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發展現狀與困境的分析論文

對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發展現狀與困境的分析論文

  家庭社會工作起源歐美國家慈善組織提供的家庭服務和福利,隨著家庭專業治療事業發展,家庭服務逐漸形成以家庭為中心或整個家庭為服務物件的家庭社會工作實物模式。我國港臺地區率先成立家庭服務機構,在改善家庭生活、解決家庭問題等方面取得明顯效果。而大陸地區, 社會福利尚不發達,家庭在保障家庭成員的生活上比西方承擔了更多的責任, 家庭為家庭成員支起了一張保護支援網路。因此,長期以來婚姻關係、家庭關係並未成為援助的物件。伴隨著我國社會劇烈轉型,家庭功能發生極大變化,這些變化為我國發展家庭社會工作提供契機。雖然不同學者對家庭社會工作界定不同,但我們可以看出家庭社會工作的核心內涵包括:以家庭為服務物件,運用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整合家庭和社會資源,解決家庭問題,促進家庭功能發揮。

  一、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現狀

  瞭解我國現階段家庭社會工作的現狀就要搞清楚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的提供主體。實際上,我國從事或者做了與家庭社會工作有關工作的人員分散在民政、婦聯、社群、教育和婚姻諮詢等組織機構內,他們根據自身工作性質為某一家庭成員或者家庭全部成員提供有償或者無償服務,他們主動向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了幫助。

  (一)政府相關部門在提供家庭服務方面佔據了主導地位

  政府相關部門在家庭服務方面起到了主導作用,特別是與家庭密切相關的民政部門長期以來承擔了大量的家庭服務工作。民政部門透過制定政策, 以社群和居委會為依託,為家庭提供物質性幫助,帶有明顯的福利色彩和“救濟”標籤,如針對貧困家庭的社會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殘疾人家庭社會幫助以及農村“三無”人員的救濟。

  (二)社會組織在家庭服務提供中扮演著拾遺補缺的角色

  我國婦聯、工會、共青團等社組織做了大量的家庭服務工作,如婦聯從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保護婦女的家庭地位出發,成立婦女庇護所;共青團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建立了集科技、藝術、文學、體育等教育培訓、群眾文化以及娛樂活動為一體的青少年校外文化教育活動場所——少年宮。社群則與家庭密切相關,以社群為單位開展了有關青少年、老人和殘疾人等豐富多彩的社群活動,滿足了廣大社群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近些年來,為了促進婚姻家庭發展,湧現出一批公益性婚介行業委員會、家庭婚姻研究會等功能性團體協會,透過開展家庭互助、婚姻諮詢為家庭提供服務。

  (三)“市場化”家庭服務機構層出不窮

  由於政府對家庭服務投入不足,近些年來湧現出一些營利性機構,它們為家庭提供關於家庭關係和婚姻關係諮詢,如婚姻介紹所、青少年教育機構等。還有大量關於婚姻家庭的廣播電臺、雜誌和電視等大眾傳媒以婚姻家庭諮詢專欄的模式,開設和電視節目,為個人和家庭提供婚姻家庭諮詢。這些具有“市場化”傾向的家庭服務機構在政府缺席的領域開展活動,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服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家庭需要,但終究不是解決家庭問題的最佳選擇,所以,當我國家庭社會工作走向成熟時,這種營利性機構便會受到衝擊。

  我國政府主導部門和社會組織承擔了家庭服務的大部分責任,但由於受自身職能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更注重宏觀層面的家庭社會保障和社會政策制定。而具有“市場化”傾向的家庭服務機構,則更注重微觀層面上個體的心理分析。無論是政府部門主導的機構還是營利性家庭服務機構提供的家庭服務都沒有將家庭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他們都注重對家庭某一成員的問題進行救助或心理輔導,忽視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支援。當然這些家庭社會工作也沒有完全按照西方國家的專業化方法和技巧開展,只是一種“類”家庭社會工作,或者“本土性社會工作”[1] 。

  二、我國發展家庭社會工作面臨困境

  從家庭社會工作的提供主體來看,我國目前各種“類”家庭社會工作,對實現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化和職業化有很大影響,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發展也面臨以下潛在問題:

  第一,重視物質幫扶,忽視精神支援。無論是政府相關部門還是社會組織,他們提供的家庭社會工作都是職責範圍之內的服務,而從事服務提供的人員也沒有受過社會工作價值理念和技巧的培訓和學習,他們都是按照經驗提供助人服務,特別是受到我國傳統福利供給模式影響,這種助人活動大多是提供物質資源,很少涉及精神與心理層面。

  第二,以解決家庭困難為主,忽視家庭潛能發揮。傳統家庭服務關注如何將家庭從困難情境中解救出來,如貧困就給予以金錢幫助、失業就給介紹工作,都是透過解決家庭個別成員的.問題實現家庭穩定發展。雖然這種解救式的家庭服務可以幫助家庭度過某一時期的危機,但由於對家庭長期發展缺乏關注,忽視了家庭潛能發揮,很難實現家庭長遠、可持續發展,比如我國推行的扶貧工作,很多家庭在政府的幫助下脫貧了,但家庭很可能因疾病、教育等人生重大事件,再次返貧。

  第三,忽視家庭生命週期,缺乏對家庭發展的階段性需要的關注。家庭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需要,如新婚期家庭更多的是需要夫妻角色轉換與適應,生育期需要具備為人父母的相關知識以及孕婦保健,學齡前兒童教育期則更多關注對兒童的教育和撫養,而青春期子女的家庭則更需要親子關係調適,空巢期的家庭需要如何應對子女不在身邊的困境等等。

  第四,重視個案心理輔導,忽視社會資源整合。每個家庭都是一個整體,不僅有政府部門的正式網路支援,還有鄰里、親朋好友的非正式網路支援。因此,在解決家庭個別成員問題時,應將家庭納入一個整體,以家庭整體成員問題解決為目的,必要時還需調動家庭正式和非正式支援網路資源,以幫助家庭度過危機;

  第五,家庭服務的“市場化”傾向。很多家庭問題可以在家庭內部解決,但也有一些問題在家庭內部無法解決,而政府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投入又不足,所以個人只有求助這些營利性機構,如家庭婚姻諮詢公司、婚姻中介所。這些半商業和商業化的家庭服務機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家庭提供了幫助,但不乏一些以利益為導向的機構藉此謀取利益,如一些婚姻介紹所和紅娘,從中謀取大額中介費,容易將家庭社會工作引向利益的軌道。

  三、結語

  在轉型時期開展家庭社會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但家庭社會工作者也面臨倫理困境。這種倫理困境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個人追求幸福與家庭倫理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家庭夫妻關係和獨身主義者方面,如現在家庭婚外情和離婚現象較多,還有很多白領奉行單身主義,這些倫理困境考驗著家庭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價值判斷,因此家庭社會工作者需要對婚姻家庭原則和價值形成一種統一標準和認識,從而給家庭社會工作者在提供家庭婚姻服務時提供一種借鑑。

  雖然我們現代家庭生育功能、娛樂功能降低,家庭成員面臨的矛盾重重,但是,家庭仍然是大多數人的婚姻選擇,所以和諧家庭將是人們的追求。特別是在現代化程序中,人們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家庭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溫馨的港灣,因此在開展專業家庭社會工作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家庭成員的相互支援。

  參考文獻:

  [1] 佟新,對中國城市發展家庭社會工作的思考[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