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格特徵的關係分析論文

醫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格特徵的關係分析論文

  隨著社會變遷,競爭越來越激烈,學業和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社會和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要問題。10%~30%的醫學生都存在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格特徵的狀況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神經質與心理健康總分和部分因素都存在正相關 。本研究擬透過對我校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人格特徵進行調查,瞭解本校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以及人格特徵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為學校進一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據。

  1物件與方法

  1.1 研究物件:2013 年 9 月採用整群隨機抽樣對海南省某醫學院 683 名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 672 份,有效率 98.4%,其中男生 315 名,佔 46.9%,女生 357 名,佔53.1%,年齡 18~25 歲,平均(20.9±1.2)歲。

  1.2 工具:心理健康測評:採用症狀自評量表(SCL)-90;人格測量:採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實施方法:採用整群隨機抽樣,對選修心理學的海南省某醫學院本科生採用無記名方法進行的調查,受試者透過心理測評系統在電腦上完成兩個量表的測試。

  1.3 統計學處理:全部資料採用 SPSS 13.0 軟體進行統計分析,進行 t 檢驗,方差分析和相關分析,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 果

  2.1 SCL-90 測試結果:SCL-90 總分為 142.5 ±38.0,總均分為 1.6±0.4,陽性專案數為 31.7±17.9,各因子得分 1.20~1.97,因子分較高的為強迫、人際關係、敵對、焦慮、偏執。與張明圓報告的全國青年常模比較,本研究中除了軀體化醫學生的.得分顯著低於常模,其他因子以及總分醫學生都顯著高於常模。

  2.2 不同人格特徵心理健康差異:精神質平均分為(50.3±8.7)分,內外向平均分為(56.39±11.1)分,神經質平均分為(49.91±11.14)分,為了比較不同人格特點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大於平均數一個標準差的為高水平組,小於一個標準差的為低水平組,中間的為中等組。結果表明不同人格特點對心理健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尤其是不同水平神經質的很多心理健康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水平內外向的抑鬱、焦慮、敵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水平精神質的抑鬱和精神病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 人格特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進一步的相關分析結果表明神經質與軀體化、抑鬱、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有顯著相關;內外向與抑鬱顯著相關;精神質與所有心理健康因素都有顯著相關

  3討 論

  本研究中我校醫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軀體化低於全國青年常模以外,心理健康總分和其他各因子都顯著高於全國青年常模,由此可見本校學生心理健康不及全國青年心理健康水平。這與 2004 年袁存柱報告的海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於全國大學生綜合樣本的結果基本一致,但與 2009年報告的海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優於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不一致。這些不一致的結果可能與研究中抽樣有一定關係,也可能由於近年來學校不斷擴招,醫學生學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有關,也可能與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完善和改進相關。人格因素在心理健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也王娟娣等的研究結果相似。龔耀先等也認為神經質高分者對微小的挫折和問題容易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因此本研究結果也表明不同神經質水平的醫學生心理健康諸多因子差異顯著,即醫學生情緒穩定性與心理健康有密切關係。情緒不穩定的醫學生,遇事容易激動,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障礙,因此更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透過本研究可以看出海南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還是有待改進,尤其是醫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塑造良好的人格特點也是十分有利於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