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課堂教學質量論文

關於高中課堂教學質量論文

  當前,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推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無論是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媒介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也從原來的只重視學生的成績轉向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計算能力的最佳化和邏輯思辨能力的提高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為了最佳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一線的數學教師必須革新觀念,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模式,確保優質高效課堂的實現.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探究了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

  一、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這樣難免會造成學習效果的不理想,對於學習能力比較強的,他們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時候,特別想拓展自己的能力,希望破解更多的問題,也就是重視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但是對於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興趣較淡,只希望記住基本的基礎知識就可以了,對於較難的問題他們也學不會,聽不懂.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開展分層教學,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由於各方面的差異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水平是不同的,這也需要教師能在問題的設計中做到因材施教.學習的目的就是能夠運用,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適當地拓展知識面,加深教學的深度和延伸教學的廣度,做到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究緊密的結合起來.

  二、雙向交流,搭建課堂溝通平臺

  對於高中數學課來說,教學是由教與學兩個方面構成的,並且當下的教學活動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挖掘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來,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覺,讓他們感知數學知識的`存在和價值.面對不同特性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偏好與心理,可以透過問題提問的方式、開展數學遊戲的方式、開展數學競賽的方式等,讓學生動起來,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主觀能動性.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可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出發,根據學生個性的差異開展適合其發展的活動,同時為學生要留有個人自由支配的時間.保障學生的特長有施展的空間.更重要的還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出校門,開展與數學相關的研究性學習,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學以至用,體現自我價值和成就感.從而正確地發揮教師在教育體制和教育物件之間的“中介”作用,這樣才能把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落到實處.

  三、創設教學情境,提升教學效果

  對於數學知識來說都來源於生活,但是又高於生活,就高中數學而言,很多的數學知識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嘗試,那麼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把知識昇華了而已.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在高中數學課堂開展情境教學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定的體驗情境,讓學生在熟知的環境下進行學習,有助於他們提升學習的積極性.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瞭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讓學生從思想上給予重視,這樣他們的數學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才能得到最佳化.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需要教師正確處理好師生之間的互助關係.具體來說就是要善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在情境中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讓數學知識為自己服務.在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要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一定要緊扣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創設出來的情境才能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體驗到知識學習的過程.

  四、認清自身角色,開展個性化教學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作為有思想的群體,應該有一定的話語權和質疑權,這就是新課改下賦予學生的權益,這就要求教師要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就拿質疑權來說,古人說得好:“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更需要培養和尊重學生的這些質疑精神.其實對於一些數學問題來說,它的解答思路和解答方法有可能都不止一種,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留足思考和探究的時間與空間,並且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問題就可以提出來,有新的解題思路也要說出來,倡導一題多解的教學思想.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放下所謂的權威,學生也要重新審視師生地位,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有錯誤也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指出,這是提升他們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為了讓學生敢於在課堂上質疑,教師必須構建輕鬆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要在課堂上尊重學生,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從心理上給學生質疑創造的廣泛天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