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素質教育與心理學實驗結合的作用論文

小學科學素質教育與心理學實驗結合的作用論文

  啟蒙階段的科學學習是學生在探究自然科學道路上的必經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困難重重,而心理學是一門實證科學,尤其是心理學實驗對小學科學素質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公民要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能夠獨立運用科學方法來處理科學問題。而科學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與年齡及心理成長息息相關,這也是心理學的學科特點。在科學學習過程中與心理學實驗相結合是很必要的。

  一、小學科學素質教育的拓展

  小學科學素質教育指的是在小學科學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形成端正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知識的不斷更新,在與時俱進的時代背景下,能夠準確地掌握科學知識,樹立科學思想,在日後的科技發展過程中,能夠綜合運用,具備科學技能,而不是簡單地具備科學知識。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宏觀的操控能力,整體把握“公民科學素質”的推進。

  二、小學科學教育與心理學實驗的結合例項分析

  小學科學的前身是自然課,對照《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是培養國民科學素質的學科。注重科學探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啟蒙階段,到成熟階段,從接觸植物、動物再到整個自然界的生物,發展的變化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而心理學中,結合年齡特點等,與科學學習接軌,辨別科學知識中的真偽科學是有必要的.。例如,在學習植物中,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對周圍事物都能細心地觀察,對掌握植物的特徵保留已有的經驗,所以,學習中能夠喚起記憶,教育者應結合這一特徵,應用經驗心理學與經典心理學,大膽開拓學生的眼界,不拘泥於教材,為日後的植物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小學科學素質教育與心理學實驗結合的前景發展前瞻

  小學生對事物的喜好大多數取決於事物的表面,沒有良好的科學規律性,學生雖然沒有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但是在生活中能夠不自覺地觀察,生活中的注意力要比課堂上的注意力更春風化雨。教育者要把握這一特點,對客觀事物分析時,使學生獲得感知,例如,動物的特徵,對動物的特徵可以從興趣出發,引導學生設計觀察的順序,從外部特徵、生殖特點與對外界的反應能力等,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良好的科學習慣。小學科學課是集觀察與實驗於一體的綜合學科,未來教育者在實施教學活動中,充分地利用心理學知識,是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必要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