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不對稱條件下國際商務談判的連鎖反應論文

資訊不對稱條件下國際商務談判的連鎖反應論文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人們獲取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獲取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資訊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企業的國際商務談判增多而獲取資訊手段與國外企業相比相對落後,分析資訊不對稱條件下商務談判產生的連鎖反應有著重要意義。

  1 理論前提假設

  為了分析的方便,以某國企業甲與另一國企業乙進行國際商務談判為例,我們事先作出如下前提假設:

  ①企業甲與企業乙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企業甲的公共資訊與私人資訊都比企業乙多。

  ②企業獲取資訊需要成本,為獲取資訊需要時間成本與直接的貨幣成本。

  ③企業甲與企業乙雙方談判代表水平相同,獲取資訊的能力相同,都不輕易免費顯示成本資訊。

  ④根據交易費用學觀點,企業甲與企業乙的行為都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二是人的行為具有機會主義傾向。在商務談判中,機會主義行為是指企業在追求企業利益的同時,有可能利用一切機會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包括提供不確定資訊,利用對手的不利地位施加壓力等行為。

  ⑤企業甲與企業乙合作是他們的最優選擇。雙方都有談判的利益動機。如果他們選擇合作,企業甲與企業乙將分別獲得100個與80個單位貨幣,一旦談判破裂,企業甲與企業乙將分別損失10個與5個單位貨幣,因為他們在獲取資訊中存在成本。並且機會主義行為一旦成功,能夠獲得額外利益。企業甲的機會主義行為一旦被企業乙接受,企業甲將獲得120個單位貨幣,而企業乙將減少到60個單位貨幣。

  ⑥國際商務談判需要成本。國際商務談判中談判人員的花費與時間成本,還有可能需要外語翻譯成本。假設雙方每一場談判都需要花費1個單位貨幣。

  2 連鎖反應

  由於企業甲獲取的資訊比企業乙多,在私人資訊上表現在企業甲對企業乙的情況比企業乙對企業甲的情況有更多的瞭解。在公共資訊上表現在企業甲對市場有更多的瞭解,例如談判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需求彈性等。在開始的談判過程中,企業甲處於談判的有利地位,企業甲的機會主義傾向導致企業甲為了獲得更多利益而利用企業乙的不利地位對其施壓。同時,在商務談判資訊顯示過程中,企業甲給企業乙提供不確定資訊,進行資訊欺詐,以誤導企業乙,企圖使企業乙獲得虛假資訊而處於更加不利的談判地位。例如企業甲可能誇大國際市場價格來誤導企業乙,使其讓出更多的利益。企業乙談判代表在談判中不但要應付企業甲談判代表,引出更多的資訊,而且需要對企業甲的資訊進行甄別,以獲取更多的高質量資訊使自己與企業甲談判的地位平等。由於雙方談判代表水平相當,企業乙談判代表的任務顯然比企業甲談判代表的任務重,因此企業乙處於更加不利地位,企業甲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

  在接下來的談判中,由於在前面的談判中企業甲居於上風,企業乙處於更加不利地位,企業甲會顯得更加咄咄逼人,機會主義行為傾向更加強烈會導致企業甲的談判目標的上浮,企業甲將會在更大程度上對企業乙施壓。企業甲談判利益的一直上升,而企業乙的談判利益一直下降,呈現出國際商務談判中的弱者更弱強者越強的連鎖反應現象。

  3 企業乙的對策

  企業甲依靠資訊優勢條件採取的機會主義行為引發的連鎖反應使企業乙處於更加不利的談判地位。作為談判水平與企業甲談判代表相同的企業乙談判代表,不會輕易屈服於企業甲的壓力而減少自己獲得的利益,他會採取一系列對策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1)拖延法。由於企業甲與企業乙談判代表在談判桌上獲取資訊能力相同,談判水平相同,企業乙為了獲得更多的資訊,會透過拖延合同簽定時間或某種藉口將議題擱置起來的方法給企業甲施壓。對於企業甲來說,一方面,如果商務談判走向破裂的話,從經濟角度看,企業甲不但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會損失10個單位貨幣。從心理角度看,他獲取的利潤比企業乙多,心理上會更注重談判的成功。另一方面,每一場談判都要花費一個單位的成本,對於理性經濟人企業甲來說,他肯定不願意把更多的利益花在談判桌上。對於企業乙來說,他拖延合同簽定時間或把議題擱置起來,一方面基於企業甲的顧慮給企業乙施加壓力,讓企業甲談判代表在談判桌上顯示出正確的高質量資訊。透過企業甲向企業乙的資訊差別流動使雙方資訊趨於平衡,同時透過更長時間的談判,企業乙談判代表的經驗積累使他們對企業甲代表發出的資訊更容易甄別,篩選出有用資訊。另一方面,由於資訊科技的發達,企業乙可以一邊談判,一邊另外派人透過多渠道蒐集更多的與談判有關的資訊。

  (2)引入第三方參與法。企業乙在與企業甲談判中處於劣勢地位,企業乙應努力引入第三方參與談判。一方面第三方參與調節可以抑制企業甲的機會主義行為,在平等的基礎上談判,增強企業乙的.談判力與信心。另一方面第三方介入可能帶來新的建設性方案,避免談判陷入僵局。另外,在雙方達成協議後,第三方還可以監督協議的執行。例如企業乙可以邀請行業協會來參與談判,行業協會對行業的瞭解程度與行業影響力可以抑制企業甲的機會主義傾向與商務談判的連鎖反應,從而使談判趨向公平。

  (3)長期合作法。企業乙在談判不利的條件下,應突出這次合同簽定以後對企業甲的依賴程度。以長期合作、更大的利益為誘惑,使企業甲做出讓步。在資訊不對稱條件下,這種做法讓企業甲對自己的機會主義行為有所顧慮,尤其是在國際商務談判中,企業甲不會為了近期利益忽視長期利益。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在另一個國家發揮更大的企業影響力也許是企業甲的夢想。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甲會注重平等合作,為以後的利益打基礎。

  4 雙方最優選擇:雙贏理念

  雙贏理念是指談判雙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尋求合作來達到雙贏結果的一種思想,思想的核心是強調利益的一致性與共同的勝利。要實現利益的一致性,企業甲與企業乙應努力挖掘各方利益相同部分,努力將利益的蛋糕做大,如此雙方獲得更多利益。一方面,企業甲與企業乙能實現資源共享,減少成本。以獲取的公共資訊資源為例,假設企業甲有A個單位公共資訊,企業乙有B個單位公共資訊,雙方都有的共同資訊為C個單位資訊。如果企業甲與企業乙一開始就開誠佈公,雙方都能獲得(A U B-C)個單位公共資訊。因此,再適度進行資訊成本分配,企業甲與企業乙都能以最小的公共資訊成本獲得最大的公共資訊,雙方都能獲得更大利益。另一方面,降低談判成本,提高企業雙方福利。在國際商務談判中,企業的機會主義只會導致談判成本的上升。關於企業甲談判利益與談判成本的關係,以理論假設為例,從談判一開始,企業甲利益為100單位貨幣,由於資訊優勢下的機會主義行為,企業甲利益從100個單位貨幣上升到了120個單位。但是由於企業乙的對策,企業甲的談判利益又降到了開始談判的水平。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甲與企業乙的談判利益最終都沒有變,而雙方談判成本一直在上升,導致企業甲與企業乙雙方福利的減低。因此,在談判中,雙方減低談判成本就是提高了企業雙方的福利。要實現共同的勝利,企業甲應拋棄傳統的談判利益,倡導雙贏理念。在談判開始,企業甲對企業乙比較瞭解,應在取得自己角度的一些問題時,使企業乙利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提出合作性的最佳方案。只有在雙贏理念的指導下,企業甲與企業乙才能共同取得談判的最佳利益。

  參考文獻

  1 陳瑞華.資訊經濟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2 黃亞鈞,鬱義鴻.微觀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白遠.國際商務案例分析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