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產業化與資訊營銷透析的論文

圖書館產業化與資訊營銷透析的論文

  摘要:資訊時代的到來,加快了圖書館與市場經濟的接軌,應明確圖書館產業化的基本涵義及其現實的社會條件,並充分認識圖書館參與市場經濟競爭的優勢,由此探索圖書館資訊營銷的新思路及存在的不利因素。

  關鍵詞:圖書館圖書館產業化資訊營銷資訊科技

  一、圖書館產業化的墓本涵義和社會條件

  圖書館產業化是指圖書館走向社會,在一定範圍內按商品經濟規律和市場導向來組織圖書館館藏資像商品化的資訊產業的過程。館藏資源商品化並不意味著一切館藏資源都成為商品,只有那些與經濟活動聯絡密切或投人圖書館公益服務以外附加勞動的資訊才具備成為商品的條件。

  圖書館產業化是社會進步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其產業化過程需要相應的社會條件:

  1.圖書館文故資訊需求日益高漲和多樣化趨勢。由於社會發展程序的不斷加快,我國使用者對文獻資訊的需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和迫切。同時,由於現代社會的經濟、政治、科學和文化活動異常複雜,所以社會對文獻資訊需求呈現多樣化態勢。因此,尋求一種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滿足各種使用者需求的開放性、社會化的文獻資訊服務體系應是當務之急。

  2.圖書文獻資料數量的急劇增長。隨著社會的發展,導致圖書文獻生產量的迅速增長。據統計,全世界印刷圖書年年遞增,現在已接近8U萬種。我國出版的圖書1978年有14987種,而1997年已達12U888種。面對如此巨大的圖書資料,只有按照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建立新的圖書館文獻資訊管理體系,才能提高文獻資訊產品生產和服務效率,滿足人們對特定文獻資訊的需求。

  3.人們需求資訊童的增加口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是資訊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社會資訊化使人們的情報客觀需求增加。圖書館文獻資訊商品化為這種需求提供了紮實基礎,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也就有了用武之地,開發圖書館資訊產業以滿足使用者資訊需求十分必要。

  4.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圖書館產業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將企業推向市場,企業的資訊情報需求大大增加,從而擴大了社會對資訊情報的需求,而且企業購買資訊情報商品也有較大的經濟和心理承受力;二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想觀念,使圖書館工作入員和資訊需求者逐步形成了情報商品和資訊市場觀念,尤其是圖書館工作人員營銷觀念的逐步確立,為圖書館產業化發展提供了保障。

  5。資訊科技的進步。以計算機和遠端通訊技術為核心的現代資訊科技,使傳統資訊情報處理和服務手段受到嚴重挑戰,為了滿足使用者在更高層次上的資訊需求,提供更為快速、準確、全面的資訊服務,圖書館必須要大量採用先進的資訊科技裝置,這就大大增加了圖書館對經費的需求。迫使其尋找新的合理的經費來源,正是在這種經濟壓力下,有償服務作為圖書館產業化的一種嘗試應運而生。

  6。資訊產業的發展。資訊產業涉及資訊傳遞、資訊處理的各個領域,已滲透到產業和社會各部門。圖書館文獻資訊資源如目錄、資料庫、計算機等無不由資訊產業來提供,並透過其直接或間接經營和傳遞圖書館文獻資訊商品,遵守價值規律,採用與之相適應的經營手段,從而也促進了圖書館產業化的發展。

  二、圖書館在商業活動中的優勢

  資訊的商品屬性已被普遍認同,圖書館在資訊服務方面與其他資訊服務機構相比,有如下幾項特有優勢:

  1.文故資訊資源優勢。資源的多少、好壞直接影響著資訊服務提供的質量。圖書館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承擔著傳承人類文化遺產、傳遞資訊的功能。多少年來,從古籍到現代著作,從天文地理到人文學科,圖書館積累了豐富的文獻資源。正是由於這種資源的系統收集和廣泛利用,圖書館在某種意義上才被視為資訊集散地。在資訊時代,文獻仍將是一種重要的資訊源,並將完成從印刷型到電子型的轉變。同時,隨著社會資訊化的發展,圖書館館藏格局也發生了變化,各種電子出版物和od——nom均成為其收藏物件;而且圖書館亦將成為資訊源圖書館或終端圖書館,以資訊高速公路的一個個節點的形式存在。因此,圖書館是大部分資訊資源的擁有者和提供者。

  2.資訊深加工優勢。圖書館對於文獻的資訊揭示與加工是有傳統的,從最早產生的題名、著者法到後來逐漸成熟起來的分類法和主題法,最終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的資訊資源深加工理論及實踐技術,對文獻的揭示也從外部形式深人到內部資訊單元,從而使相關資訊更為精確地組織在一起,並有針對性提供給所需使用者。另外,網路硬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大規模的聯網,網際網路上資訊資源大大增加,這就要求圖書館必然對原始文獻資訊資源深加工,使資訊有序化、濃縮化、精細化。圖書館文獻資訊資源經過深加工如二次文獻、三次文獻及高次文獻,以便及時、準確、有效地為使用者提供齋要。

  3.資訊收集的技術優勢。1980年以來,計算機、資料庫、軟體技術在圖書館界得到廣泛普及,至今,圖書館積累了豐富的網路管理、使用者管理及網上資源管理經驗。伴隨著圖書館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和數字化、電子化圖書館研究工作的深人展開,在資訊檢索系統、人機介面、資料庫設計和管理以及自然語言、專家系統等方面將擁有豐富的軟體技術開發經驗。同時,作為重要的資訊資源集散地,圖書館引進各類先進的資訊處理技術裝置。使圖書館在應用現代化的技術開發資訊服務方面的能力日益增強。

  4.人才優勢。由於資訊時代飛速發展,圖書館以豐富的文獻資訊資源在資訊產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此吸引了大量人才加人文獻資訊資源開發之中。目前圖書館具備了多元化人才,即通才式的管理人才、傳統的服務人才、開發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參考諮詢型人才。研究型人才。這些高素質人才為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文獻資訊資源提供了人力資源。

  另外,圖書館的資訊使用者較多,讀者隊伍穩定,這些都為圖書館開展資訊服務營銷括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三、實現圖書館產業化,探索資訊營銷新思路

  在經濟轉型時期,面對市場經濟的衝擊,我國各類圖書館先後突破了傳統的服務模式,紛紛開啟館門,走出了寧靜安逸的高樓深院,走進了繁華喧囂的現代市場,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直接創造經濟效益。但是,圖書館既不是工商企業,又區別於投人、產出的新聞、出版單位。如何實現圖書館產業化,筆者有以下思路。

  1.遵守營館的塞本原則。圖書館營銷主要是圖書館資訊營銷,必須遵守“四步原則”,即合適的產;品,以合適的價格,採用正確的銷售手段,銷售到合適的地方。

  2.進行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圖書館的體制改革,創造新的組織管理體系,搞好資源配置,從而打破舊有的圖書館與生產、科研及市場分割的封閉格局,形成資訊的獲取、加工、使用、配置和傳播的產業鏈,積極參與知識的生產、消費和收人分配活動,使圖書館的產權得到充分的實現和適度的擴充套件,促進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

  3.建立特色資料庫。網路時代到來,資料庫建設已成為當今圖書館工作的重要內容。圖書館利用其豐富網路資訊資源積極收集社會活動中呈現的經濟熱點,比如,開發多媒體房地產諮詢資訊系統,它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把分散無序的、多層面的房地產資訊加以整理,利用資料庫技術進行整合和處理,利用網路技術提供全方位服務。這就是以技術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來開展圖書館資訊營銷。

  4.開發規範創收渠道拓展圖書館外延,加大創收力度。隨著現代開放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圖書館不斷地延伸服務範圍,高質量快捷地提供知識資訊服務。如社群居民的日常資訊需求還沒有專門機構去滿足,透過建設社群圖書館與其他部門合作蒐集反饋資訊,參與社群活動將能在解決居民日常資訊需求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二圖書館創收應規範化。如果處理不當,人才、資金、裝置過多的向創收部分傾斜,則勢必使服務讀者這一功能受到影響,如果收費合理,使讀者少花錢、多受益、查閱資料迅速方便,那麼,不僅能充分發揮館藏文獻的使用價值,而且,館內經濟緊張的狀況也將有所緩解,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作為國家有關部門,應透過制定相關法律,透過宏觀調控和監督,制定並實施圖書館作為基礎產業優先發展的政策,規範創收比例分配。例如,英國的政策規定,英國國家圖書館—大英圖書館利用資訊服務創收的收氣不得超過預算的30%,70%要靠國家……這是為了保證其公益性不變。

  5.圖書館網路化資訊服務的社會管理二我國圖書館作為知識資訊服務的社會主體之一,在知識資訊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其公益性服務的傳統模式在市場經濟中正面臨著挑戰,於是決定了在管理上實行雙軌制。其一,對於公益性目錄資訊服務與文獻服務,透過網路提高服務效能和質量,其效應體現在使用者利用服務的社會效應和間接經濟效益中,可以實行公益件服務機制、即向用戶收取網路通訊費。免收增值業務費;其二、直接面向研究開發業務或微觀知識經濟的知識資訊服務,進人資訊服務市場,實現網路化市場服務的執行機制。

  四、圖書館資訊營銷存在的不利因素

  政府歷來都重檢視書館事業逐年增加投人,1980年以來對圖書館事業的投資甚至超過了國民經濟發展和財政收人的增長幅度,但是,由於書價上漲過快等原因,圖書館每年購進新書的數量反而大幅度地遞減。另外,據全國資訊資源調查領導小組調查,中國已建立資料庫1038個,其中,書目資料庫不到100個,資料庫記錄多為10萬條以下,達到50萬條者為數廖廖,資料庫更新、維護工作困難較多。

  在網路化服務的過程中,往往存在一種誤導,即實現文獻資訊書目電子化和服務網路化後,任何資源都可以上網共享,因而傳統文獻資源收藏建設的重要性程度已大大降低。我們知道隨著網路化資訊服務的發展,圖書館資訊營銷主要是圖書館向用戶提供館藏文獻來滿足使用者索取原文的需求。

  總之,樹立圖書館資訊營銷的良好形象,依靠其豐富館藏文獻資源及技術優勢,從而增大了圖書館的教育、娛樂,傳播資訊等功能。同時,透過提供高質量的資訊諮詢服務,正確對待圖書館資訊營銷,使圖書館工作與市場經濟接軌,逐步走向資訊市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