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化理論與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培養論文

社會文化理論與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培養論文

  摘 要:

  以蘭州某高校874名非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物件,對大學教學論文" target="_blank">英語教學中融入社會文化理論的教學效果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融入社會文化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有利於大學生聽、說、讀、寫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社會文化理論;大學英語;能力;培養

  當語言教師面對著越來越多學生而非個別學生時,教師們經常發現很難將Vygotsky的社會文化理論真正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正如Mercer和Fish—er所說:“考慮到課堂教學中的教與學的質量問題,我們發現社會文化理論的實施具有很大的侷限性。

  最明顯的原因在於,課堂教學這種特定環境使教師被迫以全班而非個體為單位來設計教學。”然而,Vygotsky終身致力於研究這種課堂教學,作為著名的教育家,其關心重點也在大眾教育,那麼他有可能把一個不切實際的理論作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嗎?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以蘭州商學院外語學院大學英語教學部第二教研室的六位青年教師(年齡在28~32歲之間,教齡為3~10年)及所授課的18個自然班為研究物件(年齡在17~20歲,974人,平均每班人數為54人)。所授課程為大學英語,課程選用教材為《大學體驗英語》(第1冊)。為了比較教師在學習社會文化理論後是否會將其引入課堂教學,以及引入課堂教學後是否會對學習者的英語綜合能力有所影響,只有三位教師被提前告知實驗目的,並要求他們在研究開始前的暑假期間自行學習社會文化理論的相關內容。三位教師所教授的9個班(485人)將作為實驗組。其餘三位教師並未告知研究內容,他們只知道我們對課堂教學感興趣,需配合研究者提供授課班級學習者的英語考試成績。這9個班(489人)為對照組。由於個別學生不願彙報高考成績,所以參加實驗人數與自然班人數有出入。兩組學習者入學前均學過6~8年英語,具有一定的語言基礎。

  本研究的自變數為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融入社會文化理論的教學方法和傳統的教學方法。因變數是階段性測試成績。

  階段性測試採用筆試和口試兩種方式。為了確保實驗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我們直接選用學習者入學前的英語高考成績以及入學一個學期後的大學英語統考成績。實驗前我們統計了學習者高考英語成績,並將其作為實驗前的英語水平指標(前測)。實驗組和對照組採用相同的教材,教學時數和教學進度全部保持一致。

  社會文化理論融入課堂教學後,英語綜合能力是否提高則是以後測成績(一個學期後的全校大學英語統考成績)的比較為基礎。由於這兩項考試均無口試,所以口試為自行設計,但是保證18個班級的口試試題相同。口試選擇兩位教師作為考官,並且均不是測試班級的授課教師。筆試試卷的閱卷教師都不是學習者的授課教師(前者是各省統一閱卷,後者是校內英語教師流水作業閱卷)。口語評分採用等級相關計算,其等級相關數位0。64(屬於0。5~0。8的範圍之內),是顯著正相關,評分結果可靠。

  本研究利用統計學統計工具(SPSS15。0)對兩組學生實驗前測和後測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首先我們假設前測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相當。我們透過X2檢驗對兩組所得資料之間的差異進行顯著性差異檢驗。根據適應條件:N≥40,理論頻數≥5所設計的技術資料適宜使用X2檢驗。自由度(df)為4,X2(value)=2·954< X2(4,0·05)=9·5,透過查閱X2機率分佈表,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P>0。05時,兩組成績無顯著性差異。因此可以接受檢驗假設,即實驗組和控制組的英語高考成績無顯著性差異。

  對於兩組學習者一學期後的大學英語統考成績,我們同樣假設後測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相當。透過X2檢驗對兩組所得資料之間的差異進行顯著性差異檢驗。此次自由度(df)為3,X2(value)=10。89> X2(3,0。05)=7。8。因此,透過查閱X2機率分佈表,我們可以拒絕無差別假設,認為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大學英語統考成績有顯著性差異。

  教師期中舉行英語口語考試,用於比較融入社會文化理論的語言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習者口語水平有什麼作用。因為樣本總數>30,符合Z檢驗的條件。我們透過計算兩組平均分差的Z值與規定的理論Z值,來確定兩組平均數是否有顯著差異。

  我們建立假設: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口語能力方面無差異,然後透過Z檢驗來比較結果。根據Z值計算公式得出Z值為40。39>2。58(理論Z值),兩組平均分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

  二、結論

  Vygotsgy的社會文化理論目前已經成為二語習得研究領域中的熱點。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從社會文化理論角度出發,關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

  我們在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資料分析中發現,雖然兩組學習者入學前英語能力相當,但是僅僅一個學期後,兩組學習者在聽說讀寫方面都產生了顯著的差異。因此,本研究證明: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社會文化理論後教學效果明顯優於傳統英語教學,並有利於培養大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但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大學體驗英語》精讀課程全是透過課堂教授完成的,大一學生的英語課堂又缺乏多媒體硬體輔助,教師們反映,融入社會文化理論後,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是有所增加,學習者的積極性能夠很好地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很好,但很難堅持。因此,融入社會文化理論的語言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對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掌控能力以及資訊量的把握要求很高,這無形中加大了教師的備課量和備課難度。如能更多輔助以現代教學技術,將會增強課堂的視聽效果,同時還會彌補教師因組織教學活動而導致的資訊量不足。

  另外,本研究所採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是一把雙刃劍。它雖然一方面注重實證的、實驗的方法,但是另一方面卻通常會把語言學習情境中的某些變數量化,過分強調單一變數對於整個學習過程的影響,人為地控制某些變數,從而割裂學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在真實的語言課堂中,學習者的語言學習是與所處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如果未來研究能在定量研究的基礎上,輔助以定性研究策略(例如問卷調查、訪談等),將更有利於全面瞭解學習者的學習經歷、學習感受,進而能夠更加客觀真實地分析學習者的語言學習過程及影響因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