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課要講究技巧的論文

導課要講究技巧的論文

  常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句格言用在講課上再恰當不過了。一堂課如果有精彩的導語.往往能使學生興趣倍增、印象深刻,也能使教師很快進入角色,找到講課的感覺。相反.如果開頭索然寡味,平淡無奇.則會令學生不知所云,精神分散,教師的發揮也會大打折扣。所以,精心設定開頭,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新課伊始的關鍵。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以下幾種導課技巧:

  一、披情入文,創設氛圍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作品是作者感情的載體,教學是師生雙邊情感的交流。可以說,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語文課堂應該成為調動學生情感的磁場,教者傾注感情,披情以入文.情動而辭發,學生方能情動於衷,熱情澎湃.整個課堂才能情味濃郁。魯迅先生是偉大的精神戰士,他的文章沉鬱凝重.含蓄雋永。因時代久遠,學生理解他的作品有一定難度。

  教學《記念劉和珍君》時,筆者為了創造悲憤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設計了以下開頭:“今天,我們在這優雅舒適的環境中學習.而七十多年前的學生,他們又在做什麼呢?歷史倒退70年,讓我們回到那個特定的年代。劉和珍作為上世紀20年代的一位女學生,要在動盪、艱難的生活中堅持學習.要從微薄的生活費中抽出一部分購買進步雜誌.還要擔任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她的精神是多麼難能可貴啊!而就是這樣一位追求進步、和藹可親的女青年竟然遭到了敵人的屠殺!”開頭點燃了學生情感的火花.學生推己及人,深切體會到革命青年可貴的品質.同時,心中也充滿了對反動派的滿腔怒火。這為後文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哲理啟示,點燃理性火花

  哲理,是人類對自然、社會的理性思考。古老的中華文化.積澱了許多閃爍著智慧光芒的名言警句,有如可口的橄欖.令人回味無窮。教師在教學中也要重視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同是教學《記念劉和珍君》一文,學生在理解了“濃黑的悲涼”和“出離憤怒”之後.第三課時要講述魯迅在慘案後的深沉思索。筆者採用顧城的名言“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而我要用它來尋找光明”開頭,從而帶動學生的思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深入理解魯迅先生面對沉沉黑夜.將悲憤淤埋心底,在漫漫長夜中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時代背景,從而讓學生認識魯迅.認識到這位偉大的精神戰士所具有的堅忍不拔的革命精神。

  三、學科滲透,引人入勝

  各門學科不是一座孤島.它們之間相互滲透,有相交的部分。在教學中筆者涉人相關學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知曉各學科之間是互融相通的。教學《景泰藍的製作》一文時,我引入china一詞的解釋.指出西方人認識中國就是從陶瓷開始的.而我國陶瓷工藝品名揚海外,特別是景泰藍,更讓外國人歎為觀止。學生聽到這兒,興趣甚濃.於是筆者轉入正題:“這些陶瓷工藝品是我國幹百年來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你們知道它們是如何做出來的嗎?”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急於瞭解製作景泰藍的工藝流程。由此.精彩的導語為課堂添色不少。

  四、繪聲繪色,再現情景

  繪聲繪色即是藉助各種修辭手法把不聞不見的或是較為抽象的東西描繪得如聞如見.生動形象。這就要求教者用語力求傳神,再現栩栩如生的畫面,讓學生如身臨其境。

  筆者在教學《鴻門宴》一文時,先向學生朗讀了《垓下歌》,接著描繪了霸王別姬的場面:“靜夜,戰馬嗚嗚悲嘯,瑟瑟寒風中傳來了刁斗的聲音.幽幽哀愁的楚聲從四面飄來。項羽在昏黃的燈下,兩條疲倦的皺紋掩飾不住他的無奈。那馳名天下的霸王.此刻也只能面對自己心愛的女人嘆噓不已。‘虞姬、虞姬,奈若何’?”見學生漸人情境,我引入正題:“曾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西楚霸王何以走到窮途末路連自己的寶馬和女人也保不住?是天時不利還是人性弱點造成的悲劇?鴻門宴是項羽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我們可從中窺探項羽失敗的根源。”學生聽後,興致濃郁,都想探索項羽悲劇的根源。這樣的導課方式為學生後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隨機應變,引入話題

  教師走入課堂隨時會遇到突發事件,教者應因時制宜,機智教學,將學生的情緒調整到學習狀態中。一次,我穿了一件時髦的新衣走進教室,剛到門口,整個教室就沸騰起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我的衣服上,還有學生小聲議論“真美啊”,這樣怎能進入學習狀態?我在大腦中迅速搜尋可能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話題,剛好那天上新課《恰到好處》,於是我微笑著說道:“謝謝同學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登徒子欣羨東家之子的美,說她的美‘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古代的人是這樣看待美的,讓我們很自然地聯想到當今時興的梳妝打扮,想要做到濃妝淡抹總相宜真的不容易。但當今審美的標準也不一樣,既美,就要美得恰到好處。”然後板書課題,學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了課本上。

  上好一堂課,每個環節均不可忽視。當然,“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唯有設定靈活精彩的開頭.才能使課堂錦上添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