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讀後感

《見字如面》讀後感

  書信,在古代,是和朋友親人聯絡溝通的一種方式,如今,科技快速發展,很少有人還會寫信。

  然而,自從我讀了《見字如面》這本書之後,對書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見字如面》是一檔電視節目的衍生品,全書收錄了七十六封承載歷史片段的信,像文學作品,但因其私密性,所以又滿載真情。它們是一個個引子,讓讀者深入其核心,瞭解那段背景。

  看完全書之後,最觸我淚點的書信,無疑就是邱文周寫給女兒的信——《這一次,爸爸決定要躲好久好久》和十年後長大後的女兒寫給邱文周的回信《爸爸,這一次我可以哭了吧》。

  邱文周在得知自己面臨不治之症,他選擇編織了一個童話。他給自己六歲的女兒寫了一封信,發起了一場十年之約的捉迷藏遊戲,用最夢幻的謊言,暫時遮住孩子的雙眼,捍衛了孩子美麗的童年。這樣的愛,因此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十年之後,邱文周的女兒給他回了回信,句句直戳淚點。例如,“你的魔法讓我變得很堅強”等等。看到最後——“可惜,比賽結束了。爸爸,我贏了……我是不是可以哭了?”早已淚奔。

  除了此類家書,還有情書。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徐志摩和林徽因以及張小曼的情愛糾纏。面對愛情,有些人只追求曾經擁有,哪怕飛蛾撲火;有些人卻甘願把愛埋藏,留下華麗的轉身與最美的回憶。

  歷史是一面鏡子,請讓我們一起從書信中撿拾這些碎片,感受那至真至純的情感,那些苦與樂、義與善,那些無奈與堅持,古今有共鳴,於我們這些讀者來說,不失是一種珍貴的人生啟迪。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很忙吧/身體好嗎”曾經,李春波的《一封家書》風靡大江南北,用書信的方式表達了兒子對父母的關切和思念。雖然今天電子郵件和簡訊更多地取代了書信的儲存介質,但同樣的表達方式依然延續著,它如同一輛直達心靈的火車,搭載它的人們沉浸往事,輕輕述說,他們喜歡“讓心靈去旅行”。

  你會寫信嗎?你有過筆友嗎?開啟書信,他人的生活撲面而來。而在信與信的中間,是美好的等待。瑪麗是澳大利亞的小女孩,馬克思是美國紐約的大男人,他們用筆和打字機交流,那跨越大洋的魚雁書連線了兩個人的生活,對彼此的觸動讓生活多了一份意義。他們也曾誤會,瑪麗終於決定去看馬克思,馬克思卻溘然長逝。但瑪麗笑了,他們是彼此理解著,他們融進了彼此的生命。

  (1)瑪麗和馬克思為什麼能成為筆友?

  (2)馬克思的“疾病”有何症狀?

  (3)他們產生了怎樣的誤會,又是怎樣消除誤會的?

  “親愛的瑪麗?黛西?丁格爾,非常感謝你的來信,我是在我的暴食匿名研討會後,晚上九點十七分開啟你的信的。我正在努力減肥,因為我的心理醫生伯納德?哈斯豪富告訴我健康的身體等同於健康的思想,他說我的思想不太健康。你給自己畫的畫非常生動有趣,我還從來沒見過澳大利亞人呢。……我小時候虛擬了一個看不見的朋友,叫拉沃爾利先生,我的心理醫生說我不在再亂丟垃圾,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違法,菸頭很糟的,他們一旦被衝到海里,魚開始抽菸,他們會對尼古丁上癮的,我只是開玩笑,菸頭在水裡當然不可能點著的,並且,魚也沒有兜可以放打火機。我今年44歲,我有八套顏色大小都一樣的運動服,我重352磅,有六英尺高。……我人生中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地鐵裡蒐集紀念幣,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葉都的猶太人食品店打工,我專門看管生產猶太烤餅的機器,我是猶太人,並且曾經信仰上帝,但自從我讀了很多書以後,我知道上帝只是在我的想象中虛構出來的,人們願意信仰上帝是因為上帝總是無所不知,想什麼是宇宙的起源,小蟲子會不會進天堂,為什麼老婦人的頭髮是藍色的。儘管我是個無神論者,我還是會戴著我的猶太圓頂小帽用來取暖。我的第三個工作……紐約是個非常繁忙而且喧囂的城市,我更喜歡住在安靜一點的地方,就像在月球上,我不喜歡擁擠的人群,閃亮的燈光,突如其來的噪音或者濃重的氣味,這些紐約都有,尤其是那些氣味,我出門的時候一般會戴上鼻塞和耳塞,這樣我好受一點。我覺得人們很有意思,但卻很費解,不過,我覺得,我肯定會理解並信任你的,你好像很快樂,我覺得你肯定聞起來想只小蝦,因為我知道澳大利亞盛產蝦類。……期待回信,你的美國朋友,馬克思?傑裡?豪沃茲。”

  (1)這是馬克思回覆給瑪麗的第一封信,可以看出馬克思的語言表達有何特點?

  (2)馬克思的哪些話進入了瑪麗的內心?

最近訪問