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帛畫的背景、畫面內容、主題思想以及帛畫的藝術特徵,學會鑑賞帛畫作品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透過對帛畫《龍鳳仕女圖》的描述、分析,瞭解帛畫的藝術特徵,提高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帛畫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審美意趣,領悟中國古代美術的藝術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龍鳳仕女圖》的畫面內容和藝術特徵。

  難點:能夠從帛畫作品當中領悟中國古代美術的藝術魅力。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匯入

  播放國家寶藏影片《帛畫魂》,引導學生欣賞並思考:這首歌唱了哪些內容?影片中出現的作品是什麼?

  學生認真觀看並回答:歌詞描繪的是千年珍寶——辛追墓T型帛畫中的故事,進而揭示課題《中國古代繪畫擷英——帛畫》。

  活動二:描述分析

  1、畫面內容

  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欣賞作品《龍鳳仕女圖》,並提問:

  《龍鳳仕女圖》是何時何地出土的?(1949年湖南長沙陳家大山1號楚墓出土)

  這幅作品描繪了什麼內容?

  學生交流後回答,教師總結:右下方有一位側身而立的中年婦女,髮髻高盤,闊袖長袍,雙手合十像在祈禱。婦人頭頂上有一隻騰空飛舞的鳳鳥,尾羽向上捲起。左側是一條體態扭曲的龍,正向上升騰。

  2、造型、線條、色彩

  繼續觀察《龍鳳仕女圖》,提出問題:作品中的人物、龍鳳造型上分別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人物體態婀娜清麗,龍鳳姿態極為矯健,整幅作品造型生動、形象。

  放大《龍鳳仕女圖》區域性,引導學生欣賞並思考問題:作品的色彩、線條分別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線條極為概括洗練,剛健古拙,沉凝有力,色彩淡雅,以平塗為主。

  3、主題

  繼續引導學生欣賞《龍鳳仕女圖》並追問:

  這幅作品主要表達什麼思想呢?(引魂昇天)

  學生思考,教師總結:這幅作品是古代葬儀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當時楚國上層社會流行的死後昇天的意識。

  活動三:總結解釋

  請學生總結《龍鳳仕女圖》的藝術特徵。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出:《龍鳳仕女圖》人物做正側面的立像,以典型服飾表現其地位、身份和性別,造型生動,比例勻稱,儀態肅穆。注重形象輪廓,線條勾勒兼平塗著色,反映了“引魂昇天”的主題。

  活動四:鑑賞評價

  1、出示帛畫《人物御龍圖》,請學生運用欣賞帛畫的角度和方法,組織學生四人為一小組,用8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鑑賞。

  2、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3、討論結束後,以“檔案”評說人的形式,每組選一名代表來介紹《人物御龍圖》。

  (如《人物御龍圖》:造型——男子正側面;線條——流利挺拔;主題——引魂昇天)。

  最後,教師從造型、線條、主題等方面進行總評(這幅畫基本上運用白描手法進行繪製,用線細勁到位,人物造型相當準確,是楚國墓葬中用於引魂昇天的帛畫)。

  活動五:小結作業

  1、課堂尾聲師生共同總結昇華:我們深入地瞭解了帛畫,體會到中國藝術作品的魅力,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課後蒐集自己喜歡的帛畫作品,下節課和大家一起分享。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靜物構圖》是選取湖南美術出版社、現代美術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繪畫雕塑》系列中的《繪畫》模組第二課《形的視覺印象》的延伸內容。這一課包括客觀物象在平面上呈現的形體、特徵及我們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我從中選取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這一節加以擴充套件——靜物該怎樣構圖,作為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請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歡的照片或圖片進行描繪,然後透過活動,讓同學們給與意見,結合教師所說的理論知識進行修改再創造。採用學生上臺手繪、師生交流的形式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互動能力,又調動了學生探討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再創作。

  2、教學目標:

  美術繪畫課教學的目的是透過美術繪畫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運用繪畫的理論,進而培養學生動手繪畫創作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靜物構圖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觀察靜物取捨的能力

  B、培養學生對靜物素描動手繪畫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開拓新思維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創造生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

  (2)靜物構圖的基本原則

  教學難點: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師準備:

  靜物作品圖片、知識

  5、學生準備:

  簡單的靜物:本子,書籍,筆,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學習用品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透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繪畫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式如下圖:

  生體會生活——總結體會——討論探究——知識擴充套件——再創生活

  互動

  師引導體會——說出問題——啟發點撥——彙總

  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透過活動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首先是回憶自己生活裡的美麗圖片,自己是怎麼把這些情景拍攝下來的,自己有過什麼樣的想法沒有,也可請學生上臺來大概繪畫一下自己有過的好的設想或作品,並闡述一下自己的構思,之後師生一起進行點評,說出優點和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請同學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見,之後教師結合構圖的基本知識點進行講解構圖的要素進而講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靜物,並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則,結合我所畫的靜物構圖進行分析和闡述。然後要同學們結合靜物構圖理論,自己用眼前書桌上的東西擺設一組靜物並進行取捨描繪,之後再請同學上臺繪一次,並說明自己的想法,怎樣和靜物構圖理論知識結合,我們給與一定的意見,進行完善,並最後總結。在教學中,教師應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說過程:

  1、提問:以前出去拍照,你會怎麼拍攝,怎樣構思,有沒有重點?或是自己喜歡的圖片是怎麼樣的,喜歡的是它的什麼?

  學生回答

  2、活動(一)請同學們把自己美好的回憶再描繪一下,並請同學在臺上進行描繪,闡述自己的觀點

  3、大家一起進行點評,提出意見,老師也會提出意見並轉入思考自己該怎樣梳理一些身邊不注意的靜物,該怎樣發現美,並創造美

  4、教師結合自己的靜物作品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並分析作品是如何進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見的構圖錯誤,分析錯誤。

  5、學生結合知識要點對自己前面的作品進行修改,並相互交流,完了之後,再創作一幅作品——活動(二),就拿自己的學習用品作為道具,進行擺設,取景,描繪,並請同學上臺來展示。大家可以發表意見完善作品

  6、總結內容,並發動學生課後去室外取景,並描繪下來

  四、說注意事項

  1、在活動(一)的時候是要求學生圖說並茂,叫兩個學生上臺就可以了,不拘束學生的思維,暢談自己的設想

  2、在活動(二)中,要強調學生結合理論知識來重新認識靜物構圖,並自己創作一幅談自己的感受

  3、在學生在下面繪畫時,教師應下臺觀察,選擇有畫的好的或很有想法的同學上臺描繪講解,適當的發問學生這麼畫的緣由

  4、本課的內容緊密聯絡生活,加上活動式的教學法,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堂的活躍程度。

  五、小結

  本節課以活動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材選用的是湘版高中美術鑑賞下篇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第8課《不同的歌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透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認識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創造出了優秀的文化與藝術,我們要學會尊重並認識這些文化與藝術。同時結合本地區的文化藝術的探究展示,加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夠為本民族的藝術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與發展空間。

  2、教材的處理

  我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但不侷限於書本教材,對教材做了適當的調整,根據學生的實際和一課時的`教學容量從教材中刪去墨西哥壁畫運動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補充進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學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關係。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瞭解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時代形象與民族形象;認識中國民族文化傳統與藝術的多樣性,瞭解藏族美術惠女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

  2)、過程和方法:

  透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透過模仿體驗、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學生對藝術與文化關係的理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民族文化是如何影響美術創作的?透過分析作品產生的特定時代背景突出重點

  2)難點:美術創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透過體驗與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難點

  3)關鍵:民族文化的豐富性、透過課前學習探究來體現本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蘊

  5、資源分析

  學生資源:充分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緊密聯絡生活實際,結合親身體驗參與課堂教學。

  課程資源: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和拓展內容組織教學。

  學校資源: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裝置、圖書館等資源。

  教師資源:教師透過網上和課外圖書收集大量的圖片與文字資料,擴大教學容量。

  二、說教法

  本課旨在透過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引導學生深入地瞭解我國優秀的地方文化。引導學生透過包括網路在內的多種途徑收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文字、影象等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1)樂曲渲染法:利用相關民族樂曲做渲染是使學生的心情得以放鬆,既能克服欣賞過程中的視覺疲勞,又能擴充整合學科間的知識。

  2)講述啟發法:透過教師對美術作品的介紹啟發同學對作品的分析和鑑別,從而達到鑑賞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導學生體驗、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學習成果的活動能力。

  三、說學情學法

  (1)說學情

  我校高一年的學生在學習積極方面是明顯的,整體素質較高,思辨能力強,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已接近於成熟狀態,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探究,敢於否定;但消極也存在,由於初中學習方法的單一性,忽略了學科特徵,所以我就針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與美術作品間的聯絡進行鑑賞,領會民族文化的性質、特徵和美術作品藝術表現手法,瞭解美術作品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狀況等,來促進學生美術作品鑑賞能力的生成與提高。

  (2)說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1、篩選學習法:引導學生學會篩選有用的資料資訊的學習方法,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

  2、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的見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整體協調能力,既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在團隊合作中突顯個體創造能力。

  3、體驗學習法:學生在鑑賞作品過程中體驗、感悟大師對民族形象的表現。體驗藝術創作的多樣性。

  四、說程式

  (一)體驗與感悟(二)暢談與交流(三)理解與探究(四)歸納與總結

  匯入:聆聽樂曲《伏爾加船伕曲》(音樂家)。說說你的聽覺感受;

  (一)體驗與感悟

  內容:鑑賞俄羅斯現實主義畫家列賓作品《伏爾加縴夫》與“巡迴展覽畫派”

  1、觀賞作品《伏爾加縴夫》(畫家)說說你的視覺感受;

  2、吟誦詩句《伏爾加河上》(詩人)說說你的心靈感想;

  3、模仿作品《伏爾加縴夫》中的人物動作動態,積極體悟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活動。

  說說你的肢體感受、

  [設問一]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藝術家都在表現同一內容的作品呢?

  [設問二]在你們體驗後能就當時縴夫們的形象、內心世界所想進行闡述嗎?

  [設問三]你認為這件作品體現了藝術家什麼樣的情感與作品的藝術特徵?

  閱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從它的誕生、發展、當時社會環境、藝術品風格、代表畫家等方面簡要描述、

  知識拓展:介紹巡迴展覽畫派代表畫家有別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薩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學生活動:靜聽細觀暢吟體驗並談感受;

  教師活動:提示啟發學生大膽表達和描述並要參與體驗討論,並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並做知識延伸。

  設計意圖:透過“聽、觀、吟、驗”等形式去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從中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形式以及社會學鑑賞法,分別從作品的表現主題、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對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來進行觀察分析。並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二)暢談與交流

  內容:藏族文化與美術—————建築與藏族服飾

  學生活動:對收集到資料進行小組篩選,歸納後交流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鼓動其他小組的同學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要參與討論,進行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現探究歸納後藏族民族文化,即體現學習探究的成果,又有利於學生關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資源,並懂得傳承與保護的良好意識。同時也是師生共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即是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重點之一

  (三)理解與探究

  內容:探究惠女服飾文化從他們的起源、發展、生活習俗、藝術品風格等方面簡要描述

  學生活動:對收集圖片進行小組篩選,登臺展示並說明其相關特徵;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協助學生操作多媒體,進行實物展示;教師也要參與討論,並引導學生把藏飾與惠女服飾相比較

  設計意圖:利用比較式鑑賞方法有助於學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徵,也是要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反映一個民族文化,同時對我國仍至世界美術發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歸納與總結:

  本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透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等多種形式,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學設計

  本教學設計依據是新課標“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的精神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整個程式都圍繞著學生自主探究來展開,教學設計中有動有靜,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練的空間,有交流互動的平臺,能夠充分體現高中新課程的理念精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