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類在城鄉規劃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社會學類在城鄉規劃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在城鄉規劃專業基礎教育的知識體系中,社會學提供了對於城鄉社會系統的結構、功能、發展規律等進行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基礎,從社會整體的角度研究人類的行為和關係與城市空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是完善城鄉規劃專業本科階段教育知識體系的重要環節。如何在課程實踐中更加科學地將社會學知識系統地融入專業本科教育體系,是文章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城鄉規劃專業;本科教學;社會學;課程體系

  1引言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系統表現更加多元複雜,其物質空間的規劃建設中涉及的學科知識也愈加全面,同時也賦予城鄉規劃專業更多功能與責任。城鄉規劃專業本科階段培養的人才不僅需要較好物質空間規劃設計能力,還需要全面的知識體系,具備一定的研究與創新能力,以應對城鄉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現象與複雜關係。而城市社會學以其特有的研究視角與研究方法,從更加人性化的角度為城市的規劃與建設提供多維度的研究理論與方法基礎,在城鄉規劃專業教育知識體系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2社會學與城鄉規劃專業教育的關係

  2.1社會學研究與現代城鄉規劃研究的結合

  隨著城鄉規劃學研究範圍與研究內容的擴充套件,原有的物質空間規劃設計的學科基礎已難以滿足對城鄉環境的分析研究需求,社會學因其研究角度與研究方法的多樣性為城鄉研究提供了多維與深度研究的可能性,能夠從多維視角對人類社會活動進行系統分析,對城鄉規劃的研究起到基礎性的支撐作用,也彌補了城鄉規劃領域重空間設計輕人文內涵的不足。在城市規劃學科發展的過程中,既有與社會學研究緊密結合的歷史程序,也有新時期與城鄉規劃學科新的結合與創新。社會學以其特有的學科思維一方面為城市研究提供了深入剖析的路徑與方法,另一方面則從社會行為空間角度研究更加人性化的城鄉規劃與設計的理念。學者們從社會學思維的視角下,分別對城鄉規劃的制度建設、規劃內容與方向等規劃實踐、以及城市空間環境營造與社會發展的相互影響等具體的理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更加註重城鄉規劃中的社會平等與公平、公眾參與的價值。

  2.2社會學類課程對城鄉規劃本科教育意義

  目前在城鄉規劃專業開設的與社會學相關課程如城市社會學、城鄉社會綜合實踐調查、城市規劃系統工程學以及部分實踐環節等,涉及的城市社會學知識包括社會學基礎研究內容,如基礎概念與理論、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和社會問題等;城市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則偏重於將社會學的調查、統計與分析方法引入城市空間研究;城市規劃系統工程學則以系統工程的方法解決系統的研究思維與研究技術等內容。此類課程多在本科專業三至四年級等高年級開設,以配合從建築、街區的物質空間設計轉向更加宏觀的城市總體規劃設計、城市詳細規劃設計和鄉村規劃設計等學科思維轉變過程,應對更加複雜的研究物件與內容。

  3社會學類課程應用重點

  3.1研究方法

  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隨著2011年城鄉規劃專業成為一級學科,社會學在城鄉規劃本科教育體現中重要性更加凸顯,《城市社會綜合調查》課程是國家《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範(2013版)》中要求獨立開設的一門社會學調查方法類課程,以往則是社會學類課程作為相關知識體現在選修類課程中。該課程是以社會調查方法的學習與實踐為核心,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蒐集有關研究物件社會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材料,為規劃與設計提供基礎資料的社會調查方法。常見的調查研究方法如歷史研究法、觀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調查、個案研究、測驗或實驗等科學方式,並對調查蒐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藉以發現存在的社會問題,探索有關規律的研究方法。該課程對於城鄉的分析和研究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鄉基礎資料調查。在現階段的城鄉規劃實踐中,城鄉建成環境的現狀調查是規劃設計的前期,也是更深層次研究的基礎。規劃前期常見的調查方法如訪談、問卷、實地觀察或勘探等,可從政府、居民等不同利益群體對城鄉建設的不同需求出發,針對城鄉建設環境進行調查和分析。但往往由於城鄉系統的龐雜性和調查範圍及內容的有限性,如何選擇適當的調查專案以及適度規模的調查範圍則尤為重要。

  (2)城鄉建成環境分析。城鄉建成環境的現狀形成於地域自然與人文環境的積澱與累積基礎上,以人為本的規劃設計理念不僅需要對城鄉地域物質空間進行分析,亦需對長久以來形成的空間形態、生活方式與社會執行進行深入理解,不僅要技術層面的分析工作,也需求對人文層面有著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以社會調查的方式將基礎資料進行收集後,需有適合的技術方法進行資料的整理、分析,以獲得對研究物件的進一步深入瞭解,尋找城鄉發展的規律性線索。

  (3)人的活動行為的分析。人是城市的主體,城市規劃的優劣主要取決於人的城市體驗和感知,因此關於人的活動行為的調研分析,是校核城市空間設計成果的重要指標。社會學提供了人的行為方式的系統分析方法,能夠從活動的型別、人群的定位、活動的個體心理,以及社會因素對行為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該方法能夠從根源上理清人的行為活動與城市空間的內在耦合關係,明確人的社會屬性是城市規劃首先應當考慮的因素,透過自然環境與人居環境的整體聯絡滿足城市人的多元、複合的活動要求,這也是城鄉規劃學科以人為本核心價值的內在體現。

  3.2研究內容

  (1)宏觀層級的城鄉系統與結構。城鄉的發展不只是城鄉物質空間環境的變化,也體現著城鄉內在結構的系統性改變,我國的城鄉規劃體系也是隨著城鄉二元結構的不斷深化調整做出的實時應對,城鄉結構是整個社會宏觀結構體系的重要部分,破解城鄉規劃的實施難題,必須從社會學的宏觀視角進行社會結構的剖析,涉及的內容主要包含社會組織結構、區域結構、就業或分工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社會階層結構等若干重要子結構。基於上述社會學內容的分析,能夠更好地在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等規劃領域給予充分的支撐和論證,使城鄉規劃在宏觀層面能夠發揮協調與解決城鄉社會矛盾的更大作用,體現城鄉規劃的公共政策屬性。(2)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我國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快速城鄉建設後,新城建設熱潮在逐漸降溫,從“增量規劃”轉向“存量規劃”,“存量規劃”要求在已有的城鄉建成區提升建設質量、改善人居環境,從城市空間塑造轉向城市行為的再造。應用而生的“輕規劃”“微改造”等新的規劃設計理念更偏重對於已有空間環境的提升與改善,激發城市新的活力,修正“大廣場”“寬馬路”等建設脫離社會實際需求的問題或現象。社會學在其長期的研究中所關注的微觀層級的社會個體、群體的行為活動以及社會問題等內容,成為建設宜居城鄉人居環境研究的重要基礎,亦可對規劃與設計實施的形成直接有效反饋。

  4社會學類課程應用思考

  城鄉規劃本科專業具有多學科背景的特點,多以土建類學科、地理類學科為主。由於各學校基於不同學科背景開設城鄉規劃專業,豐富了城鄉規劃專業的內涵,形成了不同學校城鄉規劃專業的各自辦學特色。但不論辦學背景如何,隨著最新版國家城鄉規劃專業指導性規範的出臺,規劃設計類課程已成為教學體系圍繞的核心,空間的設計表達是專業的特色及優勢。但同樣也會造成課程知識體系的單一,不適應當前城鄉規劃複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現今專業發展趨勢和實際,首先應從社會學知識內容進行重新梳理和植入,體現出社會學對當今城鄉規劃學科的重要影響。

  4.1在理論知識基礎構建層面

  社會學在城鄉規劃領域的理論知識構建主要包括:社會學基礎理論、社會調查與資料處理的思路與方法、社會階層和社會空間結構特徵等內容,均應為城鄉規劃專業在本科階段要掌握或熟悉、瞭解的知識內容,具體的知識要求為:

  (1)城鄉人口與社會知識單元;包括城市社會學基本知識、與城鄉規劃的關係、城市社會要素、城市社會的'分析方法、社會階層與空間結構等。該知識單元是宏觀層級的城鄉系統與結構的體現,關注城鄉領域的社會學問題,利於學生從宏觀的社會視角對城鄉規劃進行解讀,落實規劃的公共政策導向。

  (2)城鄉社會綜合調查研究知識單元;包括選題與文獻綜述、社會調查型別與設計、社會調查方法、資料統計與分析。該知識單元屬於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的內容,更多為具體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突出社會學應用的實踐技能,有助於學生在規劃設計中調研分析方法的科學應用。上述兩部分知識單元已包含社會學在城鄉規劃領域研究的重點,但內容較為綜合且涉獵較廣,如何將社會學類知識在城鄉規劃課程體系中合理構建是關鍵也是難點。基於規劃設計類課程為專業教學體系的主線,以及學分制改革的趨勢,教學計劃中社會學類理論課程不宜佔較大學時,為了更好地將社會學應用到教學中,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應注重課程的交叉與互動,使單一理論課程轉化為一系列的知識體系。因此將社會學的研究思維與研究體系加入其他專業核心課程內容中,則可以透過社會學的選題、調查、分析、結論等邏輯化的研究方式改善以空間設計為基礎的思維侷限,指導學生以循序漸進的研究方式和步驟完成對城鄉環境的研究和分析過程,培養本科階段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助於加強學生對於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進一步重視理論課程與設計環節的互助和支撐作用。

  4.2對規劃設計類課程的實際意義

  城鄉規劃專業在以物質空間規劃與設計為主線的課程設定中,社會學相關知識課程往往以理論講授形式開設,教學效果受限於課時學生對此類課程的認知程度與重視程度,往往難以形成良好的效果與反饋。開設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城鄉社會綜合實踐調查》,相較之前的《城市社會學》課程而言更加註重社會學知識與方法在城鄉社會研究中的意義,注重社會調查的理論與方法,並與城市社會學的基礎概念、理論與調查方法、分析方法等相結合,將純粹的理論課程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能夠更好地支撐以規劃設計類課程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枯燥的課堂講授與生動的社會調查大大提升了社會學類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為設計類課程的資料整理與現場踏勘提供了科學化、系統化的調查和研究方法,為後期設計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培養城鄉規劃專業學生聯絡實際、關注社會問題的學術態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具體課程關係如下

  4.3實踐教學環節層面

  城鄉規劃本科教學在專業實踐方面體現社會學知識體系的主要為認識調研,認識調研實踐領域包括住區認識調查、社會調查、城鄉認識調查、結合規劃設計課程的調研四個實踐單元,具體的內容如下:

  (1)住區認識調查研究;包括住區空間結構、住區道路與交通系統、住區公共服務設施、住區綠化系統,該實踐單元注重社群規劃導向下的住區研究,內容以空間的型別和層次調研為主,強調住區結構體系的完整性和設施的均衡構建。

  (2)社會調查研究;包括問卷編制與調查組織、調研資料分析的方法、調查報告的撰寫,這一實踐單元突出調研具體方法的實踐應用,注重調研程式和調研成果的關聯。

  (3)城鄉認識調查研究;包括城鄉功能佈局、城鄉空間結構與形態、城鄉道路與交通系統、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城市綠化體系,該單元的實踐內容涉及城鄉領域的空間和規劃體系,是從宏觀到微觀的認知調研。

  (4)結合規劃設計課程的調查研究,包括調查研究的內容、調查研究的方法、調研成果的表達,這類調研是與設計課程並行的實踐環節,注重設計課程的實踐性和真實性。上述認識調研環節作為拓展能力的培養,不作統一要求,可由各校自己掌握。基於實踐環節的知識體系要求的自主性特點,如何將上述四個實踐單元與實踐課程體系相結合以及如何對專業教學起到支撐作用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四個實踐單元並非獨立的課程內容,必須與對應的專業課程相結合,設計類課程體系是專業教學的核心,因此必須將社會實踐與設計課程的知識體系相關聯,起到從課堂內的學習交流過程走向社會實踐的真實體驗和認知,能夠更好地強化城鄉規劃專業本身具有的實踐性特質。同時可以將.大學生暑期活動的實踐結合到專業的實踐當中,一舉兩得,會更加具有專業指向性。因此,依據實踐教學的知識內容,城鄉規劃專業的課程設定應提高對於實踐環節的要求,從低年級的建築設計階段,至三、四年級的城鄉規劃設計階段、以及畢業設計階段均要求設定與設計課程相配合的實踐環節,以輔助深化設計及理論課程。實踐環節中的資料收集、調查、分析和統計等環節等均需與社會調查理論與分析方法緊密結合。

  5結語

  城鄉規劃專業學科及專業發展的歷程中,社會學的影響如影相隨。從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理論與方法的應用,至規劃與設計實踐,社會學類知識為城市與鄉村從視角、方法和內容的研究都提供了更加豐富與多層次的思維與路徑,並以更加具體化和實用性的知識點融入了城鄉規劃專業在理論基礎知識構建、規劃與設計課程和實踐教學等環節,成為本科階段樹立正確的規劃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知識領域。

  參考文獻:

  [1]羅吉,黃亞平,彭翀,劉法堂.面向規劃學科需求的城市社會學教學研究.城市規劃,2015(10):39-43.

  [2]黃亞平,陳靜遠.近現代城市規劃社中會的思想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2005(05):23-29.

  [3]李浩,趙萬民.改革社會調查課程教學,推動城市規劃學科發展[J].規劃師,2007(11):65-67.

  [4]梁瑋男.淺談城市規劃層面的城市社會學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09(12):46-50.

  [5]王世軍.論城市規劃的社會學轉向[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45-5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