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校園景觀設計的論文

以生為本校園景觀設計的論文

  一、校園景觀設計和學生身心特點的關係

  校園中的一景一物,其本質都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認知的載體,而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點決定了其興趣取向以及接受能力。如,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動漫型人物可能更能夠讓他們產生共鳴;而對於中學生來說,著名運動員可能更能夠獲得他們的關注。而事實上,一些學校的校園景觀設計未能很好地把握景觀與學生身心特點的關係,造成了景觀成為師者口中講述的理念,而不是學生能夠感受到的資訊。景觀成為校園裡的擺設,失去了它本該具有的育人價值。由此,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校園景觀設計尤其重要。

  二、校園景觀設計和觀賞性、參與性共存的關係

  作為設計者,其作品能否被校園內的人群接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作品是否具有可觀性和參與性。如在進行小學地面景觀設計時,我們不能只在色彩上追求鮮豔,更要針對學生的特點,以卡通的表達方式,以可以參與的遊戲形式進行整體設計。如,某小學在進行校園景觀設計工作時發現,其地面上原來設計的“跳房子”遊戲,很少有學生參與其中。透過調查得知是由於該設計比較單調,吸引不了學生參與的興趣。於是,設計者將“跳房子”與學生喜歡的“大富翁”遊戲相結合起來,讓“跳房子”出現進、退規則,吸引了大量的學生參與。該設計不光充實了學校的景觀文化,服務了學生的課間活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養成遵守活動規則的意識,這才是設計的本質價值。如果校園裡的景觀雕塑被各種防護欄限制,學生不能得以親近,那麼學生會離其更遠;當學生可以與之合影,在其周圍遊戲玩耍時,該景觀雕塑才具有了生命和意義。

  三、校園景觀設計與學生主體的.關係

  學校是育人的場所,而學生是校園的主體。試想,如果該校園的景觀設計不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那麼其價值也就失去了意義。如何才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呢?這不僅僅要從設計上考慮到上文所談及的三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能夠讓學生參與設計。如,在設計前期,設計者要充分了解設計的目的和方向,分析該校園的學生專業、喜好、需求,要有切合實際的調研,知曉學生需要什麼,再結合學校領導期望該設計帶來的效果,將其進行有機地整合,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又如,設計者在完成某項設計後,可以在作品下方註明該設計思路來自某班級某學生,或者該設計原型來自某學生。這樣可以很容易使該設計與學生的關係親密起來,進而得到學生的認可。校園的景觀設計不應該讓慕名而來的參觀者感嘆其作品的精美與成人所理解的教育性,而應該多提供激發學生學習和交流的景觀空間,追求讓每天都生活在此的學生透過與景觀設計的親密接觸得到發展,這才是設計的終極價值。因此,在進行校園景觀設計時,以生為本作為首要理念顯得尤其重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