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學中老年教師職業價值觀的發展前景分論文

農村中小學中老年教師職業價值觀的發展前景分論文

  摘 要】教師的職業價值觀是教師在工作中對於自身從事職業的地位、作用及其對個人生活意義的看法。教師的職業價值觀是教師工作的導向,投射到教育教學的工作中,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效果。目前,部分農村中小學中老年教師出現了較嚴重的職業價值觀危機,本文針對職業價值觀危機現狀,就如何使農村中老年教師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 鍵 詞】農村中小學;中老年教師;職業價值觀;危機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5-0082-03

  教師的職業價值觀是教師對該職業的評價,意即該職業對教師需求的滿足程度,包括對教師職業的地位、作用及其對個人生活意義的看法等。國內外很多實證研究已經表明:教師職業價值觀對個體態度和行為具有導向性。中老年教師在農村擔任教學工作時間較長,熟悉教育環境,適應當地文化,教學技能較為熟練,是農村教育的中堅力量,但目前許多農村中小學中老年教師職業價值觀出現危機,直接影響到農村學校教學質量,也對剛入職不久的青年教師造成了不良影響。

  一、當代農村中老年教師職業價值觀危機現狀

  根據教師職業特點以及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所要處理的主客體關係,當代教師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可提煉為:忠誠教育、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本文將以上五個方面中出現不同程度相反表現的教師定義為價值觀危機教師,並將以上五個方面具體化為五個方便於研究者觀察的教師行動特徵,即教學特徵、科研特徵、學生管理特徵、個人生活特徵、人際關係特徵。

  本人對雲南省某市1區、1縣共6所農村中小學的40歲以上教師進行了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調查。調查結果令人震驚:在參與調查102名中老年教師中,有35名教師出現不同程度職業價值觀危機,佔被試總體的34.3%,超過中老年教師群體的一半。這些教師的行為特徵可概括為教學方面:缺乏活力,得過且過;科研方面,惰性嚴重,反感牴觸;學生管理方面,推卸責任;個人生活方面:貪圖物質享受;人際關係方面:缺乏與學生和家長的合理溝通。調查結果證明,農村中小學中老年教師的價值觀危機已是值得大家關注的迫在眉睫的問題。倘若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老年教師的價值觀危機,城鄉教育質量的差距將不斷擴大,教育公平難以實現。

  此外,結果分析發現,農村中小學中老年男性教師的職業價值觀危機比女性教師程度嚴重,究其原因是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普遍認為,對於女性而言,教師是較好的職業,而男性則不然;鄉鎮中小學中老年教師的價值觀危機與村小中老年價值觀危機程度無明顯差異;在教師行為特徵方面,科研、學生管理、個人生活方面價值觀危機較為嚴重,價值觀危機在中度和嚴重度的教師人數分別為28、26、31,可能教學是教師的基本工作任務,教師較為認可。

  二、農村中老年教師職業價值觀危機出現原因探究

  (一)職業的發展前景

  首先,存在職業價值觀危機的中老年教師普遍缺乏成就感,認為在教育界奮鬥多年,一直默默無聞,所教學生之中少有成就突出者,而自己一生也未獲得任何值得自豪的榮譽。

  其次,中老年教師認為自己的發展已經定型,目前工作生活不能提供發展的機會,這就造成農村中老年教師普遍認為自己已無職業上的發展空間。比如,學校的很多發展機會已經傾向於青年教師,中老年教師去縣城參加的培訓次數都少的可憐,更不用提出國這些奢侈的機會了,有個別教師甚至認為該職業阻礙了自己以前可能在其他行業的發展。

  第三,中老年教師認為該職業競爭機制不公平。一是新課改以來,各項改革措施更傾向於青年教師,中老年教師教育理論相對青年教師陳舊,而且在性格上較傳統保守,習慣於墨守成規,因此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境地。二是與城市中學相比,農村中小學的地域環境、硬體裝置都與之相差甚遠,所培養學生學業水平與城市學生相比遙不可及,缺乏公平競爭的機會。

  (二)職業對於個人生活意義的態度

  從調查中得知,很多中老年教師對職業持負面評價。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業壓力較大。第一,體現在工作任務繁重上,在被調查教師中有80%的教師每週承擔課程20節以上,此外還要批改作業,應付各級各類檢查,而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與精力已大不如前,身心疲憊。第二,體現在完成工作任務難度上,中老年教師從事教學時間較長,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模式,而這些模式化了的教學被中老年教師視為經驗,而頻繁的課改與教改卻與自己的經驗相沖突,適應新課改較為困難。第三,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加重使得教師心靈疲憊。社會的不良風氣、留守兒童數量增多而家庭教育缺失都使得中老年教師倍感學生難教,教化難行。

  其次,工作與生活難以和諧。第一,農村中小學教材與城市保持一致,課堂教學內容與農村實際生活相脫節,很多教師認為教學是教學,生活是生活,教學工作機械單調,與自己的現實生活毫無聯絡,無法從教學中找到樂趣。第二,人到中老年家庭事務繁雜,教師下班後還要批改作業、備課、家訪,佔用了太多業餘時間,職業與家庭之間的關係較難處理。

  第三,教師職業物質報酬低下。我國學者袁立新的`研究發現:教師職業價值觀存在年齡差異,青年教師更強調心理與精神因素的需要而相對地淡薄物質因素,中老年教師則較重視物質因素而較淡薄精神因素。農村中老年教師最不滿意的就是現在的經濟收入與物質條件,工資較低,工作環境艱苦,交通不便,甚至不如農民工打工的收入;福利與一些企業也無法相比,唯獨可以認可的是工作相對比較穩定。在此次調查中,在對待生活的態度上,很多教師追求物質享受。35名價值觀危機教師中有31名在個人生活方面追求物質享受的程度為中度到嚴重。

  (三)職業的社會地位

  中老年教師對於自身的社會地位自我評價較低。

  首先,在農村,由於生存條件較差,很多年青教師來了不久就又離開,流動性大;另外一些善於鑽營的老師想法設法跳出學校,從事其他部門工作,比如借調到鄉政府或其他事業單位,在當前社會崇尚權力、崇拜金錢的現狀下,中老年教師自認為是沒有本事,沒有能力,安於現狀的庸人。

  其次,目前我國社會輿論導向有偏差,學校中的暴力事件、教師的不良行徑成為媒體的關注焦點,而農村中小學,教師辛苦工作並沒有得到真實的反映,造成的負面效應是大眾誤解了一大批辛勤耕耘在一線的廣大教師。農村中老年教師比較注重教師的聲望,這些以偏概全的不公正的評價嚴重傷害了中老年教師的感情。

  第三,新課改使得學生地位上升,教師權威地位下降,一些學生及其家長對教師不尊重現象嚴重,對教師職業苛求,造成教師自信心跌落,對教師職業評價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降低。

  第四,當代社會價值觀多元化,拜金主義流行,經濟地位成為評判社會地位的標準,加之新的讀書無用論開始蔓延,使得教師地位處於難堪境地。

  三、提升教師職業價值觀的有效建議

  加強對中老年教師的關愛,改變中老年教師的職業價值觀,調動中老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其潛能,已成為農村教育的重要任務。而完成這一艱鉅任務需要社會、學校、個人的共同努力。

  (一)社會層面

  1. 提高中老年教師的工資與福利待遇。增加工齡工資,對於堅持在教育戰線上10年以上的教師應設立特別津貼,使中老年教師認識到自身對教育事業的貢獻與價值,更加堅定在教育戰線上奮鬥的信心。

  2. 改革農村教育內容。為了適應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農村學校應建構適應本地學生髮展的本土課程,從培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情感出發,充分挖掘本土社會中的課程資源,消除學生與課程、教育與生活、知識與實踐之間的隔閡與對立,使學生學有所用,對知識產生敬畏感。

  3. 加強教育立法和輿論宣傳。透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教師、學生、家長的法律權利和義務,同時發揮輿論宣傳的作用,使全社會都認識到科教興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確定教師在社會中的高尚地位。

  4. 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要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教師、支援教師的良好氛圍,加大力度致力於教師成長的科學研究,既要注重對教師的專業技能的培養,又要加強對教師情感、意志的培養,使教師有社會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增強對自己職業的光榮感和自豪感。

  (二)學校層面

  1. 區別對待。學校制度可根據青年教師和中老年教師兩個層面區別對待。比如,在工作量的界定上,對於體弱多病的中老年教師或臨近退休的老教師就可以給予適當的照顧;教學常規管理中的有關聽課、寫教案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也不宜都搞一刀切,可以根據老、中、青的不同物件提出不一樣的要求。這樣既切合實際,又體現對中老年教師的關懷。

  2. 搭建發展平臺。學校嘗試為中老年教師搭建新的進步平臺,加以正確引導。作為學校管理者要轉變中老年教師“人老不中用”的思想,使他們積極學習,與時俱進。中老年教師經過多年教育教學的積累,一般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學校可以讓他們做某一方面的模範。比如,有的在做班主任方面是很成功的,可讓他們傳授班級管理經驗,指導年輕教師開展工作;有的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是做得比較好的,應有意識地多讓他們帶教些年輕教師。

  3. 做好思想管理。學校要按排一定的時間讓教師進行政治、業務學習。透過學校、支部、科室、教研組組織多層次、多形式的政治業務學習,使教師充分認識肩上重任,使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克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

  4. 建立合理的機制。建立科學的評估、形成合理的激勵機制,建立公平的分配機制,做到獎勤罰懶,實施目標管理,為教師建立一個公開、公平的競爭平臺。

  5. 給與家庭關懷。中老年教師的家庭事務繁多,學校可給與其人文關懷,婚喪嫁娶學校都應關心、過問,並給與一定的幫助。適當時候可調動青年教師積極幫助中老年教師。

  (三)教師個人層面

  1. 要完善職業價值觀。教師要將個人的心理需要導向學校和社會需要的軌道上來,自覺調整心態,進行自我教育,透過提高自身修養來完善自我,改進教學,才能在其職業活動中獲得心靈的滿足,從教師職業活動中體驗到生命的內在歡樂,並在此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師職業價值觀念。

  2. 重新樹立教師權威。新一輪課改走向深入的今天,傳統的教師權威受到衝擊在所難免,教師要加強各方面的學習,重塑嶄新的教師權威。任何時候,即使是人到中老年,也不應該放棄努力與夢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中老年教師應利用自己經驗、閱歷豐富的優勢繼續努力,紮實的專業功底、精湛的授課藝術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必將重新樹立教師權威。

  綜上所述,中老年教師職業價值觀的轉變至關重要且勢必可行,職業價值觀的轉變將直接作用於教育價值觀,使得農村教育質量獲得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正平.凝練當代教師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2,7.

  [2]張傳學,李皓瑜.農村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與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06.

  [3]張佩萍.教師職業倦怠的自我調適略論[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08.

  [4]丘碧群.中小學教師職業價值觀個體差異的實證研究[J].價值工程,2010,02.

  [5]高記.教師職業價值觀——學校管理者進行有效管理的突破口[J].社會心理科學,2007,Z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