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5篇

《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5篇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說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歡迎借鑑參考。

  《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一)

  愛默生說:“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價值中它處於最高的位置。”科爾頓說:“人生中只有一種追求,一種至高無上的追求——就是對責任的追求。”責任,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事實上,只有那些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或者一個不負責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會對自己的基本認可,其次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與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譽和尊嚴。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勇敢地扛起它,無論對於自己還是對於社會都將是問心無愧的。人可以不偉大,人也可以清貧,但我們不可以沒有責任。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扛著它,就是扛著自己生命的信念。

  責任讓人堅強,責任讓人勇敢,責任也讓人知道關懷和理解。因為當我們對別人負有責任的同時,別人也在為我們承擔責任。無論你所做的是什麼樣的工作,只要你能認真地、勇敢地擔負起責任,你所做的就是有價值的,你就會獲得尊重和敬意。有的責任擔當起來很難,有的卻很容易,無論難還是易,不在於工作的類別,而在於做事的人。只要你想、你願意,你就會做得很好。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人都是相依為命的,所有人共同努力,鄭重地擔當起自己的責任,才會有生活的寧靜和美好。任何一個人懈怠了自己的責任,都會給別人帶來不便和麻煩,甚至是生命的威脅。我們的家庭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家庭充滿愛。我們的社會需要責任,

  因為責任能夠讓社會平安、穩健地發展。我們的企業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企業更有凝聚力、戰鬥力和競爭力。有一個叫“責任者”的遊戲。遊戲規則是兩個人一組,兩個人相距一米遠的距離。整個遊戲必須在黑暗中進行,一個人向另一個人的正面平躺倒下去,另一個人站在原地不動,只是用手接著對方的肩膀,並說:“放心吧,我是責任者。”接人者要確保能扶住倒下者。遊戲的寓意是讓每個人意識到承擔責任的重要性,讓每個人做一個責任者。

  那責任到底是什麼?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生活中飾演不同的角色。無論一個人擔任何種職務,做什麼樣的工作,他都對他人負有責任,這是社會法則,這是道德法則,這還是心靈法則。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一種角色又都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從某種程度上說,對角色飾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對責任的完成。

  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責任是永恆的職業精神,如果能力像金子一樣珍貴,那麼勇於負責的精神更為可貴;無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還是一個組織、一個人。

  一個民族缺乏勇於負責任的精神,這個民族就沒有希望;一個組織不負責任,就會作繭自縛,失去客戶,最終倒閉;一個人不負責任,就會被人輕視,失去信任,碌碌無為。

  對於民族而言,只有每個人都承擔責任,做民族的脊樑,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崛起!

  對於組織而言,只有每個人的責任匯聚為整個團隊的價值,這個組織才能持續發展、持續進步、才會真正具備核心競爭力!

  對於個體而言,只有每個人選擇責任、承擔責任、堅守責任,才能真正增強內控力,成為強者!

  《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二)

  啟示之一:責任與能力相比較,責任更重要。

  對於“責任勝於能力”這一理念我非常贊同。這是因為責任與能力相比較,責任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有強烈的責任意識,他就會努力地去學習,全力以赴地去工作。他會有一種使命感和奉獻精神,也會注意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一般來說,這樣的人工作肯定比較出色,對單位和社會的貢獻也會大一些。相反,如果一個人光有能力而毫無責任心,工作肯定是做不好的。說得極端一點,對一個毫無責任心的人來說,能力越大,對單位和社會的破壞性越大。那些高科技犯罪的人,就是很好例證。這些人能力不可謂不強,但是由於他們對家庭、對社會嚴重缺乏責任,把能力用錯了地方,最後走上犯罪的道路。相比之下,有一些人雖然能力不那麼強,但他們有一顆責任心,他們為單位還能做一些工作,對社會也有一些貢獻。我想,一個人不論社會地位高低,能力大小,這都沒關係,關鍵是看你有沒有強烈的責任心。當然,如果我們既有強烈的責任心,又有很強的能力,那是最理想不過了。這也應該成為我們為之努力的方向。

  啟示之二:必須認清自己的責任。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有些責任是與生俱來的。比如你作為兒子,你有孝敬父母的責任。你成家之後,有養育子女的責任。有些責任是因為工作、朋友而產生。這些責任是每個人推脫不掉的。

  我們只有認清自己的責任,才能知道該如何承擔自己的責任。也只有認清自己的責任,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承擔責任。當然,並不是要求每個人承擔所有的責任。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要求你承擔你所能夠承擔的那部分責任。這就是社會為什麼要分工,企業、單位為什麼要針對不同崗位制定不同的職責。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首先必須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也就是要知道自己應做些什麼,這是履行責任的前提。正如一位成功學的大師說過:認清自己在做些什麼,就已經完成了一半的責任。

  啟示之三:讓責任成為習慣。

  我們只是認清責任還遠遠不夠,我們必須不斷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但不等於每個人都有責任感。責任是對任務的一種負責和承擔,而責任感則是指一個人對待任務的態度。我們雖然認清了自己的責任,但如果不去很好履行自己的責任,那也是白搭。所以我們不僅要認清自己的責任,還要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我們平時講愛崗敬業,其實敬業是一重責任精神的體現,是對責任的一種昇華。我們過去講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所要體現的就是這種責任精神。我們要讓這種精神成為自動自發,變成我們生活、工作中的習慣。俗話說得好,習慣成自然。我們要把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態度當成人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再自然不過的事。這應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三)

  一位偉人曾說過:“人生所有的履歷都必須排在勇於負責的精神之後。”在責任的內在力量的驅使下,我們常常油然而生一種崇高的使命感和歸屬感。一個企業管理者說:“如果你能真正釘好一枚紐扣,這應該比你縫製出一件粗製濫造的衣服更有價值。”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無論自己的工作是什麼,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做好了你的工作。

  有人說,假如你非常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討厭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獄。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絡在一起的。放棄了對社會的責任,就背棄了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責任就是對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責任就是人性的昇華。

  履行責任需要具備履行責任的能力。一個優秀的人才應該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擅長於履行責任的人。

  現代企業在用人時非常強調個人的知識和技能,事實上,只有責任與能力並有的人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人,每一個員工都對企業負有責任,無論你的職位高低。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才會給別人信任感,會吸引更多的人與自己合作。責任保證了服務,保證了敬業,保證了創造……可以說,“責任保證一切”,正是這一切,保證了企業的競爭力,也真正代表了一個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和忠誠度。

  幾乎每一個優秀企業都非常強調責任的力量。在華為公司,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之一就是:“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我們公司最大的財富”。在IBM,每個人堅守和履行的價值觀念之一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永遠保持誠信的品德,永遠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在微軟,“責任”貫穿於員工們的全部行動。責任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缺乏責任意識,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在這些企業裡,責任是勝於能力的。無論多麼優秀的能力,只有透過盡職盡責的工作才能完美地展現。不知道用奮鬥擔負起自己責任的員工,即使工作一輩子也不會有出色的業績。

  最優秀的人才總是希望進入最優秀的企業。而每一個優秀的企業,都在解釋、創造、奉行和實踐著自己的企業文化、職業精神和價值觀念。

  海爾的一名員工這樣說過:

  “我會隨時把我聽到的和看到的關於海爾的意見記下來,哪怕我是在朋友的聚會中,或是走在街上聽陌生人講話。因為作為一名員工,我有責任讓我們的產品更好,我有責任讓我們的企業更成熟、更完善。”

  如果一個企業的員工兼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優秀的個人能力,那麼他就會樂觀地迎接挑戰,樂意擔負起實現公司遠景的責任。

  在完善和提升個人素質時,每個人都應當記住:“責任勝於能力”!服務於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應該銘記自己的責任。當然,對履行職責的最大回報就是,這位員工將被賦予更大的責任和使命。因為,只有這樣的員工才真正值得信任,才能真正擔當起企業賦予他的責任。

  本書正是針對企業和公司對其員工職業精神與價值觀念建設和實踐的需求,深刻地剖析了在企業和公司中“責任勝於能力”的行為準則。責任能夠讓一位員工具有最佳的精神狀態,精力旺盛地投入工作,並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如果你也是企業的一名員工,你做到了嗎?有些事情並不是需要很費力才能完成的。

  做與不做之間的差距就在於——責任。

  《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四)

  工作既是自己的謀生手段,也是個人對社會的一份責任。一個平凡人,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上班下班總是忙忙碌碌,讀了《責任勝於能力》這本書,使我受益非淺,此書運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體現了求真務實精神,其深刻的內涵,淺顯易懂的道理,特別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很強的說服力,闡明瞭責任有無直接決定事物的'成敗,也讓我對文中的“責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瞭解。那責任到底是什麼?我認為,“責任”從大道理說,就是最基本的職業精神,從小的來說即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

  一個人的工作做的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有沒有責任感,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人的一生必須承擔著各種各樣的責任,社會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責任,對於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要勇於承擔,放棄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時,就等於放棄了生活,也將被生活所放棄。責任可以使人堅強,責任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能力,永遠由責任來承載。責任可以改變對待工作的態度,而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你的工作成績,正如書中所說的“假如你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討厭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獄”。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發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完成工作,認識到、瞭解到自己的責任,清楚自己的職責,並承擔起自己所在工作崗位的責任,那麼工作就由壓迫式、被動,轉化為積極主動,並享受工作樂趣,取得成績的快樂。

  “責任重於泰山”,這是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每一個能夠成功發展的優秀企業都非常強調責任的力量。可以說一個人的成功,與一個企業和公司的成功一樣,都來自於他們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斷超越自身的努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責任,已經成為人的一種立足之本,成為企業求生存求發展的重要能力。尤其是本書的最後一章談到:責任即榮譽。“人可以不偉大、人可以清貧,但我們不可以沒有責任”。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扛著它,就是扛著自己生命的追求與信念;扛著它,就是扛起對自己人生的美滿與幸福。

  《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五)

  “學會感恩是擔當責任的基礎,成功不是一種機會,而是一種選擇!學會感恩,選擇責任!”這段文字出自《責任勝於能力》一書。在對書中章節一遍遍的品讀中我深深感受到感恩與社會、與企業、與家庭都意味著一種比泰山還重的責任,當我們真正學會了感恩,便意味著選擇了一份責任,而這份責任會促使我們在歷練中超越自我。

  平日裡,我們常說能力有大小,而感恩之心卻能夠從某種程度上強化責任,提升我們的能力。換句話說感恩讓責任成為一種自覺行為,感恩讓責任變成一種自律意識。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事例:某外貿公司普通職員楊小麗文憑不高,從事遞交檔案,打掃環境衛生、清理垃圾等雜務,雖說工作不起眼還很繁雜辛苦,而她卻對這份工作心存感激,把自己當成公司的“主人”,工作中,她把印壞的紙或背面空白的廢紙裁成小張分給同事做便條,把回收廢紙和紙箱賣的錢捐給工會,週末上班從不報加班費,在她工作的地方沒有不該亮的燈,沒有滴水的籠頭,地上也沒有紙屑。兩年後,她在高學歷員工羨慕的眼神中被破格提拔為總務主任,進入了公司中層主管行列。其實,因感恩而勇擔負責任的楊小麗為我們傳遞了一個訊息,也就是這個時代的新主張:“這是個要負責的新時代,這個時代不是逃避責任,而是要擁抱責任。”

  當然,學會感恩並不僅僅是培養一種情結,它是要從情感深處孕育、萌發一種超強的責任和超強的能力,也就是說感恩讓我們揹負責任超常發揮,感恩讓人變得強大而無私。書中提到“人在關鍵時刻,最容易放棄責任,逃避責任!”而感恩卻會將這種本能或潛意識無限縮小,將人性的潛質無限放大,懂得感恩的人在播種責任中收穫幸福。書中的事例很直接,有位學計算機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眼看身上的錢快用完了,就在這時,他歷經艱難從200多名應試者中脫穎而出,考取了一家電腦公司,上班後,他深知這份工作來之不易,於是,他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最終考取了國際和國內網路工程師資格證,並在公司做到了很高的職位,站在成功者的角度,他只說這份工作來之不易,是感恩給了他動力,所以,再苦再累的活也難不到他。由此,我想學會感恩就意味著對恩情的堅守和執著,就會義無反顧地選擇責任,選擇堅持。如果沒有這種對責任的堅持,只有初中文化的許振超是不可能從一個普通碼頭工人成長為橋吊領域專家;如果沒有這種堅持全國勞模王順友也不可能在寂寞的郵路上堅守一生……

  所以,當我們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時就會牢牢抓住責任,就會為了履行責任對自己狠一點,正如作者楊宗華說的:“我愛我自己,但我絕不溺愛我自己。”或許有人會說揹負太多責任會被壓垮,其實不然,責任象山不是山,每個人身上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和崗位責任都是相互融會的動力而不是包袱,它是一種沉甸甸的情和義,是讓你矢志不渝為之奮鬥的力量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