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空間的立法幾何教學計劃範文

數學空間的立法幾何教學計劃範文

  一、研究背景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把“空間與圖形”作為小學數學四大內容領域之一。幾何知識作為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基礎教育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小學幾何教學是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幾何概念的教學對於引發學生思維、發展智力、發展兒童的空間觀念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許多學生對一些幾何概念背得相當熟練,但不能準確理解其含義,更不用說靈活運用這些概念去解決實際問題。基於此現狀,我提出了“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幾何概念教學目標設計的策略研究”這個課題。

  研究本課題之前,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工作,一是調研省、市、區本課題相關的研究動向;二是調研本課題的研究價值;三是調研數學教師的結構及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四是對我校幾個課題研究,借鑑成功經驗。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在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幾何概念教學目標設計中找到一個有效的策略,一是有利於培養我們的教育技能,提升專業水平,增強學習意識、合作意識,促進我們專業發展,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協作精神,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課改;

  二是有利於學生準確理解知識的數學本質,系統的掌握知識,形成知識網路,靈活的運用幾何概念解決問題;

  三是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總之,本課題的研究將會使數學課堂更加的完善和科學,將會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它將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增強,將更加有利於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三、研究的主要目標及內容

  (一)、研究目標

  1、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和總結出一套適應新課改的小學數學“幾何概念”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策略,以指導高段的整個教學工作。

  2、透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獲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驗的機會,促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教學目標設計有效性的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4、透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我們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重點是透過小學數學“幾何概念”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來推動我校高段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

  (二)、研究內容

  小學六年級數學“幾何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由於幾何概念具有複雜性、抽象性等特點,小學生的思維又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同時在以往的概念教學中存在本質揭示不透徹、忽視概念間的相互聯絡、忽略概念的綜合應用發展等問題,導致學生要非常透徹地理解掌握幾何形體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難。為此,我們根據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幾何概念間的聯絡將其分為 “圖形的認識(平面圖形、立體圖形)”、“測量”、“圖形變換”、“圖形與位置”這四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對高段“圖形的認識(平面圖形、立體圖形)”教學目標設計進行研究。然後根據這個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運用課堂這個主陣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研究:

  1、提供材料,設計可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教學目標幫助理解單個概念。

  2、依據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設計有效的教學目標,構建概念網路,內化概念,應用概念,促進完善概念。

  主要研究內容:

  1、透過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策略整理出教學高段“圖形的認識(平面圖形、立體圖形)”中幾何基本概念以及概念間的聯絡。研究《空間與圖形》中幾何概念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策略,使學生獲得幾何概念的基本方式。

  2、透過《空間與圖形》中幾何基本概念的數學本質或核心意義去設計有效的教學目標設計,可以建構小學數學幾何概念教學的`一般規律及教學模式。

  3、研究在幾何概念教學中,從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中體現教師的引導策略和學生學習行為。

  四、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認真學習建構主義理論、現代認知心理學、新《課標》等一些理論或檔案精神,透過對國內外有關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幾何概念的教學目標設計結合課標、文獻的收集和研究,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更明確,更科學。爭取在現有研究水平的基礎上有提高和突破。

  2、行動研究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勤於將從課題研究中獲得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修正、再實踐逐步積累經驗。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環節中,透過個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對個體的發展進行跟蹤調查,及時改進研究措施。

  3、經驗總結法: 在教學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各階段的得失,不斷調節研究方法。尋找有效的設計教學目標的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提高學生實際運用、實踐能力的方法。

  5、個案分析法:重視對數學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案例分析,從中尋找課題進展的突破口

  (二)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15年3月——4月)

  完善課題方案和計劃,制定切實可行的研修實施方案,開展各種學習和培訓活動。

  2、課題實施階段(5月 ——7月)

  (1)開展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並在研究實施過程中不斷整改提高。

  開展課題組的交流研討,積累階段成果,課題階段研究報告,調整並明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3、課題深化總結階段(8月—9月)

  根據研究內容,收集、整理、歸類材料,綜合研究材料,以教學經驗總結、典型課例、論文等形式表達。

  4、交流階段(10月——11月)

  以上成果總結的基礎上,對課題進行全面、科學的總結和交流。寫出實踐報告,接受學校驗收。

  五、研究措施

  (一)、制定研究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課題研究。

  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存在著課題研究和教學行為相脫節,課程改革於抓教學質量“兩張皮”的現象,有的課題研究甚至只是“閉門造車”。為了確保研究工作能有條不紊的開展,使課題研究有實效,就做到每學期開學根據學校的教學大計劃,結合高年級組數學教學計劃,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課題實計劃,並嚴格按照計劃實施,為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了保障。到學期結束,收集相關資料並做好相關總結。

  (二)、分類研究,使研究工作有層次、高效地展開。

  由於高段學生的認知結構、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我將課題分平面圖形認識、立體圖形認識中的概念教學目標設計,使研究有一個縱向的比較,有利於科學的分析。

  (三)、按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深入課堂,豐富研究形式,使研究工作紮實、深入地開展,不斷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效預設:

  1、探索出在六年級空間與圖形中的幾何概念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策略。

  2、有案例分析、反思、論文、公開課的課例與反思。

  3、透過實踐和積累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形成報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