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讀後感

《春夜喜雨》讀後感

  杜甫的《春夜喜雨》無論在錘字煉句方面,還是在意象的捕捉、細節的描寫方面,都體現了他體物察情,精細入微的過人之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春夜喜雨》讀後感1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這首家喻戶曉的《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那時,杜甫因陝西旱災來到成都定居。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此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杜甫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讚美之情。

  讀了這首詩,我彷彿看見莊稼在雨中歡快地搖擺著,大口大口的吸著來自上天的恩賜;看見魚兒們在水中跳來跳去,歡呼著“太好了,終於下雨啦”;看見杜甫和農民們站在莊稼地裡手舞足蹈,興高采烈的跳起了舞……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那及時的春夜細雨,讓大地上的一切變得生機勃勃。而那春夜細雨,卻只是默默的,隨著風,在夜裡悄悄地來了,又悄悄地走了,沒有一點聲音。

  這種無私奉獻的品質不正是我們缺少的嗎?我覺得,如果我們也像春雨一樣,有這種無私奉獻的品質,社會不就會是一片和諧了嗎?我真希望有一天,所有人都有這種無私奉獻的品質啊!

  《春夜喜雨》讀後感2

  《春夜喜雨》這是一首描繪並讚美春雨的詩。題目中的“喜”字統攝全篇。全詩八句,雖然沒有出現一個“喜”字,春雨贊。

  首聯寫春雨的來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一個“好”字,表達了詩人對春雨的讚美。春天是植物萌發、生長的季節,正需要雨,它就下起來了。詩人用了擬人的手法,稱讚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們的心願一般。

  頷聯刻畫了春雨的特徵:“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伴隨著和煦的春風,趁著夜色悄悄地飄灑大地,綿綿密密。無聲無息地滋潤著萬物,不求人和,無意討好。春雨具有這樣高尚的品格,詩人格外喜歡。

  頸聯寫春夜雨景:“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詩人希望好雨能下個夠,他開啟門出來看,只看見天上烏雲密佈,地上也是黑沉沉的,連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漁火露出一點光亮。

  尾聯“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是詩人的想象:春雨過後的翌日拂曉,整個錦官城裡必然是一派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的景象,那一朵多溼漉漉、沉甸甸、紅豔豔的鮮花,一定更惹人喜愛。花是如此,那田裡的莊稼也肯定會茁壯成長。

  常言道,一年之季在於春。可不是嗎,春天是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時節,它給我們帶來詩情畫意般的生活情趣。

  春天是植樹造林的時節,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在爛漫無比的春天,那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春天就是這樣充滿著浪漫的色彩。我們將穿越時空,與大詩人杜甫一道走進春雨綿綿的世界。

  春雨給大地帶來了蓬勃生機,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希望,詩人怎能不讚美春雨呢?

  我愛春天,但是我更愛春雨。春雨給世界一派繁榮的景象。

  春天真的是太美了!難怪詩人們都愛春天。

  《春夜喜雨》讀後感3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詩1000多首,大半是五言詩,其中大半又是五律,這首《春夜喜雨》便是五律中的名篇,歷朝歷代唐詩選本均錄此詩。且多有名家評點,如仇兆鰲、浦起龍、張謙宜、錢謙益、沈德潛、蕭滌非、傅庚生等人。而詩本淺顯,本不用再費周章,寫什麼隨感,只近日重讀此詩,頗有心得,便妄自菲薄,獻一小文。

  此詩既名“春夜喜雨”,可知是春季,重點則是“雨”和“喜”,這兩個特點在詩中是如何展示,是讀此詩一大關竅所在。

  詩中首聯,作者就告知讀者這雨是在春季發生,點明題意。頷聯則是描寫春雨的形態和神態,頸聯寫雨景,尾聯寫雨後之春色。每一聯如初春之花,漸次綻放,卻又層層遞進,或直白,或聽覺、或目視、或想象,句句含“雨”,聯聯帶“雨”,構思之精妙,運筆之神奇,是大家手筆,又能細緻觀物,寫出特點,更見用筆不凡。

  那麼這詩中“喜”從而來,吳小如分析作品和賞析文章,認為需通訓詁、明典故、察背景、考身世,查此詩背景為杜甫在成都所作,四川為糧田重地,又恰逢春季乃耕種之季,首聯中“知時節”、“當春”為一喜;頷聯用擬人手法,“潛”、“細”均表示雨來時輕、靜,“寫得脈脈綿綿”,說明不是暴雨,不傷物,為二喜;頸聯中“雲俱黑”、“火獨明”,是作者所看到的場景,說明雨非常密集,而“春雨貴如油”,密而持久,對農作物有利,此三喜。尾聯說雨後花次第綻放,香滿“錦官城”,帶來滿城春色,則是四喜。

  很多唐詩只能看整體,不能肢解,一旦逐句解釋,這詩便不成了詩,詩意、詩趣也全無。又有很多詩只有佳句警句,全篇思想、用語並無多少可取之處。這首詩可說整體好,渾然天成;句句好,形象生動;字字好,描摹細緻。既有整體美感,卻又見雕琢之細,無一句不扣雨,無一聯不帶喜。那麼又是如何具體表現,則需細加分析,一一點出。

  整篇而言,杜甫詩的句法、字法、聲律,是唐詩中集大成之作,他就像武林高手用劍,看似劍招平常,卻招招致命。從字面看,初看平淡,如話家常,語言簡樸,無難解之處,仔細琢磨,卻是“看似尋常最奇崛”,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耐人回味,咀嚼再三,便唇齒含香,最能見杜甫用字之妙,用力之深,乃是他深思熟慮之後的“人造自然”。清趙翼在《甌北詩話》評價杜甫“尋常寫景,不必有意驚人,而體貼入微,亦復人不能到。”這首詩便是如此。

  首聯為詩歌承啟轉閤中的承,這首詩開句就點名題意,說明雨在春季而落,用擬人手法,把雨比擬成一個通曉事理的人,知道選什麼時節,什麼時間下雨,而用句淺明易懂,沒有艱深之意。

  再看頷聯。唐初五言律詩由於藝術手法還不甚高超,頷聯、頸聯往往只做修飾之用,對詩意並無增加,在老杜手中卻非如此。這首詩中,第二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作者聽到的雨,從人的感官而言,總是先聞其聲,再見其人。作者在室內聽到屋外雨聲潺潺,發現這雨不大不急,於是用“潛”、“細”兩字,用字之“體貼入微”可見一斑。清沈德潛《唐詩別裁》說“三四傳出春雨之神”,可謂評論恰當。

  第三聯“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是作者走門門外看到的情景,是他的視覺觀察。因為聽到雨聲,所以出門觀望,從聽到見,對“喜雨”的描述更進一步,作者的喜悅也更深一層。頸聯前者是“俱黑”,後者是“獨明”,前半句是全景,後半句是獨點,可全不掩點,反而形成強烈對比,讓雨的形象更為鮮明。

  尾聯“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則是作者的想。從聽到看,從看到想,符合一個人的思維,使得這雨有了人的感情,正是這詩又一美妙之處。尾聯中,作者想象著第二日雨後花香錦官城的場景,明寫花,卻實寫雨,一個“溼”字就體現出雨後花朵獨有特徵,一個“重”字也顯示雨水持續時間之久,也見“喜”字。到此,承啟轉合,環環相扣,而詩歌一收,就此結尾,讓人頗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作詩重句法,一句不恰,全篇皆弱;一句不煉,全篇皆渙。按唐詩各選本,“紅”均做花解,那麼後半句何需“花”字;“紅溼”指雨水落到花上,顯溼漉漉、沉甸甸之感,“花重”同樣是這般意思,明譚元春《唐詩歸》評價:“‘紅溼’字已妙於說雨矣。‘重’字尤妙,不溼不重。”可這前後句卻有重疊之嫌,似有不妥,讓人費解。同樣,通讀全詩,無一處有重疊,均自從一體,到尾聯,卻出現“紅”和“花”,便有突兀之感,許是老杜用詞不精,還是後人註釋有誤,不解。

  後記:常遇到這種情況,凡提到到杜甫,總要往他臉上貼金,說他憂國憂民,連寫景狀物詩也要帶上“人民性”,即使名家也不能例外,我不敢苟同。尤其這篇五言律詩《春夜喜雨》被說成是老杜為勞動人民喜得春雨而寫的詩,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更顯面目可憎。

  

  《春夜喜雨》讀後感4

  著名的唐朝詩聖杜甫一生坎坷,動亂流離,非常體諒百姓的疾苦。所以,他的詩風格“沉鬱渾厚”,總是較全面地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被後世譽為“詩史”。但是,有一首詩,卻表現了杜甫喜悅心情的思想,那就是《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詩詞的一開始,就用一個“好”字來讚美“雨”。接下來,杜甫就把“雨”當作人來寫,說它知道什麼時候下最好,懂得萬物的需求。不是嗎?春天剛到來的時候,不正是萬物萌發、蓬勃生長的季節?它們正需要雨水的滋潤,雨就應時而下。你看,它多麼“好”!

  接下來,杜甫就進一步地描寫“雨”的“好”。“隨風潛入夜,萬物細無聲。”春雨一般都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不像那些狂風暴雨甚至夾雜風雪的“倒春寒”。全句用了擬人的手法,表明了今夜的春雨是有意“潤物”,無意“討好”。不然的話,它一定會在白天就下,而且“轟轟烈烈”,聲勢很大,電閃雷鳴,讓人們看見、聽見,好像在訴說著自己滋潤萬物有多麼偉大!就因為它那麼無私,才選擇了這樣一個不打擾、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到,在人們進入夢鄉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你看,它多麼“無私”!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是杜甫描寫他在屋外看到的情景。雨這樣“好”,當然希望它下個“夠”。因為好雨是無聲地潤物,杜甫生怕它停了,所以出門去看。放眼四望,小路因為黑雲沉重而看不清了。江面也煙霧茫茫,只有那船上的的燈火忽明忽暗還看得見一點光明。杜甫終於放心了: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你看,它多麼“盡職”!

  最後,杜甫開始聯想,“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如果“好雨”下一整夜的話,萬物都得到足夠的水分滋長繁茂起來。春色的“代言人”——花,也就帶雨開放,百花爭豔、紅豔欲滴!不信?你等到天亮的時候出去看看吧!整個城市到處都是花的海洋,一片“紅溼”,那一朵朵、一支支,紅豔豔、沉甸甸的.,多美多壯觀呀!而田裡的禾苗,山上的樹木,一切的一切,都可想而之。你看,它的功勞多麼“大”!

  《春夜喜雨》這首詩寫了杜甫喜悅的心情,表現了杜甫就是一切“好雨”的高尚人格。喜“好雨”其實就是喜“好人”。

  《春夜喜雨》讀後感5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讚美之情。全詩這樣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江溼處,花重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

  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麼細緻,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豔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絡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花之紅豔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禮的結果。因此,寫花實乃烘托春雨的無私奉獻品格。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在生活裡,“好”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讚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雨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受到冷空氣影響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時的雨儘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不很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頸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裡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像雲一樣黑。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

  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豔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溼”,一朵朵紅豔豔、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們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裡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裡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於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

  這首詩,前兩句寫雨適時而降,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三、四兩句寫雨的“發生”,其中“潛”、“潤”、“細”等詞語道出了雨的特點;五、六兩句寫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瞭雲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最後兩句仍扣“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後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紅溼”、“花重”,體物可謂細膩至極。第二聯所寫,是詩人聽出來的。

  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裡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於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是詩人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後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悅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生動。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和那些朱門裡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