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內在聯絡研究的大學生論文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內在聯絡研究的大學生論文

  1前言

  在素質教育全面普及以及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的社會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由此引發了高校體育教學的全面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潮流、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教學理念已逐步形成與完善,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核心內容的的體育教學目標已基本確立。在此新的發展形勢下,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社會體育發展的內在聯絡進行分析與論述,旨在於探求兩者間實現融合性發展的最佳途徑,這對於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日益深入、推動社會體育的健康發展,具有“雙贏式”的重要意義。

  2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體育教學是高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體育素質能力、促進其實現自我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中,由於長時期地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致使高校體育教學的理念滯後、模式陳舊,由此造成了學生體育學習的目的僅僅侷限於對基本技能的掌握,以便於能夠順利透過考評。這種目的的狹隘性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極為低下,嚴重脫離於社會發展的需求。而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素質教育的普及,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社會實效性,促進兩者間的融合性發展,已成為必然的趨勢。因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意義體現為:首先,透過改革,促使高校體育教學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滿社會發展需求。其次,促進新型教學體系的建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確保其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第三,摒棄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構建具有適應性與實效性的高校體育教學新模式,不僅有利於對教學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社會實效性;第四,促進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全面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為高校體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五,引導與規範學生綜合素質能力體系的構建,全面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為其自我全面的發展提供保障。

  3社會體育發展的必要條件

  長期以來,由於受經濟條件與發展戰略的影響,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凸顯出基礎設施薄弱、人力資源匱乏、發展理念滯後、組織體系不健全等較為嚴重的弊端,由此嚴重地影響著我國體育事業的整體性發展。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弊端的影響,為社會體育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是現階段我國社會體育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從社會體育發展條件的性質分類,可以劃分為主觀條件與客觀條件兩大部分。

  3。1客觀條件

  社會體育發展的客觀條件主要包括政策導向與經濟基礎兩方面內容,其中,政策導向是指對我國社會體育發展具有指導與規範作用的宏觀性綱領,是實現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現階段,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重競技、輕社體”的現象,這與我國現行的奧運金牌戰略具有密切的相關,造成了上至國家、下至各省市地區,對於競技體育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工作重心主要偏移於競技體育,使得社會體育的發展受到忽視、冷落、甚至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同時,政策的偏護導致了體育資源對競技體育的高度集中,致使社會體育的發展無法得到資源的保障。而經濟基礎則是指國家的經濟發展現狀對於社會體育發展投入的影響,體育事業的發展是以國家經濟基礎為基本條件的`,經濟投入是體育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現階段,造成我國社會體育基礎設施匱乏的主要原因在於缺乏資金投入的保障。因此,從客觀條件上講,若要實現社會體育的有效發展,必須要制定出切實有效的發展戰略,轉移工作的重心,加大對社會體育的資金投入,為促進社會體育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2主觀條件

  社會體育發展的主觀條件是指構成社會體育發展體系各要素的總和,主要包括:基礎設施、組織體系、發展取向以及廣大民眾的參與意識等方面的內容。眾所周知,社會體育的發展需要發展體系的支撐、維護與保障,而體系構建的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到社會體育的發展效果。目前,在我國社會體育發展體系的結構不盡合理,主要體現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偏失、組織體系構建的不完善、發展取向的不明確以及民眾參與意識的模糊。由此造成了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相比於競技體育的發展態勢,存在著明顯的滯後性,造成了我國社會體育與競技體育之間凸顯出失衡的發展狀態,嚴重製約了我國由體育大國向著體育強國嬗變的目標的實現。因此,為了促進社會體育的發展,應加強對具有完善性的發展體系的構建,強化對體系內部結構的最佳化,使得各構成要素間達成有機的協調,在彼此間形成有效的正向發展態勢,形成合力,促使社會體育發展體系的構建日趨完善,進而為實現我國社會體育的健康、持久、平穩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4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社會體育發展的內在聯絡

  4。1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社會體育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接觸最為頻繁、關聯最為密切的重要時期,高校學生在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後,將直接參與社會體育的實踐活動,因此,高校學生在校期間所形成的體育素質能力,將是其未來參與社會體育活動的重要基礎。然而,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由於理念的滯後、模式的陳舊,使得學生只能夠對體育的基本技能實現膚淺的的把握,而缺乏深層次的理解與認知,凸顯出明顯的侷限性與狹隘性,並由此造成了高校學生的體育技能與社會體育的發展需求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因而,高校體育教學的社會實用價值極為低下。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實施,能夠有效地修正傳統高校體育教學體系的弊端,將教學的目標定格為對學生體育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由此切實提高了學生體育素質體系的完善性,使之能夠有效地社會體育的發展需求。從一定意義上講,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在於為社會體育的發展培養與輸送具有較高體育素養與理論水平的人才,而伴隨著改革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步入社會,加入社會體育的參與群體,必將對群體的整體素養與水平起到提高與促進的積極作用。由此可見,在全新教學理念的引導下,透過全新教學模式的培養,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必將有效地緩解社會體育人才資源匱乏的局面。

  4。2社會體育的發展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內在動力

  素質教育理念引導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核心內容,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取向,必須與社會的發展需求保持一致性。體育作為社會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社會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同時,還能夠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現階段,我國社會體育的被關注程度得到全面的提高,尤其是在全民健身運動開展與普及的社會形勢下,社會體育的發展得到有效地推進。由此,要求高校體育教學無論是在教學理念的確定,還是在教學模式的構建上,都要與社會體育的發展趨勢保持高度的適應性。因此,伴隨著社會體育的不斷髮展,必將引導與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由此可見,社會體育的發展對於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引導、規範與推進作用。

  4。3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社會體育發展的重要基礎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目的在於全面培養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能力,促進其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高校學生透過高校體育教學較為系統的培養,其體育素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之較之於其他社會成員相比,能夠形成較大的優勢,而但其步入社會、參與社會體育活動時,其自身的體育素養將得到有效的展示,同時,還能夠對周邊人群形成吸引與觸動,進而產生積極的影響,發揮出激發與帶動作用。因而,高校學生不僅承擔著構建自身體育素質體系的學習任務,同時更肩負著對體育的傳承、促進與推廣的重要責任,而高校學生也必將成為推動社會體育發展的生力軍。(本文來自於《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雜誌。《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雜誌簡介詳見。)

  作者:隋燕 工作單位:東北財經大學體育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