。

  師:這些都是從外部環境寫了羅蘭成才的原因。除了外部環境的影響之外,那麼,羅蘭個人的修為又怎樣呢?請同學們看看他在大學之間是怎樣做的,做了些什麼?

  生:①創作﹙許多短片習作、詩和音樂、令人驚訝的文獻;還構思著一部鉅著——葉卡特林娜·梅奇契宮廷的文化史和一部長篇小說,一部受生活折磨的真正藝術家的傳記《約翰·克利斯朵夫》﹚。②具體情況﹙A 羅曼·羅蘭被認為在描述歷史方面有著巨大的才能,他還特別醉心於文化史的描述;B 他對一切知識充滿興趣,如飢似渴地學習;C 逐漸形成了永遠忠於自己的自由世界觀。

  師:同學們很認真,整篇課文我們就像庖丁解牛那樣地剖析完了,但他留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發卻遠遠不止這些,一個永遠對世界熱情,極富人道主義精神的偉人,他的人生有跌宕起伏,但始終充滿了火一般的熱情,追求正義,同情弱者。現在我們看看課後練習。

  《羅曼·羅蘭》閱讀練習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問題。

  羅曼·羅蘭

  徐志摩

  ①羅曼·羅蘭,這個美麗的音樂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麼?

  ②他是一個音樂的天才,在幼年音樂便是他的生命。他媽媽教他琴,在諧音的波動中他的童心便發現了不可言喻的快樂。莫扎特與貝多芬是他最早發現的英雄。所以在法國經受普魯士入侵而產生最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時候,這位年輕的聖人正在“敵人”的作品中嘗味最高的藝術。他的自傳裡寫著:“我們家裡有好多舊的德國音樂書。德國?我懂得那個詞的意義?在我們這一帶我相信從沒有人見過德國人。我翻著那一堆舊書,爬在琴上拼出一個個的音符,這些流動的樂音灌溉著我的童心。莫扎特與貝多芬的快樂與苦痛,想望的幻夢,漸漸的變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們,它們是我。要沒有它們我怎過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時生病危殆的時候,莫扎特的一個調子就像愛人似的貼近我的枕衾看著我。長大的時候,每回逢著懷疑與懊喪,貝多芬的音樂又在我的心裡撥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樂中洗淨我的煩愁。”

  ③要認識羅蘭不僅應讀他神光煥發的傳記,還得讀他的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這書裡他描寫他的音樂的經驗。

  ④他在學堂裡結識了莎士比亞,發現了詩與戲劇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爾等近代法國三大詩人。瓦格納是壓倒一時的天才,也是羅蘭與他少年朋友們的英雄。但在他個人,更重要的一個影響是托爾斯泰。他早就讀他的著作,十分的愛慕他,後來唸了他的《藝術論》,那隻俄國的老象,走進了藝術的花園裡去,左一腳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亞,右一腳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貝多芬。這時候少年羅曼·羅蘭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貝氏、託氏,同是他的英雄,但託氏憤憤地申斥莎氏、貝氏,說他們的藝術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藝術——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對羅蘭這個熱烈的尋求真理者而言,這就好似晴天裡的一個霹靂;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慮。他寫了一封信給托爾斯泰,陳述他的衝突的心理。他那年22歲。幾個星期後的一天,羅蘭接到一封寫滿38頁紙的長信。那六旬老人說:“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淚水在我的眼裡。”下面說他藝術的見解:我們投入人生的動機不應是為藝術的愛,而應是為人類的愛。只有經受這樣靈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實現一些值得一做的事業。這還是他的老話,但少年的羅蘭受深徹感動的地方是在這一時代的聖人竟然這樣懇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個無名的異邦人。他那時的感奮我們可以約略想象。因此羅蘭這幾十年來每逢少年人寫信給他,他沒有不親筆作復的,用一樣慈愛誠摯的心對待他的後輩。這樣一來受他的靈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這是一件含獎勵性的事實。我們從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強的善事就如春天的薰風,它一路散佈著生命的種子,喚醒活潑的世界。

  ⑤但羅蘭那時離著成名的日子還遠,雖則他從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還得經嘗種種精神的苦痛,才能實受他的勞力的報酬——對他天才的認識與接受。他寫了12部長篇劇本,3部最著名的傳記,10卷本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這時代裡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還是在灰堆裡掩著——直到他將近50歲那年,這世界方才開始驚訝他的異彩。貝多芬有幾句話,我想可以一樣適用到一生勞悴不怠的羅蘭身上:“我沒有朋友,我必得單獨過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靈的底裡上帝是近著我,比別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裡不害怕,我一向認識他的。我從不著急我自己的音樂,那不是壞運所能顛撲的,誰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惱。”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兩項都選對給4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給2分,有選錯的給0分)(4分)

  A.羅蘭在生病危殆時聽莫扎特的音樂,在懷疑與懊喪時聽貝多芬的音樂,這主要說明羅蘭對他們音樂的接受是有選擇的。

  B.羅蘭把自己的音樂經驗融入到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中,這表明他對音樂的熱愛為其文學創作提供了幫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進入藝術花園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托爾斯泰給羅蘭帶來的思想衝擊和精神影響,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D.“這是一件含獎勵性的事實”意指:羅蘭傳遞了托爾斯泰的火炬,以慈愛誠摯的心來散佈生命的種子,喚醒活潑的世界,更多的年輕人因此受益。

  E.作者認為貝多芬的話同樣適用於羅蘭,是因為羅蘭能夠像貝多芬一樣,以音樂作品的力量來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惱。

  2.為什麼在法國經受普魯士入侵時,羅曼·羅蘭卻醉心於“敵人”(德國)的音樂藝術?請結合原文第②段內容作簡要分析。(4分)

  3.羅曼·羅蘭“這個美麗的音樂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麼?請結合原文作簡要概括。(4分)

  4.羅曼·羅蘭的經歷說明,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英雄”的影響。我們從中可獲得哪些啟示?請結合原文並聯系現實加以探究。(8分)

  1. A E

  2.①羅蘭痴迷於音樂,音樂是他的生命。德國的音樂充滿藝術魅力,滋潤了羅蘭的心靈。②他開始接觸德國音樂的時候,還沒有在現實生活中接觸過德國人,也不瞭解“德國”一詞意味著什麼。

  3. ①音樂的天才,傑出的文學家。②真理的尋求者,時代的聖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4.①一個人應該轉益多師。羅蘭在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與貝多芬奠定了羅蘭的藝術基礎;莎士比亞拓展了羅蘭的藝術世界;托爾斯泰為他樹立了人生的榜樣。②要選擇真正的“英雄”。羅蘭的“英雄”莫扎特、貝多芬、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聖與時賢,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豐碑。③在“英雄”的影響下,自身還應不懈地努力。羅蘭在堅持不懈並經嘗種種精神的苦痛後,才逐步被世界認識與接受。

  《羅曼·羅蘭》教學反思

  《羅曼.羅蘭(節選)》是必修一傳記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學生對傳記的課文已不再陌生,所以只安排一節課上。因為本文是一篇譯文,課前對學生進行了一些瞭解,學生預習中感覺到對本文的大意把握不了,所以應將重點放在對文字的閱讀上。透過逐段閱讀,先找出每段中的關鍵資訊,再進行篩選歸納每段大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從那些方面寫羅曼·羅蘭在高師的學習情況、思想變化的的方法進行閱讀指導。另外,學習本文不能僅僅停留在讀懂上,停留在讀傳記上,還應引導學生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從羅曼·羅蘭拓展到對貝多芬、托爾斯泰等的瞭解,從而增進對羅曼·羅蘭的更進一步的理解;瞭解羅曼·羅蘭的人生經歷體會羅曼·羅蘭的精神,從中汲取人生的教益。遷移到學生的性格品質的培養意識的問題,對學習環境的思考,對交友的.認識,對偶像的崇拜,對理想的追求的理解等人文教育方面。

  關於教學目標設計:體現三個維度目標之間相互聯絡。《課程標準》要求“透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作為學科教學內容,語文的知識和能力無疑是主幹要素,離開了這一主幹,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好,學習過程與方法也好,都無所附隸,語文也就消泯了與其他人文學科的界限,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價值。歷史上曾將語文課從屬於政治課的教訓應該記取。在教學中,應該從文字出發,而不是從思想觀念出發,防止離開語言文字的學習,架空討論人文內涵;對課文人文內涵的解讀,應該從文本里面呈現出來,而不是從文字外面加進去。《課程標準》關於“閱讀與鑑賞”目標的第一條,就是總體上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目標:“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和認識。”但須注意,課標在這段話之前明明寫著:“在閱讀與鑑賞活動中”,這正是語文課程不同於其他人文學科的前提。人文性的闡發,主要透過對文字的閱讀鑑賞活動來體現。

  關於教學過程的設計:匯入充分考慮學生對名人名言的興趣,引發學生閱讀此文的極大興趣。由學生在課前的資料收集和自主閱讀有關傳主和作者的情況,並分組在課堂進行簡短的介紹,是有效的知識積累與儲備。

  教學過程緊扣文字,讓學生在直觀的、感性的層次研讀文字。教師在自己的閱讀過程中雖然有個人的認識、個人的感受,但儘可能不要把這種認識和感受直接告訴學生,用自己的閱讀代替學生的閱讀,而是讓學生憑藉自己的經驗積累和知識結構對文字的意義重新建構,在各環節的教學中都留有了學生閱讀、發問、分享的時間。教學的各環節是在教師與文字、學生與文字、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教師與教材編寫者的多重對話中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樹立了“立人”意識、“文字”意識和“對話”意識。

  閱讀過程先通讀課文,靠直覺獲得初步印象,這是引導學生進入課文、進而理解分析課文的起點,沒有這個起點,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是不可能的。從這一層說,閱讀初感的確十分寶貴;但這樣的整體感知,畢竟對文章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層。只有經過一個一個部分的鑽研、推敲,思想脈絡才能理清楚,文字內涵、作者匠心才得以逐步顯露。然後再整體地閱讀課文,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所以課標目標不僅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同時也要求“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整體與區域性之間,是互動互促的關係:把握了整體,有利於對區域性的正確和深入的理解;把握了局部,又有利於對整體認識的提升。看來,不是不要對課文作區域性分析,問題在於分析是否從文字的整體出發。浮光掠影、囫圇吞棗,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整體把握。

  關於主題探究與推薦閱讀: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注重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課外的學習資源、學生的生活經驗等引進課堂, “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透過查閱有關資料,瞭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

  新課程對於語文的實用類文字的閱讀教學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要為學生創設和提供閱讀實踐和語文應用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的觀點。二是對不同文體的閱讀指導,應有所側重,如傳記的閱讀應引導學生注意基本事件、典型細節以及文字的價值取向。三是在閱讀的評價中,著重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準確解讀,以及對文字資訊的篩選和處理能力,語言風格、格式特徵只需作基本的瞭解。本教學設計努力遵循這些要求來實施教學,並能夠在教學思路和各個教學環節中貫徹新的課程標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