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的設計與實踐論文

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的設計與實踐論文

  摘 要: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在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中,我們開展了研究型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學實踐證明,研究型的教學實踐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創新活動的條件和機會,而且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由於透過集體參與實踐教學的全過程,因而在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培養方面,作用十分明顯。

  關鍵詞: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方法

  當前,我國高校教育改革正在一個更高、更深刻、更全面的層次上展開。教學改革是教育改革篇章中最濃重的一筆。因為社會的發展對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所培養的學生必須具備全面發展的素質,包括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具有會學習的本領,具備積極創新的能力和生動活潑的特徵。因此,如何創造學習環境和條件,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注重科學管理,有效地全面培養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便是者值得探討的課題。近年來,我們在大別山進行生態學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改革的嘗試,取得了令人十分滿意的教學效果。

  一、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教學原則

  生物學傳統的野外實習教學是一種驗證型的教學模式,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與野外實際或生產實踐相結合,透過野外觀察來驗證書本知識,從而達到鞏固理論知識的目的。而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的指導思想,不僅僅在於驗證書本知識和鞏固理論知識,而是更加重視理論知識的應用,強調整個過程的參與和學習,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因此,全面培養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是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的指導思想。

  在上述教學思想指導下,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的教學原則是:

  (1)教師指導與學生學會學習並重。雖然有效快捷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指導只是一種手段。在現代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旨在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這不僅是今後終身教育的要求,而且只有學會學習,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主體才會真正具有一種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的能力。

  (2)面向結果的教學和麵向過程的教學並重。面向結果的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使學生獲得令人滿意的結論作為教學的直接意義,它是傳統教學所強調的教學形式。面向過程的教學則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引導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理解與實踐,並在理解和實踐中仔細體驗獲得這一知識的基礎和條件,以及它與其他知識的相互關係等。從主動學習的角度看,面向過程的教學會給學生主體帶來一種更高的價值。

  (3)一般能力的培養與創造品質的形成並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心,然而在促進學生的一般能力有較全面提高的同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發展給予特別關注,因為創造品質已成為現代人素質結構中最重要的成分。

  (4)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並重。理論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只有堅持理論聯絡實際,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5)課堂內學習與課外學習並重。對於學生來說,課堂內學習總是有侷限的,而課外學習則是豐富和無限制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突出個性,更加有利於激發創造力。(6)接受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並重。接受式學習是一種被動的學習過程,而探究式學習則是一種主動的學習過程,只有發揮了學生主體的積極性,才能使得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來,我們開展的生態學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正是堅持了以上這些教學原則。

  二、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環節的設計與實踐

  要想實現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教育者必須創設智力發展的環境與條件,為學生設定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結合的條件。我們根據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教學原則,考慮到生態系統和植被的完整性,同時兼顧交通和食宿條件的便利,最終將生態學實習基地選在大別山天堂寨自然保護區,這裡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整個實習教學活動從9月中旬開始啟動,經過1個月的準備後,於10月中旬赴野外開展為期4天的實地考察活動,在11月底提交實習論文。這種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環節的詳細操作過程如下:

  教師介紹大別山天堂寨實習基地的基本情況,包括生物多樣性、植被分佈和研究歷史,講解如何查詢相關資料,並展示歷屆學生的實習論文樣本

  ↓

  學生5—6人自由組合成立研究課題小組,選出組長;透過查詢相關資料,擬訂研究課題,並指定工作計劃,寫出工作方案

  ↓

  教師組織各小組進行答辯,組長對研究課題的目的、背景資料、理論依據、技術方法、計劃和目標等進行解答,並回答教師提出的有關問題

  ↓

  教師根據實習基地條件、答辯情況和課題難易程度等,篩選出6—7組作為參加野外實習人選(教學計劃限定40人)

  ↓

  教師對參加野外實習者詳細介紹實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與具體要求,講解論文格式和撰寫方法,公佈詳細的實習計劃和日程安排,並要求各組人員進行具體分工

  ↓

  師生一起赴天堂寨實習基地進行為期4天的野外實地調查和研究,收集相關資料

  ↓

  回到學校後各組進行標本鑑定、資料處理和資料整理等,並開始撰寫論文

  ↓

  教師對各組的論文進行初審,提出具體修改意見

  ↓

  各組學生對論文認真修改和補充,做到論文格式化和標準化

  ↓

  各組正式提交研究論文,教師再次審查後,組織學生答辯和成績評定,並向有關雜誌推薦優秀論文稿件

  ↓

  對野外實習進行總結,教師全面評價野外實習教學活動,同時請成績優秀的小組進行報告,交流經驗,並徵求學生對今後野外實習工作的具體意見和建議

  兩年來,我們的研究課題主要有下列內容:天堂寨山區中草藥資源的初步調查;天堂寨山區野菜資源的初步調查;天堂寨山區芳香油植物資源的`初步調查;天堂寨山區山地矮林的初步研究;天堂寨山區苔蘚植物區系的初步研究;大別山典型草甸群落的樣方——面積曲線的探討;天堂寨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道的科學設計與管理;天堂寨山區瀕危樹種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距離法估計草甸群落待測樣方密度的驗證;天堂寨草甸群落Raunkiaer頻度定律的驗證。其中絕大多數研究題目都是由學生們自己擬訂的,教師所擬訂的論文題目只是供他們參考。由於所選課題是經過學生答辯並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在野外工作期間,學生們非常勤奮而認真地採集標本和蒐集資料,返校後認真整理資料和撰寫論文。所以,兩年來的研究課題完成率在95%以上,其中有2篇論文已經正式發表。

  三、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

  1. 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有利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培養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更要使學生獲得智力的發展,要使學生掌握點石成金的方法。能力與智力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二者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絡。二者之間不一定成正比例關係。智力屬於認識活動的範疇,而能力屬於實際活動的範疇。智力是保證人們有效地認識客觀事物的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綜合,能力是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實際活動的較穩固的心理特徵的綜合。智力結構由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5部分組成,能力結構由組織能力、定向能力、適應能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5部分組成。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是全過程的教學,從選題到論文答辯的所有過程中,幾乎都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活動,教師僅僅負責組織和教學引導。特別是在科學研究方法和科技論文的寫作訓練方面,使他們在低年級就能得到很好地鍛鍊,為今後寫好畢業論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於全面培養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2. 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力

  教師要善於採取相應的改革措施,創設智力發展的環境與條件,用生動的實踐活動來鞏固和強化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想象力和創造力。因為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慾的強大內在動力,興趣往往是創造的先導,同時想象在人的智力活動中也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由於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是在戶外進行的,學生們很感興趣。他們本來對大自然就充滿了好奇與想象,在學習了生態學以後,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大自然進行一番嘗試性的探索。

  3. 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要求學生動手動腦,手腦並用,既應用了已掌握的知識,又促進了思維力、理解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所以,我們認為知識與智力上的綜合訓練是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在實習教學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動手製作了一些簡單的實習工具,而且還掌握了一些教學儀器的使用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透過實踐和反覆總結後,對取樣方法和葉面積測量等提出了新的改進方案。

  4. 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

  組織學生參加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活動,不僅僅是促進智力和能力的發展,而且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由於我們的整個教學活動是以小組進行的,無論是在野外爬山涉水、採集標本,還是在校內查閱資料、撰寫和修改論文,各小組成員都能認真參與,並很好地配合組長工作,表現出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最後,當論文順利透過答辯時,他們感到有一種來之不易的集體成就感和榮譽感。所有這些,使他們更加堅定了自信心,激發了學習興趣,鍛鍊了能力,提高了智力。

  當然,同傳統的野外教學實習相比,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付出的更多,同時得到的也更多。因為這是一種過程的學習和參與,學生和教師都從中受益匪淺。因此,只要我們提高了對研究型野外實習教學的認識,端正了態度,掌握了科學的指導方法,就會去不斷地創新,必將能培養出智力和能力全面發展的一流人才。

  參考文獻:

  [1]舒達,蔣長好主編. 素質教育全書[M]. 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840—842.

  [2]文輔相. 素質·方法·創新[J]. 高等教育研究,1999,(1):12.

  [3]陳克誠.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J]. 發明與革新,1999,增刊:49—52.

  [4]沈顯生,張文銳,李祥等. 生物學專業素質教育的新模式探索[J]. 教育與現代化,2001,(1):42—45.

  [5]沈顯生,尹路明,楊捷頻等. 創造性教學模式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與現代化,2002,(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