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部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發展策略探索論文

東西部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發展策略探索論文

  摘要: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辦學符合現實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發展的雙重需要,當前東西部職業教育跨區域聯合辦學已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東西部職業教育合作在策略上要加快職教體制改革,建立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四方合作框架,創新投資融資體制,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創新合作執行機制。

  關鍵詞:東西部合作;跨區域合作;職業教育

  一、東西部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現實經濟發展需要我國幅員遼闊,東西部經濟發展差異巨大,並呈現梯度性特徵。

  梯度轉移理論認為,區域經濟發展取決於產業結構,而產業結構則和地方工業發展相關。因此,組建以主導產業為支撐的跨區域職業教育集團可以實現產業的梯度轉移,從而帶動兩地經濟發展。經濟發達地區的職業學校可以更多地招收中西部地區的學生,經過培養後在經濟發達地區生產一線崗位就業,或者回鄉服務於當地生產第一線,既緩解東部“技工荒”問題,也實現了中西部農村富餘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開發,同時也將帶動西部勞動力素質的整體提高。

  (二)職業教育發展需要

  中西部特別是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發展面臨著經費難、招生難、教學難等多重問題,使得職業教育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制約。而在東部沿海以及大中城市等改革開放較早的地區,經濟發展較好,有產業優勢、財力優勢,勞動力需求量大。同時,這些地區經濟發展面臨轉型,其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當地學生的就業取向與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兩者之間存在明顯錯位。據此,開展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可以有效促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實現經濟欠發達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互補。西部富餘勞動力與東部技能型人才需求、辦學條件、生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補性,這些互補性為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提供了可能。跨區域合作可以打破職業學校招生範圍的限制,解決職業學校培養學生數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性,普及型技能人才培養和創新型技能人才培養之間的適應性問題。總之,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可以實現東西部人才和經濟的“雙向需要”,實現東西部教育資源稀缺性的“雙邊互補”[1]。

  (三)國家政策支援

  為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教育部等部委2003年啟動了中職教育東西部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專案。教育部在2006年職業教育工作要點中提出:“進一步推進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職業院校的聯合招生、合作辦學,進一步擴大聯合招生規模。”[2]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特別提出“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整合與東西合作推進計劃”,計劃實施推進東西部中等職業學校合作辦學,積極推動東西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學校管理、教學改革、教師培訓與交流、聯合招生和畢業生就業等方面的合作辦學。《行動計劃》提出2010年~2012年,東部與西部每年參與中等職業學校合作辦學的學校達到3000所以上,年招生規模達到60萬人,培訓與交流教師2000人次,促進區域之間職業教育協調發展[3]。

  二、東西部職業教育合作辦學模式型別及其存在問題

  目前東西部職業教育合作大體上有以下幾種辦學模式:

  一是“教學合作型”辦學,即雙方共同制定一體化的培養方案,充分發揮各自地方資源的作用,透過合作實現雙贏發展。在教學合作方式和內容上,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等模式。學歷教育有“2+1”、“2.5+0.5”、“1.5+1.5”等模式;非學歷培訓有根據市場用工需求開出的選單式培訓,基礎性、知識性技能培訓,企業委託式培訓等。從目前效果來看,教育教學方面的合作還有待深化和拓展。合作學校雙方辦學模式單一,層次偏低,簡單的“2+1”等學年銜接方式的對接,忽視了兩地的教學差距。教學合作除了培養方案一體化之外,更體現為採取教師支教方式來提高西部地區職業教育師資水平,但由於缺乏一定的考評機制和激勵措施,發達地區教師及管理人員缺乏到西部支教的熱情,更缺乏一對一幫扶機制,西部教師整體素質很難得到改善,職業教育質量也很難提高。

  二是“經濟援助型”辦學,即根據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由東部發達地區部分中等職業學校與中西部等省市對口支援地區開展合作辦學,包括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職教師資及教育管理幹部的培訓等。實際上,各自為政的財政分割體制使兩地省級政府在合作辦學經費問題上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商,使一些已經或正在開展的合作辦學工作難以順利進行。國家及地方財政對西部貧困學生及學校因聯合招生出現的學費差額缺乏經費補貼,經費困難已成為影響合作辦學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三是“生源補償型”辦學,即為 了服務發達地區企業對勞動力的需要,發達地區透過生源轉移,招收中西部地區學生,為西部學生量身定做教學計劃,開展訂單式委託培養。國家有關部委下發的《關於開展東部對西部、城市對農村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工作的意見》、《東西部地區中等職業學校合作辦學跨省招生生源安排》等檔案,對聯合招生辦學的.指導思想、辦學形式、扶持政策和措施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但一些地方政府對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工作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缺乏政府統籌,沒有相應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參與合作辦學的學校良莠不齊,一些合作辦學專案並沒有從根本上提高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質量和辦學水平,更多的還是受到利益的驅動,西部學校充當的只是異地學校生源後備基地的角色,難以開展具有中職特色的合作。

  東西部合作辦學的主要問題

  是合作辦學質量基本依靠辦學單位的自律。雖然教育行政部門在審批的基礎上開展檢查,但僅是合格與否的檢測標準。東西部職業教育合作辦學質量保證體系不健全,實施質量認證系統沒有建立,使得合作辦學只能保證辦學的最低標準。

  三、東西部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發展策略

  (一)加強政府主導

  東西部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化發展的關鍵在於建立政府、企業、行業、學校的合作框架。首先要加強政府引導,不斷推進校企持續合作。兩地政府在跨區域職業教育合作中作用巨大,沒有政府支援,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發展就無法推進。要積極構建政府—學校—企業—行業的四方合作框架,根據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科學制定合作規劃方案;出臺相關政策,引導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充分參與職業教育。其次,要注重行業企業需求,不斷強化職業教育的行業特徵和企業崗位特徵,要聯合行業協會等相關行業組織,積極爭取和鼓勵行業企業舉辦和參與職業教育,積極引導行業企業參與制訂和考核學生技能鑑定和評估標準,為職業學校發展提供必要的人、財、物以及智力保障。最後還要擴大合作領域,提高職業教育水平。

  (二)有效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在合作過程中要淡化各層次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的界線,進行有效、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的合併、重組,並在實踐教學中相互滲透,改善職業教育資源要素配置,實現資源最佳化組合,實現網路化、叢集化發展。建立跨區域公共服務資訊平臺、職教師資交流培訓平臺、職教招生就業一體化平臺、教育教學研究交流平臺,整合合作區域內職業教育資源,整合人力資源、勞動力市場、招生就業資訊、專業設定、課程開發、師資隊伍等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三)創新合作執行機制

  東西部跨區域職教合作要實現資源互補、優勢互補、特色互補,推進發展,必須創新合作執行機制。跨區域職業教育合作最後的落腳點在職業學校,但單一的跨區域職業學校校際合作很難解決兩地職業教育問題,要建立跨區域、跨職能的合作團隊,構建職教合作行為規則和行動框架,建立課程開發鏈、師資培訓鏈、資源共享鏈、社會服務鏈等,在專業建設、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等環節尋找市場空間。

  發揮跨區域合作在政策、資訊、人才、時空等資源方面的優勢,搭建高層論壇、學術研討平臺,建立跨區域合作組織、研發推廣中心以及虛擬研究組織,放大優質資源的社會效應。透過釋出合作區域內人才培養、產品研發、社會服務等專案,形成跨區域新型組織關係和合作方式。嘗試引進學校經營理念和民辦機制,以入股、專案合作等途徑,積極探索跨區域合作的利益分配機制問題,經濟利益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