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法國浪漫主義詩歌論文

淺談法國浪漫主義詩歌論文

  浪漫主義文學是西方近代文學兩大主流體系之一,強調創作的絕對自由,脫離了歐洲文壇幾千年的古典主義的規戒律,是西方文學在近代歷史上的又一次“文藝復興”。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淺談法國浪漫主義詩歌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許多浪漫主義者重視對民歌、童話等民間文學的整理和蒐集,極大的豐富了文學的表現手法,為現代主義文學題材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社會歷史背景中看,浪漫主義文學和風雲變幻的社會變革密切結合,顛覆了資本主義舊的價值理性,以強烈的反叛精神構建了一個新的文化模式。法國大革命的曲折莫測,決定了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具有更加鮮明的政治色彩。

  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1768年-1848年)和史達爾夫人(1766年-1817年)是法國浪漫主義早期代表。前者帶有貴族傾向,《基督教真諦》主張復興中世紀禮教,但其作品對美洲叢林和大草原奇異風光以及古代廢墟富於抒情色彩的描寫,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異國情調和描繪“廢墟美”的濫觴。他的小說《勒內》和《阿達拉》都描寫世俗愛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非惻纏綿。而史達爾夫人則具有民主傾向。她的《論文學》和《論德國》致力於傳播浪漫主義理念,不遺餘力的抨擊法國的古典主義傳統。

  法國浪漫主義中期的代表包括阿爾封斯·德·拉馬丁(1790年-1869年)和阿爾弗萊·德·維尼(1797年-1863年)。前者擅長寫抒情詩,是法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先驅,《沉思集》情景交融,善用對照和象徵筆法;後者則以哲理詩著稱,《古今詩集》和《命運集》宣揚孤傲堅忍精神,表達悲天憫人的思想。

  1830年以後,維克多·雨果成為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領導者,他也是整個西方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1830年,雨果的劇作《歐那尼》的上演標誌著浪漫主義在法國最終戰勝了古典主義。雨果是浪漫主義作家中鮮有的全才,在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都有重大建樹。其小說《巴黎聖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等具有史詩般雄壯的風格,是浪漫主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在詩歌和戲劇領域,雨果也取得很高的成就。他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法語詩歌的'表現形式和創作筆法,極大的豐富了法語詩歌的修辭技巧,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雨果一生支援共和,反對帝制,在1851年曾流亡海外,直至1870年才返回法國。雨果逝世的時候,全歐洲共有200多萬人來到法國參加他的國葬。

  和雨果同時代的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還包括女作家喬治·桑(1802年-1876年)。她擅寫女性問題小說和田園小說。代表作《康素愛蘿》和《魔沼》都是典型的浪漫主義小說,充滿詩情畫意和真摯情感。曾和喬治·桑有過短暫戀情的青年詩人阿爾弗萊·德·繆塞(1810年-1857年)是這一時期法國詩壇的一股新生力量,《四夜組詩》具有夢幻般的色彩。小說《一個世紀兒的懺悔》第一次將“世紀病”這一概念引入浪漫主義小說創作中。熱拉爾·德·奈瓦爾(1808年-1855年)的抒情詩奇詭深邃,形式精美絕倫,對20世紀現代詩歌影響深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