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的天職與精神經典美文

母性的天職與精神經典美文

  但凡母性,都有一種為了母愛而無私的奉獻精神,這份精神裡包含著:執著的意念、誓死的決心和勇敢的鬥志,這種母愛的天性,是蒼天給予母性的褒賞,更是人類和自然界的驕傲,有了母性的敢為,才會令生命生生不息,有了母愛的奉獻,才會有世世代代的繁衍,人如此,動植物也依然如此,處處體現母性的崇高,母愛的偉大。

  生活中不乏羅例出很多感人的故事:體操名將桑蘭,在美國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造成高位截癱,即便如此,桑蘭也沒有被生活的困難所嚇倒,依然嚮往著幸福生活,嫁人為妻,且不顧個人安危,又為人是母,試想,一個高位截癱的孕婦怎麼能受得起,妊娠時所帶給她的諸多不適?怎麼能承受生產中所帶給她的痛苦和艱辛?是母愛的精神堅定了她的毅力,堅定了她要做母親的決心,而且不顧一切,甚至包括犧牲自己的性命,毅然決然想去完成母性的`本能,這種母愛精神唯有母性才能做到,這份母愛,只有在做了母親後才顯得偉大而光榮!桑蘭在事業上讓人敬佩,在生活中更讓人崇敬,從她的故事中,我們能夠看到母性的職責,母愛的天真,得到充分發揮,這是人類的一種精神財富。桑蘭的事蹟,是為人之母的一面鏡子,是巾幗英雄中的表率楷模。

  母愛精神還體現於動物之間:鮭魚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魚類,為了繁衍後代,它們不顧一切重重阻擾,返回自己的出生地,將自己的精卵留存下來,用自己的性命去換取延續後代的生命,這份精神毅然博大而屈指。

  寧願結束自己的性命,也要再續新生代,更是植物的本能,落殤的荷葉,願化身為淤泥,來滋養新生代的萌芽,去繁華夏景;凋謝的枯葉,願化身為沃土、來滋潤嫩芽的茁壯成長,去綠色人間;蒼老的巖峰,願風化自己的固體,來醞釀新岩石的掘起,去巍峨群山,這種精神也同樣可敬,讓人讚賞。

  溺愛,是母系的天性,溺愛,是母性的呵護,溺愛,是母性的關懷,溺愛更是母性與生俱來的本能,母親可以容忍孩兒的一切,但孩子未必可以包容母親的所為,這就是母親與親子的最大區別,為了後代,母親可以縮衣節食,為了親情,母親會不顧一切,只要是能讓她牽腸掛肚的或人、或事、或情、或理,母親都會挺身而出,一馬當先。兒子犯再大的錯,母親都會諒解,女兒犯多大的傻,母親都會心疼;蜘蛛媽媽用自己的身體作養分,犧牲性命去供養小蜘蛛的成長;獼猴的孩子被別的猴子致死,一直守到小猴子糜爛的屍體,只剩下最後一張皮,也不肯放手丟棄;古老的榕樹,萎縮著身軀,倚在樹下,每天都要舉頭,探望那枝頭上的嫩葉是否被陽光普照;逢年過節,佇在風中,守候在村口盼望,那是母親弱小的身影。人間無處不在體現著母性的感人之處,無處不在彰顯著母性的交融,無處不在煥發著母性的精神,嘆之偉大!樹之敬仰!

  當然,母愛不是個體,她離不開父愛的連姻,父愛是山,有了挺拔的靠山,母性的愛才會發揮的淋漓盡致,父母愛是我們後輩人的精神支柱,生活中,不論是母性的憐愛,還是父性的慈愛,愛都會隨基因的遺傳,保留在後代的血液裡,生生不息,有了父愛的保護再加母愛的憐惜,子子孫孫才會延綿不斷,

  不過,生活中也有個類庶人,失去這份母愛的天性,棄母性天職於不顧,怕吃苦耐勞、怕損己利人、怕承擔責任,獨自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裡,一切以個人為中心,私心燻重,惑心重重,這種人、沒有親情可言,沒有善言之舉,沒有博愛精神,有的只是人言可畏。

  沒有母性天職和精神的女人,算不上是好女人。

  說到母愛、父愛,不妨在這裡也說一下,流行於社會上的一個奇談怪論、這個被人經常爭執不休的繞舌話題說:婆婆和媳婦同時掉進水裡,或是父親和丈夫同時掉到井裡,對於兒子或女兒來說,應該先救誰?這裡我斷然說一句,不論媳婦多有意見,也不論丈夫多有成見,理所當然應該救自己的父親或母親,因為每個人只有一個父親母親,子女可以再生,婚姻可以再配,而父母親沒人可以替代,這是不可磨滅的事實,也是不可爭辯的硬道理。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理應維護父母,為了感恩,做兒女的應盡孝道,這也是五千年中華兒女傳承下來的美德。

  《致母親》

  自打從孃胎中脫離

  我就再也回不去母親的懷裡

  遊戈於千里

  日復一日

  冉成的千絲萬縷

  成了母親牽掛的情結

  兒行千里母擔憂

  不論兒對兒錯

  只有母親可以包容一切

  別人且是且非

  母愛何等的尊貴

  母親,

  你用辛勤換得了孩兒的成就

  你用滄桑贏取了孩兒的純真

  你用憔悴替代了孩兒的豐潤

  你用體弱支撐著孩兒的脊背

  母親的情

  無邊無際

  母親的愛

  無私無畏

  母親給了我生命

  我要還母親虔慰

  鬢髮白霜的老母啊

  讓我敬你一杯醇釀

  表表孩兒一片心意

  母愛萬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