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職業學校教職學校學生學習障礙成因的解讀論文

淺析職業學校教職學校學生學習障礙成因的解讀論文

  職業學校學生的數量龐大,而大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成績不理想,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率較差,這個情況嚴重影響職業學校的教學質量。分析其成因,解決其方法成為職業學校教師的主要任務。

  關鍵詞:職業學校 學生 教師 問題

  1職業學校學生學習障礙成因

  1.1學生自身因素

  由於年齡較小,大部分學生在中考後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的認識,成績不好,只有進職業才能繼續學業,選專業也基本上是由家長決定,因此,學生對專業沒有充分的瞭解,家長也沒有足夠的引導,所以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更談不上奮鬥目標,導致對學習沒興趣。學生在長期學習生活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約束力較差,存在自卑心理,自暴自棄;既對自己的過去沒有清醒的認識,也對將來沒有長遠的規劃,對所學專業也沒有足夠的瞭解,感受不到社會職場的氛圍,因而,學習沒有動力,也沒有壓力,所以,不會主動學習,甚至連課堂學習也不會認真對待,在課堂中不僅自己不學,還會破壞教學秩序,影響教師的正常教學。

  1.2教師因素

  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來說,大部分能夠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但不可否認也有部分老師的責任心不夠,疏於管理,在平時的交流溝通比較少,思想教育工作做的不夠細緻,甚至簡單粗暴;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存在應付情況,在授課的內容只限教材,不能結合生產實踐,形式單一,沒有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沒有以學生為中心,沒有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授課的內容龐雜,不講求,沒有重點,沒有突出,沒有兼顧到不同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教學理念落後,課堂上教師為講授為中心,缺少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對課堂中影響課堂秩序的情況不管理或採用呵斥或嚴厲制止等等,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到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效果。

  1.3學校因素

  課程設定不合理,部分教材偏舊,使教學跟不上社會需求;學生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缺乏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對於學生實行量化考核,卻未說明為什麼實行量化考核;學校的考試製度和考試方式存在一定問題,除了個別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外,大部分課程還是以試卷形式來考核,教師也會在考前劃重點,導致作弊等情況的發生,影響學習風氣;學生對於課程設定不明確,不同於普通高中課程的是職業學校課程基本上是每學期基本都在學習不同的課程,不少學生在臨近畢業時還無法對本專業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

  1.4家庭因素

  在我國現在家庭中,孩子永遠是中心,家長對孩子從小溺愛,教育方法簡單粗暴、遷就放縱不管等,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心理狀態,對孩子的期望值太低,因此對於孩子的學習情況不管不問,家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交流少;還有些特殊家庭,不良影響和教育,會給學生帶來心靈的創傷,成為心理異常產生的根源。首先家庭和生活環境(如父母不和或離異、“問題型”家庭),容易造成心理異常,造成性格的偏差,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學生,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價值取向。

  1.5社會因素

  職校學生正處於一個改革開放的社會大環境,認識社會、參與社會的意識非常強,是非分辨能力不夠,處於叛逆期,容易受到不良的社會風氣,腐朽的道德觀念的侵蝕,容易上當、受騙、變壞,無心學習,紀律渙散,意志消沉。

  這些問題是比較突出的,面對這些問題,作為教師如何理性看待,如何去正視這些現象,提高自我修養,

  2解決職來學校學生學習障礙的方法

  2.1瞭解學生,保證課堂教學

  傳統的備課就是根據教材準備教案,這種傳統的做法往往很少考慮學生的情況,甚至忽略學生實際情況,根本不清楚學生的學習意願,這樣的教法呆板,學生是被動的接受。因此,要做到讓學生主動學習,備課關鍵是備學生、備學情,充分認識學生的認知能力,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明瞭學生的學習要求,清楚學生最佳的學習方式。在教學的過程時也不能先入為主地設計所謂問題並確定答案,提問內容更多的應是以學生關注的問題,感興趣的問題為選擇範圍。因此,瞭解學生實際情況是保證課堂教學的基礎。

  2.2理解學生

  理解,是師生橋樑的基石,職業學校大部分學生在初中時基礎較差,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對學習失去信心,在聽課的過程中,學生紀律性差,不認真學習,甚至擾亂課堂秩序,這些問題的出現有一定原因的,或是以前學習習慣不好,或是有特殊原因,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教師處理的方式相對簡單,制止學生擾亂課堂秩序的方式相對簡單,有時會傷到學生的自尊心,有些學生表面順從,但心裡還是不認錯,甚至有的學生會當面頂撞,使課程無法繼續進行,所以,在上課過程中遇到這種情況要弄清事情的原委,首先要理解學生,他們認識問題的層面不高,給學生以辯解、申訴的機會,讓他能充分陳述自己的觀點,哪怕是一些不正確的、聽起來很幼稚的理由,我們都要給予積極的傾聽,對所陳述理由進行分析,指出對錯,這樣才能引導他們對於老師課堂秩序的維護,透過對犯錯誤學生進行一定的教育,也對全班學生警示,這樣於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

  2.4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

  站在學生的.角度,關注學生的思想動。要理解學生,首先教學要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同等的位置,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學生才能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教師,而教師也需要設身處地去感受學生的內心體驗,瞭解其所想所為的動機原由,不能以自己層面的標準去評判學生的是非對錯,而是要以積極態度對待學生,對學生言語、行為中的積極面、光明面、長處、優點予以有選擇的、特別的關注,強調正面的優點,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溫暖,給予學生面對問題的勇氣和力量,來規範自己的行為,認真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站在學生的角度,關注學生的學習。

  2.5走進學生,走近學生

  走進學生,近學生,這在教學中是非常關鍵的一步,走進學生,是指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這樣可以瞭解他們學習的情況,當然,走進學生,還需要走近學生,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關注自己。所在教學的過程中走到學生中間去,平等地對待全體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這便是走進學生;走近學生則要求教師要善於做一個傾聽者,教師的“傾聽”,能改變學生的被動課堂學習狀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獨立思考。一位善於“傾聽”的教師還會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傾聽的藝術,巧妙調整課堂的氣氛,促進師生的溝通。

  2.6恰當的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中師生的相動是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主要手段,同時師生互動是一個反饋的過程,它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階段,又貫穿於整個主體性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教師透過反饋,瞭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便更好地組織教學,學生透過反饋,瞭解自己的學習效果,並對下一步的學習作自主的調整。這一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或肯定,或提出建議,或給予鼓勵,對學生而言是對教師所講知識認知程度的高低和理解程度的反饋,當然師生互動除了以上作用之外師生互動還能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透過互動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概括等學習能力。恰當的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是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有效的教學就是“師生互動”的教學,透過師生互動學生才可能獲得相互理解,有效教學的基本狀態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在這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教學中,透過教師與學生個體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而獲取新知識。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這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出問題,因此精心地準備幾個既能揭示學科本質,同時又能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到最基礎的知識,能培養最基本能力的問題鏈是師生間完成有效互動的重要環節。

  3結束語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201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針對職業教育從十二個方面進行部署,其中第九條是繼續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教執行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而教師教學能力具體現在學生的課程教學,同時教育是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還是從教師自身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2]鄭紹忠. 中職學生厭學的原因和對策[J]. 甘肅教育 , 2004,(11) .

  [3]郭慧娟. 中職生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 職業教育研究 , 2004,(10) .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