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中國美術史論文

大學生中國美術史論文

  中國文化向來有不分科的學術傳統,這樣在美術研究上存在模糊現象,在美術創作上也有模糊現象,許多美術作品驚人的相似。現在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大學生中國美術史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大學生中國美術史論文

  摘 要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美術史的研究也呈現出各自的特點,而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美術研究要不斷創新,美術研究要中西融合,創造課題、新方向,從而促進美術的繁榮發展。本文就中國美術史研究方面中西研究的異同進行比較。

  關鍵詞 美術史 英雄情結 感性 科學 實證主義

  中圖分類號:J120.9 文獻標識碼:A

  在中國美術史的研究上,西方人講究公正、科學、理性;中國人講究情理、道德、感性。於是,得出的結論有所不同。

  一、研究者的身份轉換

  中國文化(中)向來(就)有不分科的學術傳統,這樣在美術研究上存在模糊現象,在美術創作上也有模糊現象,許多美術作品驚人的相似。比如說:中國的佛教徒認為“抄寫”是一種美德,於是,在佛像作品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東西,或者說存在很多臨摹名家作品的仿製品存在,於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人們要鑑別一幅美術作品是否為真品顯得尤為困難。

  而在美術史的研究上,我國的研究者經常會變換自己的身份,在美術家和美術史論家之間變換角色。有的美術史論家以前是美術家,後來成為美術史論家,或是一人兼任美術史論家和畫家。有的以前是美術史論家,在經過長期的美術史的研究後成為專業的美術家。比如說: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畫家董其昌,他既是畫家,同時也是美術史論家,他提出的“南北宗”論對中國畫壇影響深遠。到了21世紀,我們美術史的研究上,研究者的身份依然是不斷轉換的,這就使得我國美術史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筆者認為這樣不利於美術史研究的創新。

  二、中國美術史研究中的“英雄情結”

  “英雄情結”一詞在中國人的眼中並不陌生,在許多古老的神話傳說中我們可以看見“英雄情結”的影子,而中國人也普遍有“英雄情結”。由於中國人的“英雄情結”,思維模式中的感性色彩,在研究美術史時很容易陷入“英雄情結”的漩渦。而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容易將歷史人物英雄化,在研究某個著名的美術家時,很容易誇大其功勳,忽略其缺點。而西方學者的研究則非常講究公正、客觀,喜歡在一箇中立客觀的角度上去評價某個歷史人物(和)或事件,其中的感性因素較少。

  而“英雄情結”帶來的美術史研究方法的不同在於:中國美術史的研究者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有了神話傳說之後就有了皇家代表,然後再由此確立某某思想的正統地位,於是就引出了各個時代的美術家和作品。而西方在研究中國美術史時則是遵循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客觀公正的講述美術史,在評價歷史人物時也相對較公正,美術史研究受到的政府因素的影響較小,於是在研究中也就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現象,各種各樣的思想流派就出現了,這種研究方法也帶來了美術史的現代繁榮,促進了美術史的創新發展。而中國學者的美術史研究陷入“英雄情結”的漩渦之後,很容易帶來“英雄崇拜”,於是就帶來了美術作品的模仿,卻很少有模仿的精品出現。

  三、美術史研究的學科影響

  在美術史的研究上,不可能將美術史獨立於孤島上進行研究,它是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演變出來的美術歷史,與經濟、文化、政治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在美術史的研究上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要素,要學會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來進行美術史的研究。比如說,進行美術史研究時適當運用心理學、哲學、社會學、考古學的思想。

  西方在美術史的研究上要比中國進步很多,他們美術史的研究非常重視理性、學科的界限和跨學科,他們喜歡將美術史的研究與其他學科如心理學、考古學對比分析,從而得出更為公正客觀的結論。而實證主義的運用在西方學者的研究上也很常見。西方人喜歡從細緻入微的事件出發,考察美術各個方面的情況,從細節著手,從歷史文化背景出發,探尋美術史的發展。關注美術家的生活,關注他們各個方面的情況,實地考察美術家在其所生活年代裡各個方面的情況,從而客觀公正的評價美術家。西方的這種研究方法比中國的“英雄情結”更為科學,他們能在研究美術史的過程中形成各種各樣的思潮,從而又由思潮帶來美術史的繁榮,促進現代美術的繁榮發展。

  比如說,美國著名美術史論家高居翰是研究中國美術史的元老級人物,他的《中國繪畫》、《中國古畫索引》、《隔江山色:元代繪畫》等皆是從風格分析的角度研究中國繪畫史的經典書籍,在美術界享有盛譽。

  在中國美術史的研究上,中國學者和西方學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中國學者容易孤立地去看待問題,而西方學者則喜歡綜合各個學科的知識,從歷史文化背景上去看問題,於是,兩者得出的結論也就有所不同。

  四、結束語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美術要發展,必須要有情感,美術家只有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感動人、吸引人。而在美術史的研究上亦是如此,研究者要學會將西方思想融入到研究上,探尋中國美術史研究的新方法,既做到美術史研究的實證精神,又體現出中國藝術精神。

  參考文獻:

  [1]李研.基於美術史談中西方色彩應用之異同點[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5).

  [2]高翔.中國美術史研究的中西方比較[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2(5).

  [3]陳國林.論西方藝術“贊助人”概念在中國宮廷繪畫研究中的無效性[D].南京藝術學院,2012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