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現象學方法的大資料實驗室研究分析論文

基於現象學方法的大資料實驗室研究分析論文

  0引言

  現象學不僅是哲學而且是方法,現象學從一般意義來說有先驗、解釋、發生三種,這三種現象學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一般有先驗研究、解釋學研究以及體驗研究。在大資料背景下,使用者三種方法看待實驗室研究,這三種方法能否成功運用,一要看先驗研究以及解釋學研究中確立的“意向性”,二是這種“意向性”能否成功運用到體驗研究。

  1大資料實驗室的現象學先驗研究

  實驗室研究一般會被誤認為就是實證研究,實驗是使用理性的邏輯作用於具體的實物,研究者會受到具體經驗以及假設觀念理論的影響,並且強調將這些因素“不帶偏見”的面對客觀事實,在實驗室研究中我們必須緊緊地圍繞研究物件。在新時代背景下使用現象學先驗視角審視大資料實驗室研究。

  何為先驗,康德說:“先驗包含了一切質的可能”也就是說,先驗就是對具體經驗的超越,它包含了具體經驗的一切。那麼在大資料背景下,實驗室的研究是結合世界上所有的資料,包含進了一切的人類知識。大資料下的實驗室研究不僅是少數人參與到實驗室的研究,而是透過全球化的資料連線,將單個實驗室的研究擴充套件到全球,使實驗室研究社會化,它集中人類的知識、智力以及資源進行最最佳化研究,它囊括了一切人類知識的總量。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現象學的先驗研究注重主體性,研究物件要圍繞研究人員轉,研究人員用自己的視角假設去迫使研究物件顯示真相。在大資料背景下,實驗室研究人員首先要構建的自己假設前見,確立自己的研究視角,接著再從海量的資訊中,抽取符合自己“意向性”的資訊。就像胡塞爾所說的“向來人們都認為,我們的一切知識都必須依照物件;但是在這個假定下,想要透過概念先天地構成有關這些物件的東西以擴充套件我們的知識的一切嘗試,都失敗了。因此我們不妨試試,當我們假定物件必須依照我們的知識時,我們在形而上學的任務中是否會有更好的進展”。大資料時代背景下,實驗室研究人員可以充分自由的構建自己先驗世界,再根據自己的先驗世界去提取相關的資訊,用這些資訊去達到對實驗物件本質的暴露。傳統實驗室研究總習慣於根據實驗物件來確立所使用的知識及方法,按照確定的步驟進行相關的操作,正因為此,傳統實驗室研究中總會受到諸多的限制,科研人員的思維以及思想難以有大的突破。現象學中的先驗研究,首先在思維上要求研究人員充分的發揮思想的作用,實驗室研究中所作的一切都要圍繞這個思想服務,而不是讓科研人員屈服於研究物件,這種新的研究思維及方式在一定程度會促進重大科學的發生及發現。就像牛頓研究宇宙,試圖去理解上帝奧妙的時候,它也是充分的構建自己的先驗世界,宇宙構造可能會有多種情況,其發現萬有引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了,使用新的路徑出發時總會在意外之中有重大發現。

  2大資料實驗室現象學解釋學研究

  解釋學現象學重視實驗室研究人員憑藉研究自己的主見和前見與資訊或文字開展對話,使研究劉象圍繞研究人員轉,但這並不意味著研究人員不顧事實或曲解及歪曲物件甚者編造資料。如果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實驗室研究中發現原有的假設不符合事實,那麼實驗室研究人員需要調整原來的假設使其符合事實。當然,當我們的假設與實驗研究物件出現短時間的不符合時,實驗室研究人員不可輕率的拋棄先前的假設和獨特的視角,不可圍繞著實驗物件跑而缺乏主見。

  解釋學現象學中實驗室研究人員的主見或前見在一定程度上有其適當之處。海德格爾指出,“任何解釋工作之初都必然有這種先入之見,它作為隨著解釋就已經‘設定了的’東西是先行給定的,這就是說,是在先行具有、先行視見和先行掌握中先行給定的”,即實驗室研究人員在進行相關的解釋,是透過這種先行的要素起作用的,把實驗室研究中的某一物解析為另一物時,起主要作用是具有以及掌握先行的視見而確定的。伽達默爾接著指出,“前見其實並不意味著一種錯誤的判斷,它的概念包含它可以具有肯定的和否定的價值,他認為前見首先是判斷的方式,它並不因為見解上的錯誤而受到排除,相反,前見是給定於最後考察一切事情中的決定性的要素之前,在胡塞爾和海德格爾那,前見都有其合理性。可以說,前見在大資料下實驗室研究具有重大價值,實驗室研究人員的確使廣大的實驗室研究人員與資訊資料對話,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可以按照自己的前見進行相關的實驗活動而不必搖擺不定。正是因為實驗室研究人員有了自己的前見,才敢於冒險,不斷的激發實驗研究人員的創造性,在與資料資訊的對話交流中,達到了視界的融合,使研究人員和資料資訊兩者都重新獲得理解。

  3大資料實驗室的現象學參與式和體驗式研究

  在大資料時代背景下,實驗室研究人員可以充分地構建自己的`先驗世界,進行相對應的先驗研究。但先驗研究因為過於強調研究人員的主體性,在一定程度上會產生唯我中心論,那麼此時參與式研究就成為了解決先驗研究中不足的一種方法。大資料時代背景下的實驗室研究,研究人員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所需的資料資訊,經過資料技術的分析,得到所需的結果。但這不意味著在大資料下,實驗研究人員僅作為一個旁觀者,或只是物件性研究。在面對海量資訊得到實驗結果後,更重要的是要參與到實驗中,根據資料資訊所給的步驟結果,真正的動手操作,與實驗物件所接觸,“知覺”實驗劉象,與實驗物件之間建立親密的某種關係。與實驗劉象融為一體,將實驗物件的發生變化與特定的因素聯絡在一起,去認真思考,以便達到對大資料所給相關知識的理解。參與式的現象學研究實際上已由原來探求知識的認識論轉化為以“知覺”或操作者使用為特點的存在論。

  不過,現象學當純真非主體的做法是體驗研究。而實證研究則是多數以邏輯概念思辨或以量化的資料統計,是與體驗研究對立的。參與式與體驗式在現象學研究中的差別在於,從主體上說參與式研究是自己,是自己參與到實驗物件中間;體驗式研究則是實驗的物件,相當於實驗物件自己研究自己,研究者不直接參與到研究物件中去,不干涉研究物件,研究者退居幕後,讓實驗物件任其自由自在變化的發展。比如說,一個實驗研究人員要研究某地人群疾病發生的致病因數,除了經資料資訊分析以及在實驗室檢驗和分析樣本外,實驗研究人員要置身於當地人的生活中去,並對當地人的生活不加以任何形式的干擾,詳細記錄當地人每天的日常飲居;跟當地人不斷的交流情感,傾聽當地人與鄰居、家人以及親人的交往故事;觀察當地人的勞作,詳細瞭解他們的飲食以及生活的自然環境,將這些因素的聯絡以及相關的資料數值進行詳細的記錄。體驗式研究不單要求實驗室研究人員傾聽、瞭解以及記錄實驗物件的事,使實驗物件的思考和言說顯示為“非物件性的言與思”,而且要確使實驗研究人員在記錄和分析實驗報告的過程中儘可能的避免過度的歸納與概括,進而保持記錄的“非物件性的言與思”。

  4大資料實驗室體驗研究的路徑

  現象學研究在人文社科類的研究倍受重視,現在我國每年召開一次現象學與科技哲學學術研討有意將現象學的研究方法引用到科學技術因為傳統的實證研究過於重視研究結果,對研會域的結果過於樂觀,而對研究的過程相對比較輕視。實證研究者確信他們收集的相關事實經驗能理解和說明自己的考察物件。而現象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則是對實證研究的不信任和懷疑。現象學對實證研究的質疑主要有:人不能保證自己所聽或所看的資訊資料就是物件的本質,研究人員所使用的實證研究得出的結論不一定與事實的本質相符,進一步說,我們怎麼才能真正認識別者。比如說,實驗研究人員可以透過測量一張桌了的重量、寬度、長度以及瞭解桌了的用途和木質以及顏色等,實驗研究人員也可觀察一個病人的氣色,透過儀器瞭解病人內部發病的機理,但對桌了和病人自身的秘密實驗研究人員卻無法去認識。因為研究人員所認識的只不過是從外部特徵對桌了或病人的主觀解釋,都源於研究人員的“主觀”意見,對其內在的本質卻無從得知。

  那麼要如何認識物件的本質呢?現象學的體驗式研究思路是:

  第一,將自己置身於研究物件本身的特定環境和特定條件下,重視研究物件之間的環境體系及歷史的聯絡和精神的交流。傳統的實驗室研究中充斥著實驗現象、結果、資料以及結論等種種的分析等方面的知識考究,而對於研究物件精神聯絡,以及實驗的情感態度,內心體驗卻少有考慮。與之相反現象學的體驗式研究,更關注研究主體以及研究物件的內心體驗或內在的精神聯絡。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實驗研究的過程中,內在的感情思想以及對問題的思考、實驗過程的靈感以及頓悟,這些在現象學體驗研究中將受到重視,而不是像實證研究中,為了達到確定的目的,而往往將實驗科研人員的這些因素忽視掉。在現象學研究中,它關注實驗研究者跟實驗物件精神以及情感之間的聯絡。如果實驗物件是人,那麼我們將更加註重物件的內心體驗,重視物件的內心承受力,對對方予以重視和尊重;如果實驗的物件是物,那麼我們在做研究的過程中應該將物與所處的環境體系以及相關的歷史背景聯絡起來,以及實驗物件對人的情感價值和精神的交融。

  第二,對實驗物件的體驗描述要透過語言及“象”的藝術化來替代概念化而保持其完整性和真實性。在現象學中存在語言表述的困難,因為物即使存在而被認識,也很難言說,現象學所做的努力依然是使物能“言”,現象學的體驗研究要依賴實驗研究者個性化和藝術化的語言。現象學方法也可以說是帶有“藝術性”的方法。從另一角度上來說,現象學這一詞重要不在於“現”,而在於“象”。現象學來源於卻不直面於現實世界,它是重在用類比中某物“象”某物的思維來闡述和理解現實。“象”雖然不是透過歸納和演繹方法得出,而是使用常規的科學方法去推理演繹得出,但類比的想象可以使人在人與自然對話中獲得理解,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可以獲得靈感,在先驗和經驗世界搭建溝通橋樑,從而使實驗室研究達到對經驗的超越。

  第三,實驗研究人員與實驗物件建立某種緊密的存在關係,放棄實驗研究人員的研究態度。為什麼要實驗研究人員與實驗物件建立緊密關係呢?一是因為實驗物件無法言說。即使能言說,實驗物件的體驗也不是最初的真實體驗。二是實驗研究人員的複述也無法言說。實驗研究人員難以複述實驗物件的體驗,或者說當實驗研究人員再次複述實驗物件描述的體驗時就離實驗物件最初的體驗更加遙遠。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即使研究人員用藝術化替代概念化的語言去闡述實驗物件的體驗,這種闡述不能保證實驗物件體驗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概念化的歸納總結以及藝術性的總結都不能對實驗物件的體驗進行描述,體驗式的現象學研究的重點是體驗而不是研究。當實驗研究人員與實驗物件在一起時,實驗研究的過程就可以理解為要與實驗物件建立某種緊密聯絡,實驗研究人員的研究要由認識論中“要認識你”的態度轉變為存在論中的“和你在一起”的態度。

  5結束語

  對於現象學而言,大資料下的實驗室研究在一定意義上說並不完全是實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實驗研究人員應該是實驗物件的傾聽者、交流者以及陪伴者。那麼此時現象學的意向性就體現為精神或情感的關係。從表面上,看精神與情感是來源於觀察和了解經驗事實的基礎上,但真正的精神和情感是來自於人的先驗意識。實驗研究人員對實驗研究的動物有感情與同情心,是因為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而不是動物給他的研究帶來多大好處;實驗科研人員對某一方面的實驗物件現象敏感察覺,是他先天所俱來的內心精神的本能,而不是他對這看了多少書、瞭解了多少事實的經驗。

  現象學的體驗研究實驗研究人員之所以能認識明自實驗物件,以及能用語言闡述實驗物件的體驗,除了實驗研究人員具有經驗技巧外,還因為實驗研究人員在事前就具備了超越事實經驗的意向性,這種意向性是指先驗的直覺、靈感、情感等。由此看來,現象學的體驗研究的要義在於研究人員要具有先驗的意向性,也可以說體驗研究的前提是先驗研究。體驗研究者之所以能夠在經驗事實的混亂複雜中一以貫之的領會和構建內在的體驗,在於研究者有強大而又發達的先驗意向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