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白頭偕老散文隨筆

讀懂白頭偕老散文隨筆

  天有晴雨,月有圓缺。人世間沒有絕對的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如人們對新婚夫婦的祝福和期盼是“白頭偕老”,但到頭來還是有不盡“人意”之處,因為相互的離去總有先有後,不可能是同年同月同日,那時仍有“生離死別”之“苦”。

  我外家有位很風趣的老叔,平時喜歡慢條斯理地講一些滑稽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可老伴一去世,他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僅不講笑話了,還沉默寡言、憂憂愁愁,不久也“走”了。有位年過八旬的老幹部,其老伴去世快兩年了,至今還經常樓上樓下去找她,路上遇到熟人就問看到她沒有,讓人啼笑皆非又心酸嘆息。這雖有些不正常,但也可以理解,這就是親情,割不斷、理還亂。

  現實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現象,一對老夫婦走了一位後,另一位也就“快”了,傷感、孤獨的“心病”,無疑是原因之一。這說到底還是沒正確理解“白頭偕老”之意。對此,子女晚輩更要關心、勸導,幫助其對“白頭到老”的理解,千萬別說三道四再敲一“杆”。同時,也應從長輩的相處之道中得到某種感悟和啟示,夫妻倆要互敬互愛,珍惜過好每一天。

  花好月圓時有期,和美廝守古難全。失去老伴後,其悲痛難受是可以想像的,但到老就有“老去”之意,長命百歲也有一別,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所以,活著的人,要面對現實,想通、“默”開、看寬,人死不能復生,再悲傷也是“空”的。幾十年來的陽光風雨,能走到這步已是不易了,這是雙方感情的結晶和“上帝”的恩賜。故若讀懂了“白頭偕老”,就能知“足”常“樂”,就能把對老伴的感情和思念變為生活的勇氣和力量,這既是對逝者的告慰,也是對子女晚輩們的“減負”。當然此時,做子女的對老父或老母,更應高看一等、厚愛一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