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級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的教學反思

初中七年級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的教學反思

  聽了我執教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20課《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之後秦主任和孔老師對我的課進行點評,使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優點尤其是不足。我對何為一節優秀的歷史課堂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我認為一節高質量的歷史課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把握好重難點,大膽放手學生。

  只有把握好重難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才會有所側重,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透過認真備課,我將《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這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明清經濟發展的表現、資本主義萌芽和閉關鎖國政策。其中“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經過和評價是重點,本課的難點是“資本主義萌芽”。第一個知識點只是背景性的知識,而且學生把握起來並不難。我在處理三個知識時,並未突出重點和難點,而是均勻用時,導致講完重點知識“閉關鎖國”時學生沒有時間去消化、吸收。秦主任指出了我的不足,並且耐心指導。她首先安慰我說:“新教師分不清重難點是常有的事情。”這句話使我的內心湧出一股暖流。長輩在指出後輩不足的時候,不熄滅他們前進的動力,是智者之舉。秦老師指出“明清經濟發展”不僅知識簡單學生易掌握,而且不是考試重點考察知識點,可以完全放給學生:先讓學生自主學習,並歸納總結出明清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表現;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而我卻在此環節大講特講,事倍功半。

  錘鍊好教學語言,激發學生興趣

  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裡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節課的成功與否。我在講授過程中,多以陳述句為主,未能有效引導學生學習,使歷史課堂缺乏活力。並且我的課堂語言過於囉嗦瑣碎,缺乏生動、簡練和準確。秦主任和孔老師也耐心地指出我語言方面的缺點。因此我認為以下的課堂語言能深深吸引學生:

  1、課堂教學語言要多呈現問句。問句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能喚起學生求知慾,能在學生和課本之間巧妙地建立聯絡,引導學生探究課本中深層的知識,讓歷史知識由單維變為多維,使其在學生腦中“活”起來。而缺乏問句的課堂缺少活力,使教師難以監控學生的聽講情況。

  2、課堂教學語言要力求簡練明白。歷史課時少、內容多的特點要求歷史老師的教學語言必須簡練明白,廢話連篇的歷史課堂必然完不成教學任務,更不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我會將語言訓練貫穿在日常生活中,能用一個字表達明白的,絕不用兩個字或更多字,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使用好史料,使歷史更加鮮活生動

  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說過,歷史學即是史料學。沒有史料做支撐的歷史,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史料的歷史課堂,一切的結論都顯得蒼白無力。因此在課堂中必須運用史料,這樣才會讓死的'歷史知識鮮活生動起來。我在講授閉關鎖國的原因中出示了大量的史料,讓學生在分析史料的過程中,對閉關鎖國政策出現的原因有更加立體的認識,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閉關鎖國的影響學生很難理解,我透過漫畫和文字史料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分析閉關鎖國的影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更好地掌握此知識。但是我在講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過程中,就缺乏充足的史料,使學生對此知識點難以理解。當然補充史料並不是濫用史料。我認為在突破重難點時要多用史料。

  此外,秦老師還指出要精心設計過渡語,這樣的課堂才環環相扣,融入一體。

  總之,教師的成長沒有捷徑可走,除了自身要不斷探索,銳意進取外,更重要的是不放過每一次鍛鍊自我的機會,認真聽取長輩諄諄教誨,因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欣賞到更加美麗的風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