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讀後感11篇

水滸傳的讀後感11篇

  《水滸傳》是宋朝徽宗時皇帝昏庸、奸臣當道、陷害忠良,許多正直善良的人被官府逼得無路可走,被迫奮起反抗,最終108條好漢聚義梁山泊,但隨後宋江對朝廷的投降使得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最後走向失敗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水滸傳的讀後感1

  這個星期,我讀了一本名著——《水滸傳》。雖然我只讀了上,但使我感受頗深。我被這書中的英雄給深深的打動了。

  《水滸傳》描述了宋代的各路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

  水滸傳的英雄們有的出身貧寒,但是精忠報國,有的出身富貴,但是喋血沙場,他們有的足智多謀,但是忠肝義膽。可是他們不堪亂世的逼迫,紛紛走上梁山。

  水滸一百零八將中,最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從《水滸傳》中,我看到了魯智深的“忠”和“義”,但他的忠義會永遠留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水滸傳的讀後感2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這本書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只有那各具特色的英雄好漢。

  我最喜歡梁山泊上那位足智多謀的軍師,他曾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青面獸楊志奪北京名府梁書送給蔡太師慶賀辰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潯陽樓念反詩捉戴宗起押赴刑場快行斬吳用用計劫場救宋江、戴宗。他就是智多星——吳用。

  水滸一百單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花和尚魯智深”。他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惡人。透過那雙眼,我們可以看到魯智深兇頑粗野的外表下,有一個善良真誠的靈魂。旁人都只道他兇殘成性,唯有五臺山的智真長老有一雙識人之慧眼,看出了他的慧根:“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正。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靜,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你是否還記得水性奇佳的浪裡白條張順,石刻技術超群的玉臂匠金大堅……這裡臥虎藏龍,這裡也藏汙納垢,但是在這裡盡顯英雄本性。他們同甘共苦,勇往直前,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每當翻開《水滸傳》劉歡那高亢激昂的歌聲,總會在我耳邊久久迴響。

  水滸傳的讀後感3

  今年暑假,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它產生於元末明初,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作者就是路人皆知的作家施耐庵。

  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寫出複雜的性格內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環境的依據,同時隨生活環境的變化而發展。人物形象帶有理想色彩,同時又深深地紮根於生活的土壤之中。如魯莽的黑旋風李逵,樸實、性急的花和尚魯智深;打虎英雄武松、浪裡白條張順等等,還有一種就是官員、教頭之類的社會地位高等的人物,他們因為遭到官府一些奸臣的迫害而不得不起義,其中林沖就是典範。當時起義的人對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感受最深。朝廷敗,官員貪得無厭、壓迫百姓,將一個個好漢逼上梁山,我自然就對當時的封建社會統治感到反感和憤怒!

  施耐庵對於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義行動,也歌頌了他們超群的武藝和高尚的品格。

  作者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讚揚,完全是出自內心的熱愛。作品歌頌這樣一批被統治階級視為所謂“殺人放火”的強盜、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謂“不赦”的罪人,把他們寫得如此光輝動人,可敬可愛,這顯示了作者的膽識和正義感情。與此相反,作者對於統治階級的人物,則將他們寫得醜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啟發人們去愛什麼人,恨什麼人。金聖嘆評論《水滸傳》“無美不歸綠林,無惡不歸朝廷。”不管金聖嘆主觀動機如何,這句話卻確實說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傾向和《水滸傳》的深刻社會意義。讓我們明白了怎樣的人才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在起義軍中,最講究的就是“忠義”二字,一百單八將每個都是為了山寨死而後已,不過這一百八人更追求忠,尤其是及時雨宋江,他時時刻刻都盼望著朝廷早日招安,就連酒後吟詩也道:“忠心願,平虜保國安民。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將詔早招安,心方足。”宋江他們一夥人都是為了“替天行道”,只反朝廷、官府中的奸臣,而不反皇帝,他們並不希望統治,只是盼望早日為國家效力,而這也是這一百單八將名送黃泉的主要原因。

  當讀完水滸傳,我被他們的勇氣所震撼了,我膽小,我一個人不敢走夜路,我自知不如,他們為理想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忘我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值得我們傳頌,我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無地自容……

  他們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去拯救國家,去復仇,雖然失敗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去歌頌,去傳唱。這一百零八位英雄豪傑,在我心中:俺們是替天行道的天神,是劫富濟貧的好漢,更是我們歷史上的好漢!

  水滸傳的讀後感4

  “一朝皇帝,夜眠不穩,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卻道蓼兒窪內聚神蛟。”這正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暗語。這一百零八將,正是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他們個個身手非凡,身懷絕技,成為北宋末年最強大的。

  北宋末年,宋徽宗把朝政交給了蔡京、童貫、高俅。他毛報私仇,害得林沖、楊志等好漢有國難投,有家難回,不得已落草梁山。他們雖然都是犯下彌天大罪之人,但是他們劫不義之財,散給窮苦人民。尤其是為首晁蓋、宋江、盧俊義,他們仗義疏財,接濟鄉親,最後受朝廷招安,平定田虎,殺敗遼國,打敗王慶,活捉方臘,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一百零八兄弟們死的死,傷的傷,病的病,也有不願受官的。最終宋江卻被奸臣迫害,飲下毒酒,葬於蓼兒窪內。

  宋江等一百零八個好漢與惡勢力鬥智鬥勇,報效國家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了鄭成功。鄭成功的父親是個卑鄙小人,隆武帝給他那麼大的官職,但是他卻背叛了隆武帝,還想讓他那精忠報國的兒子鄭成功一起投降。但鄭成功精忠報國,知道忠孝不能兩全,拒絕了他父親,打擊了荷蘭侵略者囂張的氣焰,拯救了同胞,他對侵略者們宣誓:“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鄭成功和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一樣,除暴安良,精忠報國,他們讓侵略者們知道中國人是不會屈服的!

  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我深深的被梁山好漢們的忠義雙全的精神感動了。人生在世無再少,莫將白髮唱黃雞。有生之年,我們即使不能像梁山好漢那樣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也應該珍惜生命,為了正義,為了真理,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水滸傳的讀後感5

  每當我捧起《水滸傳》這本書時,心中便有了一股對梁山好漢的敬佩,但同時,也有著對當時一些狡詐之人難以宣洩的怒火。

  《水滸傳》一書中,講述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故事。先是從晁蓋再由宋江領導,梁山好漢們為民除害,甚至與朝廷中的汙吏作鬥爭。後來幫助朝廷向南方征討方臘。雖然成功但卻損兵折將,一百零八位好漢僅剩二十七人。最後受朝中奸臣迫害,致宋江,盧俊義被毒死,李凌,吳用等隨之死去,梁山好漢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逼上梁山”是民間的一句俗語,但這短短四字,卻刻畫出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的無奈。在眾多梁山好漢之中,有犯人,書生,甚至是一些做官的人。在未上梁山時他們的性格,文化,財富都不相同,但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他們都是被逼的。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面對閻婆惜,宋江先是做出了讓步,不想她列舉百般條件,以致宋江無法接受,只得殺了她。西門慶與潘金蓮則更數分。潘金蓮為了與西門慶在一起,在武大郎被打成重傷之後仍不放過他,有砒霜放入藥中毒死了武大郎。知道兄弟被害後的武松哪能嚥下這口氣,殺了潘金蓮後又在獅子橋上打死了西門慶,最後不得不上了梁山……一個個梁山好漢大多都是類似這樣,走投無路後上了梁山。雖然梁山起義最終失敗,這個故事仍讓人感到那些好漢的豪情,勇敢以及無奈。敢於反抗的他們足以讓人們銘記著他們。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人處世不能太過苛刻,以至於遭到他人的“反抗”,但同時,我們還要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對不公平進行“反抗”。

  水滸傳的讀後感6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這幾天我看了施耐庵寫的《水滸傳》,受到了古典名著的薰陶。

  《水滸傳》產生於元末明初,作者是施耐庵,《水滸傳》以它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水滸傳》的社會意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這本書成功地塑造了許多起義英雄的光輝形象。小說把那些被封建統治階級視為“盜賊草寇”的革命者放在主要地位給以充分的肯定,並對他們所表現的強烈革命精神和光輝的思想品德作了熱情的歌頌。

  《水滸傳》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是武松,他“身長八尺”“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還記得在“景陽岡”,武松遇到一隻吊睛白額大虎,他臨危不懼,結著酒興,一把抓住大虎的頭按下黃坑裡,然後用左手緊緊揪住大虎的頂花皮,右手握成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猛打大虎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氣絕。

  “景陽岡”這一打虎壯舉顯示了武松無比神威的英雄氣概,武松是《水滸傳》中的傑出人物,武松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一些“攔路虎”,要發揚“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張,不退縮,敢於挑戰,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解決難題,努力成為學習上的“打虎英雄”。

  《水滸傳》描寫了太多梁山好漢,他們俠肝義膽,敢報天下不平,性格鮮明,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實在是一本經典名著,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璀璨的明珠。

  水滸傳的讀後感7

  讀完《水滸傳》書,給我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作為祖國的教育者,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的後代培養成為新一代人才,以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為更富強昌盛的國家。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水滸傳的讀後感8

  暑假裡,我讀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書中的一個個精彩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象。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未年人,他是我們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他創作的《水滸傳》則更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反映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熱情的歌頌了農民革命鬥爭。他不僅描述了一個個作惡多端,欺壓百姓的害民賊,同時也描述了一個劫害擠貧、鋌而走險的好漢,他們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統治的人,上至宋朝皇帝、高官顯臣,下至惡霸地主、差投無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透過閱讀《水滸傳》不僅讓我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本質的瞭解,而且還讓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吳用、林沖、武松、魯智深,是永遠存活在人們心中的藝術形象。

  《水滸傳》真是一本好書,同學們你們有空的時候也來看看吧!

  水滸傳的讀後感9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華五千年來的一部文化瑰寶,家喻戶曉。其中武松打虎、江州劫法場等故事,更是引人入勝。《水滸傳》講述的是宋江起義失敗後,一百單八將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殺富濟貧、打家劫舍的故事。李逵、宋江、武松、林沖等英雄齊聚梁山,演繹了一段段扣人心絃的傳奇。

  《水滸傳》中,宋江有勇有謀,足智多端。他本是朝廷官員,如果當時皇帝把領土治理得井井有條,那麼宋江定會成為一名悍將,天下就會太平,免遭外來之敵的入侵,為天下的百姓效力,不亦樂乎。而事與願違,宋江不但沒有過上安穩的日子,反而反了朝廷。這一切。不都是當時皇帝的昏庸?宋江起義,並不是因為對朝廷不忠,更不是因為知恩不報。相反,他是為了報恩於百姓。

  在那個年代,富人撐死窮人餓死巨大的生活反差,形成了《水滸傳》的歷史背景,《水滸傳》也是在這種巨大的矛盾下創作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松打虎、林沖雪夜上梁山等無不體現了梁山英雄們的豪情萬丈,大忠大義。

  而李逵殺富濟貧更是把他寬廣的胸懷體現得淋漓盡致。《水滸傳》不但講述了英雄們的故事,對小人物的刻畫也是令人讚歎的。高俅是朝廷中的一員奸臣,因為愛好獻媚拍馬而倍受皇帝的寵愛,因此成了社會的一大蛀蟲。

  《水滸傳》中濃縮了亂世豪傑與昏庸奸臣,不見小恩小惠小奸小惡,只有大忠大義大奸大汙。這也許就是《水滸傳》中人物的魅力所在吧。

  水滸傳的讀後感10

  《水滸傳》時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成書於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寫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它以發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為題材,生動地敘述了起義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塑造了一系列農民起義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會人民大眾對統治的人階級的反抗鬥爭。它運用純粹的白話,達到了繪聲繪色、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確立了白話文體在小說創作方面的優勢,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崇高地位,對後代文學具有深遠影響。

  《水滸傳》真實反映了農民起義的全過程,它由相對獨立、完整的各個故事聯結成一個整體。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是由層次分明而又統一連貫的前、中、後三大段落組成。作者首先寫了林沖、晁蓋、武松、魯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種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各路英雄逐漸聚集,梁山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

  《水滸傳》充滿了悲壯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義”的悲歌。小說透過對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的全過程的描述,展現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的社會面貌,在封建專制社會具有普遍意義。作為對社會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層,有高俅、蔡京、童貫、楊戩等一群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梁士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為、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如此廣泛的對於社會的黑暗面的揭露,是隨著長篇小說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寫成的長篇小說,它標誌著古代通俗小說語言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的語言生動、活潑,極富表現力,充滿生活氣息。無論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其語言或細膩,或簡潔,或誇張,或明快,都顯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水滸傳》是運用日常口語達到爐火純青藝術境界的典範。

  《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彪炳文學史冊。

  水滸傳的讀後感11

  《水滸傳》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忠、義二字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忠,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欺負,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包括了兩個方面: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是義;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要無愧於“義”字,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要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能做到“義”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義”字,為了真理就可以奮不顧身了。一個不信“義”字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體現的忠、義二字之外,我對故事中的一些情景還略感不仁。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還有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看馬的也不放過……畢竟是一條人命,人的生命是多麼寶貴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軌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償吧。還有那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有這樣濫殺無辜的必要嗎?

  故事裡體現的忠、義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現在的法制社會里,像武松那樣凡事用武力解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於時代的變遷,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盲目地學習其中的處事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