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應用視角研究管理會計課程的有效性教學論文

從應用視角研究管理會計課程的有效性教學論文

  管理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的、與財務會計並列的、一門獨立的經濟管理的應用學科,其職能在於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 規劃經營目標、控制經濟過程、考評經營業績,伴隨管理理論的產生而形成,隨著科技進步和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管理會計課程,是當前高校會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是現代會計教育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

  一、問題的提出

  1、美國會計教育的啟示

  管理會計起源於美國,美國對會計教育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其會計教育的研究理論與實踐,在世界各國會計教學中起著引領作用。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指出:“學校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於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名專業人員,而在於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名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對會計教學來說,最為關鍵的目標並不在於讓學生掌握多少知識,而在於培養他們終生學習的能力。可見,一個好的會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會計之原因及其處理之方法,培養學生組織問題、確認問題及其相互關係,並推論其可能答案的能力。那麼,會計教育就需要進行適時研究,會計教學必須跟上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培養學生滿足會計職業發展的需求,以實現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2、我國企業應用的思考

  管理會計是20世紀七十年代末引進的,三十年來沒有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應用與推廣,在企業的實際作用很不明顯,沒有真正解決企業改善管理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企業缺乏應用管理會計的意願和要求。這種現象引起管理會計理論研究者的極大困惑,探究其教育教學源頭,可能管理會計教材和教學兩個方面都有較大的影響。我國的管理會計教材絕大多數僅限於對國外著作的翻譯,基本上停留於純理論的探討,很多專門技術和方法可操作性差,在中國沒有用武之地,不具有應用的針對性。另外,管理會計教學側重講授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忽視對管理會計實務的分析,普遍缺少對我國管理會計經典案例的分析。改變管理會計在我國難以推廣和應用的現狀,必須對管理會計教育教學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促進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二、我國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

  在當前我國的高校中,一般都有會計專業的管理會計課程,但其教學缺乏對管理會計實務的指導,偏重專業理論教學,很少考慮實踐教學或者基本沒有考慮實踐教學,導致管理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應用脫節,致使管理會計在企業實際應用難以推廣。

  1、課時安排偏少

  大多數高校,安排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在第五個學期,教學課時在52至64之間。但是,管理會計教學內容多,就是去掉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課程交叉的內容,其課時也只能滿足課堂理論教學與相應習題、案例的講解,沒法開展市場調查、實踐調研等社會學習活動。導致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只重專業理論講授,忽視實踐應用指導。

  2、授課模式和課型單一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只有理論課型,沒有實踐課型,還沒有哪個高校開展像財務會計模擬操作的實踐課型。教學模式大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課堂上教師單向式教授專業知識,學生被動地聽,對教師所講解的理論知識與公式只是機械地記,只會拿著書本做題,卻不知如何在社會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和課型,對學生的實踐應用缺乏有效的安排和指導,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束手無策,導致學校課程教學與實踐應用嚴重脫離,課程教學有效性低。

  個別高職院校有意識突出高職教育特色,開出管理會計實務課程,其實際也只是管理會計題目的練習,其教學課型雖屬實踐,其教學內容仍然是管理會計專業理論,並無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應用指導。

  3、教材沿用西方理論

  當前,絕大多數高校的管理會計教材,其內容一般為:管理會計概述、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預測、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成本控制、責任會計等,其專門技術和方法均為西方管理會計理論模型,在沒有較好地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是缺乏可操作性的。雖然近年出版了不少管理會計精品課程教材,但其內容仍舊是西方管理會計教材知識體系,與國內管理會計實務脫節,既不適合我國會計職業的市場需求,也沒有管理會計業務實務內容,導致課程教學有效性差。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未出現管理會計實踐操作教材。在會計教育改革中,會計教材不再被當作教學的主要依據,而是僅僅作為若干種教學材料的一種。但是,教材畢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專業理論模板,會直接影響教師教學的目的和學生學習的效果。

  三、管理會計課程的有效性教學對策

  在會計教育教學改革的諸要素中,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辦法是比較容易控制的變數,也是目前會計教學比較薄弱的環節。因此,提高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須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辦法等方面進行必要的研究,在教學設計上突出管理會計實務,以滿足企業實際應用的需求。

  1、整合課程內容,體現管理會計職能

  目前,我國高校會計專業的《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三門課程教材,在內容上的交叉、重複率非常高,影響課程教學效率效果。為此,必須解構學科體系,打破相關課程之間的界限,適當處理《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管理會計屬於應用性學科,教學內容應體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原則,精簡過多的理論,重點突出理論知識對培養學生實踐應用的指導。《成本會計》以成本核算、成本計算、成本報表為主,有關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考核的內容,納入《管理會計》。預算管理、投資管理是《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交叉重複較多的知識點,管理會計課程應從全面預算角度出發,圍繞全面預算的編制、執行、分析、調控、考評展開教學,將財務預算的編制納入財務管理課程;財務管理課程以證券投資為主,管理會計課程以專案投資為主,使之與全面預算中的資本預算內容實現有效銜接。二者內容均以時間價值為基礎,可透過教學計劃,根據授課時間先後調整各自教學。

  2、引入社會真實案例,明確會計職業角色

  提高教學效果,使教學過程更注重實踐應用的指導,必須引入會社真實案例作為教學素材。例如,虧損產品決策、半成品深加工決策,產品定價決策等的教學,引入當地公司例項,或上網搜尋上市公司相關素材,將企業的管理場景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會計職業角色有更明確的理解,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融入日常生活素材,增強專業實用性

  從我國實情看,大學生畢業之後,一開始主要從事一些最基本的工作,不可能接觸到過於複雜和高層次的管理,領導也不會把重要的決策交給他們去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以小見大,從學生日常生活、個體戶入手,將社會生活素材融入教學案例,具有實現意義。比如,零部件自制還是外購決策、相關成本分析等的教學,引導學生思考:舊的學習用品如何處置更划算,買書還是租書划算,手機辦何種業務划算等,讓學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是可以透過管理會計專業知識進行分析的。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優勢特長等進行市場調查、社會調研等活動,並引導學生撰寫分析報告或小論文,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與實踐應用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4、提供多樣性的答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實際工作中,管理會計處理的是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分析決策問題,其問題及解決方法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管理會計教學重點應該是培養學生處理非確定情況時所具備的思路和方法。我國當前的管理會計教材中,幾乎每一個問題和每一道作業題都有一個不需證明的正確答案,這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教材提供的練習題或案例不應只有唯一答案,而是多樣化的參考思路,才利於全面培養學生分析、表達、交際、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案例沒有唯一正確答案,實際上也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答案,指導學生的只可能是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較好的方案,重視分析思考的過程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力、想象力的教學效果。

  5、轉變課堂主體,增加實踐課型

  首先,轉變課堂主體。傳統的授課,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教學,向學生單向式教授教材內容,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等應用得很少,學生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新時代的資訊環境條件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求,向當前個性化的教學物件施展教學,教學課堂應該是“教師授課為輔,學生參與為主”。教師教學的重心在於設計學生學習的任務,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其次,增加實踐課型。管理會計是應用性的學科,實踐課型要高於理論課型。安排學生透過小組協作進行案例分析;添置裝置、器材和實驗室,設定管理會計實踐模擬操作課型;設計預測、規劃、決策等業務任務,指導學生結合各自興趣愛好、優勢特點等開展市場調查、社會調研等活動。透過多樣性的實踐課型,讓學生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又能達到鍛鍊職業技能的目的,提高管理會計實踐應用能力。

  6、增加課時安排,側重實踐教學

  管理會計課型,除傳統的理論課型、實踐課型外,還應該有模擬操作、社會活動等課型,教學課時應該多安排一些。除常規的課堂理論教學課時外,還需增加模擬操作、市場調查、社會調研等實踐活動課時,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進行實踐應用體驗,以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達到管理會計課程有效教學的目的。

  7、改進考核辦法,突出應用能力

  當前,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評價,較多關注學生學科知識的建構,而缺乏知識、技能、態度等職業能力的綜合素質之間的聯絡,忽視知識在職業活動中的實際應用。現代教育重在專業素質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不是僅僅讓學生記住授課內容和課本知識。因此,在考試卷內容的設計上,要加大體現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試題,試題可以採用企業當中的實際問題,減少死記硬背的客觀性試題;在考核結果的分數構成上,除期末考試分數佔一定的比例外,平時學習表現、案例分析發言、市場調查報告、社會調研總結等成績,應該佔有一定比例的分值,不應一張試卷定結論。

  總之,在人才市場上,作為供給方的大學,要想在競爭中生存下去,必須密切注意社會經濟發展動態及市場需求,向社會提供符合需要的人才。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會計人才,關係到學校會計專業生死存亡大問題。因此,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必須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方式及考核辦法,使培養的會計人才在企業實際應用中真正發揮作用,實現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