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在中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論文

心理學在中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論文

  對於中學生教育管理來說,心理學可以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專案和工具,尤其在當代的中學生工作中,我們教育管理者更需要充分發揮心理學工具在學生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擬從心理學的激勵方案和溝通尊重兩個元素出發,探計瞭如何對中學生進行教育管理,以便提高中學生教育管理之效果。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當代中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熱情又浮躁、睿智且輕狂、獨立並依賴,自強而脆弱。學校應針對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及時轉變教育理念,改進教育管理方法,積極依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規律,探索符合時代特徵和身心特色的中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一、中學生的特點與運用心理學進行學生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從學生的家長角度上看,因為很多中學生,其家長通常在收入上面比較豐厚,而且條件上也是比較優越的,但是因為事業上面比較忙碌,往往從很早的時候就沒有怎麼顧及到孩子。另一方面,很多這些家長的文化素養也層次不一,有一些家長並沒有接受過比較系統完整的教育,並且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家庭的結構也不一,離異的單親家庭也比較多。這些都給中學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響,通常有自閉、孤僻的心理現象。

  其次,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上看,由於很多中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差,而且行為上面存在一些不良的習慣,思想品德上比較後進,而且比較喜歡自由散漫的生活,缺乏一定的紀律性,而且由於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結果有時嬌生慣養,出現對於事情的承受能力比較差。家長對於這些學生的期望也很高,而這些孩子們很多都是對於生活條件有比較多的追求。因而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對心理健康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綜合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面對這些心理條件上比較落後的孩子們,如何讓他們的心靈健全,這對於中學生教育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筆者從心理學的角度,談談如何在中學生教育管理中,運用這些心理學上的方法。

  二、心理學在中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1. 以心理激勵激發學生動力。我們知道,激勵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美國的心理學家赫茲伯格提出了雙因素理論,也就是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所謂的保健因素就是學生的一些基礎需要,而激勵因素就是一些學生渴望得到,但是還沒能夠真正得到,並且是可以鼓勵學生不斷努力的一些動力。因此,對於這方面,我們要針對這些中學生的這些特點,抓住學生心理,制訂一些相關的激勵方案。

  第一,我們要注重對這些學生進行目標的激勵。每一個到中學求學的孩子們其實都是有自己的夢想,會有自己想要爭取的東西。因此,在引導學生們真正走出來,成為一個願意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人之前,一定要讓學生們真正樹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標。在這方面就需要細緻的目標制訂計劃,讓學生透過主題班會等形式,組織出自己的目標,包括人生的最終目標,以及不同的時間裡面的目標,比如年度的目標等。並且鼓勵學生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可以開始著手製定出自己的人生計劃,包括自己不同階段的計劃等。

  第二,我們要注重對這些學生進行榜樣的激勵。樹立了榜樣,更容易刺激這些學生為了特定目的,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這個階段的青年學生,還是比較渴望受到別人的肯定和重視,不願意自己一直默默無聞。雖然這些學生所關注的地方不同,可能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於學校所評選出來的先進學生或者優秀學生都熟視無睹,不過這方面其實加以修改,使之能夠更具備影響力。我們可以選取一些真正在學習方面、社會工作方面、生活方面以及思想品德方面都比較出眾的同學成為這樣的一批榜樣,並且鼓勵全體的同學去為了這樣的榜樣,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並且不斷地奮鬥努力。這是從激發學生鬥志的角度上面來處理的。

  第三,我們要注重對這些學生行為的激勵。行為的激勵主要是從兩點去考慮。在學生的自我發展過程中,往往會有不同的行為。對於學生的管理工作當中,要注重良好行為的引導教育,讓學生們摒棄之前不合適的行為。這就需要透過一些不同的方式去完成這樣的教育工作。可以透過表揚行為符合規範的學生,來觸動學生之間持續引起良性的行為競賽。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不同誇張的方式,以此強調著一些不好的行為是不恰當,進而在學生的腦海裡面印出深深的印象。

  2. 注重心靈溝通與尊重學生心理需求。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研究,人類的需求有不同的階段,在不同的生存階段,人類的需求就不一樣。因此,要針對不同階段裡面,學生所呈現出來的不同心理特點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當前很多中學生都是家庭環境比較好的,因此他們已經不再存在於生存階段,更多是需要得到更高層次的東西,尤其是關注和尊重。這也是很多從條件優厚的家庭中出來的孩子所渴望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更加重視這些學生的心理渴求,這方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處理:

  首先,可以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觀察,尊重他們的非正式組織。作為教育管理方面,除了對這些學生進行正式組織的管理,包括如學生會組織、協會等,也要注重對於學生非正式組織的關心。因為學生的非正式組織是隨著學生個人的興趣組合的,所以具備一定的傾向和不穩定性,學生的教育管理者要更多關注到這些組織的動向,不要一味地打擊,要關心這些學生非正式組織的形成原因,尊重這些非正式的群體,並且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發展。

  其次,可以更多地開放溝通的渠道。不要讓教師們的辦公室成為一種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區域,要歡迎學生們和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作為教育的管理者也要更多地重視到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鼓勵一部分優秀的高年級學生,以學生座談會的形式,和新進入這個學校進行學習的學生進行相關的交流,這樣可以更為平易近人地拉動學生們的距離,進而讓這些學生能夠感受到一種被尊重的感受,能夠在順暢的溝通中,合理表達自己的觀點。

  綜上所述,對於中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我們要適當地因勢利導,照顧到不同心理狀況的學生,儘可能以心理學的方式,引導這些學生走入正確的軌道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