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教師角色定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論文

分析教師角色定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論文

  摘 要:基於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及其獨特性, 語文教師所扮演的角色需重新定位、審視。教師應從閱讀知識體系灌輸者轉變為閱讀教學意義的建構者, 從知識權威到學生閱讀學習的平等對話者, 成為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之間的橋樑。基於此, 教師自身要更新教學觀念, 轉變教學模式, 改變閱讀訓練方法, 加強課堂情感交流, 同時學校要加強引導與支援。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教師角色;

  為了使小學生擁有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及進行流暢的語言交流和表達觀點的能力, 閱讀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而這種能力的培養依賴於教師的引導和幫助, 因此, 語文教師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也表明教師與學生閱讀能力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絡,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 教師作為教學這種專門活動中的核心因素, 其角色和作用對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全面發展是不容忽視的。本文將“角色扮演”引入到小學階段, 著重研究小學階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促進其身心各方面健康發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基於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及其獨特性、語文教師角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性以及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的關鍵性, 教師必須對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定位、審思。在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 教師要深入瞭解教材, 扮演知識意義上的建構者、學生的合作交流者。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真理的權威、知識的灌輸者, 這種傳統角色已不再符合語文新課程的要求, 在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轉變角色勢在必行。

  1. 從閱讀知識體系灌輸者轉變為閱讀教學意義的建構者

  我國傳統觀念認為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 受這種舊思想的影響,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仍然扮演著語文教材的灌輸者、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課本的複製者。在閱讀教學時, 根據已有教學經驗、固定的“傳遞—接受”式的教學模式機械地進行朗讀訓練、概括大意等活動。他們缺乏對閱讀教學意義、價值的理解與探索, 教學脫離實際, 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脫節, 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 只是把空洞、教條的閱讀知識傳遞給學生。要使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能力得到提升, 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提高, 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轉變自身角色, 成為閱讀意義的建構者。教師同樣是文字的載體, 是一個“活物”, 他們有著自己的情感, 可以透過將自己形成的對閱讀意義的獨特感受傳遞給學生, 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文化品位, 形成自身理解語言學習的獨有視角。據此, 語文教師還要對閱讀內容深入分析, 對閱讀意義積極建構, 對閱讀課程深度把握, 不斷提升教學素養。

  2. 從知識權威到學生閱讀學習的平等對話者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 教師由於自身深厚的語文知識積累而被冠以知識權威的頭銜, 他們是真理的代言人, 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擁有教學決定權。這樣往往滋生了教師自負心理, 常常在學生面前擺出一副權威的姿態, 以命令的語氣向學生進行喋喋不休的說教。學生總是處於被動地位, 沒有話語權, 只能順從於教師, 按部就班地學習課文, 不能進行創新活動。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和推進,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教育物件是小學生, 他們雖然是身心發展未完善、不成熟的個體, 但具有強烈的民主意識和主體意識, 他們渴望平等, 追求發展。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人格, 進行心與心的溝通, 使他們體會到平等、真誠、理解、包容的氛圍, 進而樂於接觸新鮮事物, 富於閱讀熱情。“這也就意味著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1]。

  3. 作為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之間的橋樑

  呂叔湘和張志公先生曾經說過, 他們的語文能力30%得益於課內, 70%得益於課外[2]。特別是對於小學生來說課外閱讀尤為重要, 他們處於基礎教育啟蒙階段, 進行閱讀就是為今後閱讀能力的深化發展打好基礎。考慮到語文是一門強調實踐性的學科, 僅僅靠語文課堂中有限的幾節閱讀課去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顯然不夠, 因此, 有必要補充課外閱讀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語文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及時轉換自身角色, 自覺地充當“橋樑”, 將學生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另外, 教師還應樹立“課內學方法, 課外求發展”的閱讀教學理念, 將課堂教學作為主要方式, 同時善於開展大量的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積累閱讀理論知識, 透過參與課外活動獲得實踐經驗, 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角色扮演的現狀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式, 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問卷調查以大同市實驗小學、十九小、三十五小三所小學的部分語文教師為研究物件, 採取分層抽樣的方法對其發放問卷。訪談法選取大同市城區十九小的語文低、中、高年級段的教師以及學生各3名作為訪談物件。對獲得的相關資料資料分析, 結果如下。

  1. 教師的認識

  (1) 教師教學觀。調查顯示 (見表1) , 在回答“您認為小學語文進行閱讀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 有40%的教師選擇了“增強語言理解能力”, 30%的教師選擇了“增強語感, 加強情感美德薰陶”, 24%的教師選擇了“培養聽說讀寫技能”, 6%的教師選擇了“掌握生字詞語”。從總體上來說, 選擇“掌握生字詞語”的教師只佔6%, 而大部分語文教師瞭解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可見, 教師對教學目的的瞭解可以更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 做出針對性的閱讀指導, 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根據調查結果 (見表2) , 對於自學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大部分教師 (83%) 重視小學生在閱讀中要養成自學習慣, 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總是依賴於教師的督促往往是不現實的, 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閱讀學習, 教師只是起促進引導的作用。在創新能力培養中, 有86%的教師認為, 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完成閱讀任務, 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中產生自己的獨特見解, 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 以求得長遠發展。

  (2) 教師的學生觀。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的發展開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發展的主體, 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的學生觀逐漸樹立起來[3]。在表3中, 90%的教師都贊同“閱讀活動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使個性得到發展”, 可見, 他們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 而且能夠看到全體中的個別, 致力於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要求, 因材施教。

  (1) 關於閱讀教學的改進。在表4中, 40%的教師在提升自己閱讀教學水平中使用的最佳途徑是透過培訓和公開課的方式, 其次是參與研究活動和教師之間的交流。這既說明教師充分認識到了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性, 也體現了教師考慮到教學方式實現的現實性問題, 他們提高教學水平所採用的方式貼近於現實且簡便易行, 學校也有能力支援教師活動, 節省大量教學資源, 從而使教學水平趨於最最佳化。

  表5中資料顯示, 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面對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時, 其中“將問題擱置, 不予處理”的教師只佔1%, 而有九成的教師會盡可能地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我們可以看到, 有99%的語文教師都有探究、思考的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他們也勇於踐行, 及時瞭解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問題, 予以點撥、指導。他們的默默耕耘與不懈努力, 為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做出巨大貢獻。

  (2) 關於教師角色扮演。從表6資料可以看出, 大部分教師實際已經擺脫了傳統的角色即知識權威的定位, 向引導合作者轉變, 更重視發揮幫助、啟發、促進作用。在47名被調查教師中仍有28名教師選擇了“課程執行者”的角色, 儘管他們還選了其他角色, 但是從中也可以看出語文教師仍然存在閱讀教學課堂中“以師為中心”的觀念。筆者認為, 現代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應該及時更新, 認識到“學生中心”的重要性。表6資料顯示, 還有一半的語文教師選擇了“課堂與課外閱讀的橋樑”的角色扮演, 顯示出這些教師已經認識到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必要性。由表7資料可知, 有57%的教師重視課外閱讀, 但訪談教師又發現, 在實際情境中語文教師往往會忽視他們作為課堂與課外閱讀的橋樑的這種角色, 這使筆者深切地體會到教師普遍有重視課外閱讀的意識, 但在實踐中並沒有很好地落實。由此, 教師應該儘自己的努力將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在表8中, 有將近九成的教師都贊同低、中、高年段語文教師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並積極運用於實踐, 這充分地體現了小學教師準確地認識到每個小學生都是不同的, 都有不同的需要, 教師要尊重他們的個性, 因材施教。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也逐漸趨向於素質教育。

  (3) 關於閱讀教學的評價。根據調查結果 (見表9) , 有47%的語文教師選擇評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高的途徑是透過“學生在實際中運用”的情況, 說明教師重視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閱讀, 認識到學生能力不應完全以成績為標準去判定, 成績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整體素質。有26%的教師認為在實際教學中最快、最有效的評價方式是看學生測驗成績, 雖然這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經常使用, 但這種方式長此以往是不利於學生個性成長髮展的, 對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也無濟於事。因此, 在新課改中, 教師要“以學生為本”, 從重視學生髮展的角度出發, 深入改革傳統評價體制, 建構新型評價模式。

  3. 教師角色轉變中存在的問題

  表10資料顯示, 有66%的教師認為“有一定差距”, 佔總體比重較大。選擇“基本吻合”的教師佔32%, 顯示出教師對現狀基本滿意。小學語文教師實際角色與理論角色期望產生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於 (見表11) 。

  有51%的語文教師認為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學生的積極配合, 其次是教師自身的發展 (34%) , 學校氛圍和國家方針政策所佔比例較小。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角色轉換策略

  筆者在訪談中曾聽到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這樣說道:“在新課改的號召下, 我們教師積極地去落實新語文課標所期望的教師角色, 在閱讀教學中將自己作為引導者, 將學生作為閱讀學習的主體, 但是出於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等方面的限制, 學生無法積極地配合教師, 缺乏興趣, 這使我們在現實狀況中很難實現教師角色轉變。”針對調查現狀筆者認為, 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主要方面在於教師自身專業水平欠缺。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教師更新教學理念

  首先, 教師要從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合作的對話者, 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 需樹立“生本意識”理念, 以人為本, 從兒童生活出發, 把從注重教師的“教”轉變為關注學生的“學”, 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性、創造性, 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促使學生潛能得到發揮、個性得以發展。其次, 新語文教學觀主張促使每個學生都全面發展, 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閱讀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行為, 每個學生都各有所長, 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特長, 不斷努力, 取得成功。另外, 新的教學理念更加強調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因此,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 要徹底破除學生過分依賴語文教材學習閱讀知識, 應盡力去幫助他們在課本之外進行大量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2. 轉變教學模式

  小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參與度不高, 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師缺乏多樣的教學方法, 一味地進行單一的閱讀訓練。因此, 教師要探索新的閱讀教學模式, 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來探究學習。在閱讀課堂上教師要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 思考由學生進行, 結論讓學生獨立探尋, 意義由他們自己建構。由於小學生尚處於身心發展的萌芽狀態, 缺乏閱讀學習的自覺性, 不能主動地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使小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習慣, 語文教師要從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出發, 從主導安排學生閱讀學習逐步轉變為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獨立探索。

  3. 改進閱讀訓練方法

  一是朗讀課文的訓練。朗讀既可以積累詞彙, 也可以感受語言, 是進行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要進行閱讀教學, 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在訓練中, 教師必須相信學生自己可以把課文讀懂, 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教師應突破單一模式的朗讀方式, 採取多樣化的朗讀教學, 如採用指名讀、分角色讀、分組閱讀、配音朗讀等模式, 在此, 教師還需及時進行指導。二是讓學生進行反覆的說話訓練。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需要語文教師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 要充分熟悉教材中編排的“說話訓練”環節, 隨後根據實際, 利用教材原理和課程設計, 透過誘導、練習、說話、討論等方式, 鍛鍊口語表達能力, 增強思維靈活性。三是充分的寫作練習。寫作可以理解為一種以書面表達的方式將學生對閱讀文章後的感受表達出來。教師透過學生的寫作能夠體會到學生的內心感受以及態度、體驗。因此, 教師要做到將學生的寫作練習與閱讀學習聯絡起來, 以閱讀為基礎進行寫作, 以寫作技能的提高來促進閱讀能力的發展。四是給學生閱讀的自由, 讓學生獨立思考。這裡的思考主要是指學生的反思活動。培養小學生敢於提問、勇於質疑的精神是形成自主獨立性閱讀的基本條件, 也是進行閱讀實踐的前提。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 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 從而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得到昇華。教師也要致力於留給學生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 促使學生在獨立學習中體會閱讀帶來的趣味。

  4. 加強課堂情感交流

  閱讀教學實質上是情感教學。情感教學可以視為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產生的一種感情共鳴, 是心與心的交融。它不僅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 還能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 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此外, 新課程標準也充分肯定了情感教學的重要性:要求閱讀課堂要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項重要目標。反觀我們現在的閱讀教學, 強調機械訓練, 沉悶的文字敘述, 僵硬的歸納總結。這樣會缺少生活的激情, 缺乏感情的交流, 往往會導致學生學習了很多知識但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 要求教師創設活躍的學習氣氛, 加強教師與學生情感的對話、思想的交流。

  5. 學校加強引導

  教師角色的轉變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學校的支援, 學校應該發揮其優勢, 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究, 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與閱讀教學能力, 並與家庭、社群共同合作配合語文教師進行閱讀教學工作, 使閱讀活動順利開展。此外, 學校還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激發閱讀熱情。

  四、結論

  本文透過對大同市城區三所小學校部分教師和學生的問卷調查和訪談, 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角色的扮演進行了實證考察和分析。發現小學語文教師角色在現實與理論中差距較大, 針對該現象本文提出了一些解決策略。這些策略不僅可以為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角色扮演活動中提供依據, 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教學質量,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基於閱讀教學中教師角色扮演本身的複雜性與特殊性, 當前的研究仍然是不夠的, 希望為將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幫助, 為教師角色理論的完善盡一絲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閏旭蕾, 閏玖紅.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角色轉變與扮演[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 (3) :47.

  [2]王維靜.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小學時代, 2011 (8) :42.

  [3]張秀娟.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轉換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範大學, 2003:6, 1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