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雜文精選》讀後感

《魯迅雜文精選》讀後感

  《魯迅雜文精選》這本書為我們收集了魯迅先生的部分雜文,充分表現了魯迅先生的堅韌人格和鮮明個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魯迅雜文精選》讀後感1

  讀《魯迅雜文精選》,我沒有潛心研究魯迅寫雜文的藝術手法,而是被魯迅一字一句中透出的濃烈鬱勃、無拘無束、實話實說的豪放性情所感染了。有什麼寫什麼,是他寫作的最大特點——真。這是喚醒舊中國正昏昏沉睡的文學志士的良藥,是把掩蓋真相的敵人與糊塗的舊中國消滅的武器。即使是在看古銅鏡子時,他還能發現當時封建保守的舊思想,揭示舊中國的落後是由於不能虛心學習外國文化。

  他是一個激情派的作家,同時他又是十分嚴肅嚴謹的,他的思想是深邃無比的。在《玩偶之家》這個話劇給人的震撼背後,他卻出乎意料地寫出了《娜拉走後怎樣》明確地指出一顆覺醒的心並無力改變女人玩偶一樣的地位,只有要求經濟權才是關鍵;雷峰塔倒掉後,他辛辣地諷刺中國人奴才式的破壞與“盜寇式的破壞”(再論雷峰塔的倒掉);又繼續頗滿無奈地嘲笑了一種“合群、愛國的自大”(隨感錄三十八)。魯迅永遠把公眾看來是平常事的另外陳腐、病態、醜惡、齷齪的一面無情地展示出來。他用深邃的思想當指南針,永遠地走在大家的前面,指引著人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他寫道:“‘狂飆文豪’高長虹攻擊我時,說道劣跡多端······是深得搗鬼正脈的。”魯迅從來對他人得諷刺都是不羞不惱、不以為然、安然面對。竟然在文章中加入了這些他人對自己的諷刺,流暢自然、真真切切,其中稍加一點小戲謔,這也成了魯迅雜文的一大風格。魯迅寫雜文不精雕細琢,而如行雲流水一般真切自然,“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讓我們在品他的文章之外,也感受到他“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的閃光靈魂。

  在無盡的黑暗中,總會有一絲光明,而光明終將吞噬黑暗,走向幸福的未來。魯迅便是新中國作為光明的火苗慢慢燃燒壯大的起點。魯迅的精神可能已經成為“中國魂”了。雖不曾、卻可能還有像魯迅這樣的人把中國人民帶進更遠更高的文明之中!

  《魯迅雜文精選》讀後感2

  柔和的陽光揮灑在琉璃般的玻璃茶桌上,聞著茶隨風飄散的淡淡清香,開啟那本嶄新的書本,我要再多次品讀手中的這本《魯迅雜文精選》。

  雜文,顧名思義,是指現代散文中以議論和批評為主而又具有文學意味的一種文體。是隨感錄、短評、雜說、閒話、漫談、諷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識小品、文藝政論等文體的總稱。

  而《魯迅雜文精選》這本書收集了魯迅的部分雜文,充分表現了魯迅先生的堅韌人格和鮮明個性。雜文雖然古已有之,然而直到到了魯迅的手裡,雜文的藝術魅力和思想潛力才充分表現出來。在藝術形式上,魯迅的雜文擅長分析,以其高度嚴密的論證,總能夠在有限的篇幅裡,一針見血地把道理說得深刻透徹,因此具有高度的說服力。

  同時,魯迅雜文特別擅長使用諷刺手法,把社會上公然的、常見的`、不以為奇的,但卻不合理的事物,加以精練、誇張,給予辛辣的諷刺,使其文很有感情力量,常常能制強敵於死命。魯迅經常運用典故或自己創造的故事,以具體生動的事例,來論述抽象的道理。總之,魯迅的雜文,形式豐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莫不清新獨創,給予讀者以雋永的藝術享受。

  對於文明,它對封建舊文明舊道德、對資本主義文明、半殖民地文明,對帝國主義奴化思想等都進行了毫無保留的批判;深刻地暴露並批判了國民劣根性,對國民卑怯保守的病態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對於社會,它對社會的一切黑暗、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都給予了猛烈的抨擊和批判。與此同時,對於統治的壓迫以及文化界同仁的攻擊,魯迅也不惜用雜文對他們進行毫不留情的諷刺。

  讀了魯迅先生的雜文,我彷彿看到了他本人正在對社會、事物做一個評判。文章詳細的學出了作者的內心思想及觀點。我忽然也理解了許多,更多的思考像泉水般湧現出來,讀了魯迅的文章真是能讓人豁達開朗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